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5|回复: 0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佛法宣传员”如法地向身边人宣扬佛法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9-6 08: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佛法宣传员”如法地向身边人宣扬佛法呢?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吃到好吃的美食,或者遇到有意思的事情,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人分享,很多学佛的人也是这样,觉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今生得遇正法是一件因缘殊胜的事情,所以总是迫切地想要,把佛法的智慧和慈悲分享给身边的人,希望他们也能通过佛法的加持,解脱烦恼,得大自在,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于是很多佛弟子总是想方设法地,在种种场合向别人宣传佛法,希望大家都能走上信佛、学佛的道路,如家庭聚会,朋友聊天等等,但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你很热心地讲了半天,却发觉别人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是有些厌烦,对佛法产生了排斥心理,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佛法宣传员”如法地向身边人宣扬佛法呢?

    《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佛教提倡“广结善缘”,以方便法门度化众生,是需要方法和智慧的。不知道其中的善巧方法怎么办?其实也完全不用担心,佛菩萨早就为我们找好了方法,并通过无数的实践证明了方法的可行。

    《法界次第》中记载:“谓菩萨欲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以大乘正道。”意思是佛菩萨接引、度化众生,有四种好方法,也即是“四摄法”,先使众生欢喜,从而依附,然后再引导其走向佛法正道。

    佛菩萨接引众生的这四种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向身边的人宣传佛法,只有通过种种行为,让人接受你、信任你,别人才会愿意跟你学习。


    布施

    “四摄法”中的第一个方法是布施。布施,就是给与众生恩惠,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也即是分别从钱财、知识、精神等方面去帮助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给对方布施一些小恩小惠,真心去帮助别人,比如在别人遇到困境的时候伸手拉一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当然,布施不单单只是指金钱上的,还可以给人利益、给人快乐,比如在别人情绪低落时的一句贴心的安慰;在别人恐惧无助时的一声鼓励,一个微笑……这些都是布施。

    布施最重要的是真心,要有慈悲的胸怀、奉献的精神,不求回报、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条件地去帮助别人。有的人在给予他人帮助的时候,心里面想的是,我以后要得到什么回报,多少利益等,这就不是真正的布施。

    布施给众生,真心地去帮助别人,别人自然也就会反过来感恩我们。就像佛菩萨发心要度众生,给我们护佑和加持,也不要求任何回报和供养,但我们佛弟子对佛菩萨都有一颗恭敬感恩的心,愿意去礼拜和供养他们。

    在生活中也一样,先通过布施跟对方建立深厚的情感,别人自然也会愿意信服你,这个时候再向他介绍佛法,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爱语

    爱语就是讲好话,在言语上与众生结善缘,使其充满信心与欢喜。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得就是言语的力量。温和柔软,欢喜赞叹的话语,就像是冬天里的火炉一样,让人觉得温暖。佛教有十善业,讲的是身、口、意三业中所行的十种善行为,其中之一就有“不恶口”,意思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不讲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要多说善语、爱语。

    当然,爱语并不是只挑对方喜欢听的话去说,对别人的种种行为都去阿谀奉承,一味地恭维迎合,而是多说对他有爱护、有帮助的话语。比如一个人做了好事、善事,我们应多赞叹、鼓励;若其做了恶事,也要懂得去劝解和引导。

    我们在与人相处,或者对人说话时,要和颜悦色,善言慰喻,说诚实话、质直语,调解语、柔和语,藉由爱语先与对方结下一个善缘,然后再进一步使其在心里面尊敬、悦服,欢喜接受佛法,信受奉行,成就接引众生的目的。



    利行

    利行,就是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众生因为种种业力和习气,会产生种种的欲望,对世间的利益看得很重,起心动念,说话做事大多也是为了追求利益。所以佛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就必须先适应其根性,让其看到修学佛法是有真实利益的。

    《普贤行愿品》云:“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佛菩萨以大慈悲心,于身口意三业,都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积极修利益众生之事,才能得到众生之尊敬与信赖,使其欢喜信受佛法。

    就像老师教导学生,如处处为学生的利益着想,必然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公司老板若能时时顾及到员工的利益,也会得到员工们的拥戴;朋友之间要是常常都相互替对方考虑,关系自然能长久维持,更进一步。

    我们在向身边的人宣传佛法的时候,要经常做利益对方的事情,心存善念,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以实际行动去践行佛法的慈悲与智慧,让对方看到学佛的真实利益,这个利益有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人们自然欢喜受教,对佛法信而不疑。



    同事

    接引别人,像对方宣传佛法,不仅要修布施、爱语、利行三种方便法门,还有第四种方法“同事”。所谓的“同事”,即是顺着对方的脾性,跟着他做他喜欢做的事。

    《观世音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为了救度苦难众生,随缘示现,随类化身,以大慈悲、大愿心,与各阶层的人物共同生活,以此方便因缘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让众生得以脱离苦海,所以观世音菩萨也有“三十二应身”的说法。除此之外,还有弥勒菩萨的千百亿化身,这些都是菩萨示现和众生同事的例子。

    这是佛菩萨度众生的方法,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可以用来向身边人宣传佛法。譬如对方喜欢画画,你随他画画,但是你画得比他更好,让他对你心生敬佩,然后以此引导他去学佛法,他就会更愿意信任和接受。

    “同事”的方法须要有高度的智慧,有很深的定力才可以用。否则,若是自己的定力不足,不但度不了别人,反而被他人给带偏了。比如你吃素,也想要劝一个喜欢吃肉的朋友改吃素,每天都跟他一起吃饭,结果朋友还没开始吃素,自己却先被勾起口腹之欲,喜欢上肉食,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佛菩萨教给我们的这四种方法,要以无私广大的慈悲心为基础,一切起心动念皆是为别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没有分别、执着,这样才能更好地向身边人宣传佛法,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达到摄受众生的目的。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6 14:04 , Processed in 0.0918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