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69|回复: 0

【大安法师】研修净土宗的方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0-27 14: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安法师】研修净土宗的方法


    一般我们在这个世间学一种知识,或者学一种佛法,可能很自然地就会读很多的东西,博览群书,加以种种的思惟比较,然后自己做判断,自己建立很多知见。有的有文化的无论出家在家人,他常常说:我学佛法一定要读遍所有的经书,我再来选择。这样好不好?当然也值得赞叹,说明他还是对自己负责任啊。但如果他读了很多的书之后,是不是能回得来?你深入经藏,入海数沙,能不能数得清楚?再就是你通途教理搞得非常熟,会不会构成对净土信心的一个障碍?这些都很有风险。所以从本人的理解当中,净土宗的修学走这条路不是太好,不仅是走弯路,而且是不容易回到原点上来。所以这几年,我跟我们班同学也谈到,修学净土宗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你方法不得当,可能你费了很大的劲,得不到利益,信心都建立不起来。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开始修净土,结果修了若干年,他又再修其它的法门去了?可能这跟他从一开始的方法不得当有关系,如果方法得当,得到利益,他绝对不会动摇,去修其它的法门。说明他的信根都没有扎下来,所以我们不得不加以讨论啊。一定要从信心入手,从净土法门的这种感应道交的原理契入,知道我们凡夫的知见,很难有智慧理解这个法门。蕅益大师说,这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的法门,九法界众生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相信去理解的。所以我们就不要以为,我一定有判断能力,有理解能力。印祖有一个比喻,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说:你要知道,你自己是一个病人,而且危在旦夕,这时候有个良医给你开好了一个药方,给了一个中成药,你只要入口,就能够起死回生。当下你相信了这个中成药的效果,救命的神丹,你入口就好了。这时候你不相信,你说等一等,我一定要了解我的病症,知道我的病症之后,我要知道你的药是什么药方,是从哪里采来的,剂量怎么样,它走什么经脉,怎么炮制的,我这些搞清楚了之后,我才服这个药。可能还没等你搞清楚,就一命呜呼了。所以对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来说,你当下相信大医王炮制的这个药方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的话,你就得救了。你还要靠自己,我得要了解全过程,我才决定服不服你的药的话,等你还没有了解清楚,你就不行了。净土法门亦复如是,这是阿弥陀佛建立起来的,这是释迦牟尼佛根据娑婆世界众生的特点,要救度我们,给介绍的,这是历代祖师大德菩萨,遍阅大藏经之后,给我们留下来的一个最好的药方。你只要相信佛陀,相信菩萨,相信祖师,虽然不了解,我先服药就得救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净土法门的修学,就有它不同的地方了。起先绝对不能看得太多,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门深入。解和行是怎么深入哪?你要专看净土宗方面的书:净土五经一论,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你要在这里反复地去熏习,反复地去看。我常常讲个比喻,就像临摹,我们选了一个字帖,你先从临摹开始。在临摹的过程当中,你不要写自己头脑当中的笔划,你临摹得越像,越成功。这个临摹的过程,就是将我们的知见,转为佛的知见的过程,不写自己的笔划,就是把自己的凡夫知见彻底放下来的一种状态。通过临摹建立正知见,是达到什么效果呢?达到信根扎在我们的心地里,产生坚定的信心。这个信心不是一般的信心,是像金刚般的信心,犹若金刚,不为其它的见解、法门所动摇,能够摧毁一切怀疑、一切烦恼。有时候比喻成滚雪球,学佛法,开始你不要搞得那么多,贪多嚼不烂,核心一定要非常密集。建立这么一个密集的球心,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慢慢地拓展,就像滚雪球。你要滚大,一定是球心非常密集,要不你滚不大的,会散的。所以开始一定要在知见的建立方面,读经书,读著作,要一门深入,不能乱看。
    由于我作《净宗法语大观》,就看到印祖的一篇《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里面他就劝体安和尚,你如果对净土的教理信心完全通达了,权且搁置不论,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的话,一定要把宗门教下的东西全都放下,心平气和地去看净土宗方面的书,他也是指出,你只能去看像《净土十要》、《净土三经》、《龙舒净土文》、《净土圣贤录》等,就在这里看。然后印祖在其它的开示里面,对那些想做大通家的人都加以呵斥,很多大居士很有文化,要读这个书读那个书,印祖都不让他去读,都是老老实实读这些。我从这里觉得,为什么印祖反复这样说,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原来我是做学问的人,是很喜欢看这样书,那样书的。所以我就有几年时间,其它的书不敢看了。其它书不看,就专门看净土宗的书。慢慢的,我最后才觉得,还幸亏走了这条路。因为你看其它的东西,看多了通途的东西,用通途的教理去观照净土法门,有很多人就很难产生信心,因为净土法门很多的建立、很多的方法、很多的效果,跟通途是不同的。所以,印祖也说,往往通宗通教的人不信净土,那真的是刻骨铭心的判言。那个时代,很多通宗通教的人不信净土,现在也亦复如是啊!所以,我们就不要走所谓的通宗通教的道路,你一定要先走净土一门深入的道路,在你对净土主要经典没有滚瓜烂熟之前,其它的东西先别去看。

       那是不是意味着,你修学净土的人就那么狭小呢?也不是,我们说修学的次第,首先在你信心没有建立之前,你不能随便看,等到通过研习净土宗主要的经典,产生了坚定不移的信心的时候,不受其它的法门教理所影响的时候、所动摇的时候,这时候,你可以拓展一下,就是这个核心的球心,你已经成就了,你可以滚大了。就是说也可以对通途的教理,宗门教下,进行了解,特别是对于净土弘法的人员,他一定还要了解一些宗门教下的背景知识。但是那时候了解,他就避免了两个问题:就是会吸收通途教理好的一面,做为我们净土行法的一个助缘。所谓的圆收一切法门,净业三福所融摄的五乘佛法,圆融,助行,增上往生的品位,建立净土普门摄受宗门教下行人回归净土的一个前提。而且,从这几年本人的体会来看,了解宗门教下,实际上你学习净土宗祖师的著作,就能够通宗通教。因为净土宗的祖师很多就是从宗门教下过来的。他们都是非常通达的,他们留下的著作,跟单纯的讲宗门教下,有所不同,这些净土宗祖师讲宗门教下的知识,会跟净土念佛法门融合的非常好,没有距离感。如果单纯的讲宗门教下,他如果是对净土法门不修行的人的话,他可能就讲得跟净土法门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在禅宗方面,能够了解一下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一百卷,很好啊,宗门的知识,包括八宗的知识在那里面,都融摄在一起。莲池大师也是宗门开悟的,蕅益大师也是,彻悟大师也是。你把这些研究通达了,宗门没有问题。教下像莲池大师也是对华严深有造诣,蕅益大师对天台深有造诣。包括法相唯识,这些他们都是通达的。你只要看祖师的这些著作,你反复去读,实际上宗门教下,八宗的教理知识,你也就掌握了,而且这种掌握跟净土法门就有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华严经》,你再好好读一读《华严疏钞》、《华严合论》这两部大的著述,也就可以了。《大智度论》可以读一读,龙树菩萨本身就是古印净土的祖师,他在《大智度论》注解里面,一直是把般若的空性和净土的妙有交融在一起,加以弘传的。这样从古印和中土的净土祖师著作下手,去建立通途教理的学习,也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学净土法门,谈一种态度,就是一定要谦卑,一定要恭敬。谦卑建立在什么上面?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净土宗的胜异方便是缘于阿弥陀佛的果觉愿力,作为一个超越凡夫存在的一真法界,那种涅槃常乐我净的展示的话,我们是没有办法靠我们凡夫的心意识加以理解的。就在这点上,我们要谦卑下来。虽然谦卑,但当下,我们也有尊严的自性,就是建立在《观经》的一段话。我们凡夫众生,在烦恼业力层面是要谦卑的,在我们的自性理体上是无比高贵的,又有尊严感、自信感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15:34 , Processed in 0.0854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