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1|回复: 0

自19岁出家 再未过问红尘之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5-30 1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自19岁出家 再未过问红尘之事



    虚云老和尚


    “少小离尘别故乡,天涯云水路茫茫。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入炉汤!”据说这是虚云老和尚在江西真如寺亲写的辞世歌。虚云和尚,俗姓萧,祖籍湘乡梅桥,青少年时在湘乡度过,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19岁出家,世寿120岁。


    虚云自幼是由庶母王氏抚育成人的。他是独子,萧玉堂很珍爱他,带在泉州府衙延师教读儒书。十三岁的时候,祖母逝世,他随父送祖母及生母灵柩返湘乡安葬。家中作佛事,第一次见到佛像经书、三宝法物,他心生欢喜,便偷偷阅读。十七岁时潜离家乡,想到南岳出家,道路不熟,半路上被家人追回。萧玉堂要续接萧家香火,于是强带他至福州,并为之娶回田、谭二氏。




    为了早日得孙,禁锢三人同居于一室,但虚云与二氏无染。不久,虚云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跟从弟潜至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德清,次年,受具足戒。他的庶母王氏在虚云出家后,率田、谭二氏出家,临终作偈语一篇留世,塔院虚云法像右侧有碑镌刻。


    虽然虚云出家后,便再也没过问过红尘之事,表现出一个衲子的虔诚信仰和对红尘的决绝态度,但五十年后,已出家多年的谭氏(清节尼)虽修行多年,仍没能泯灭对丈夫的爱恋,仍未能从生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在给年已古稀的虚云老和尚写的一封家书说:


    忆君遁别家山,已五十余年,寤寐之间,刻难忘怀;未审道履何处,仙乡何所,未获卫侍左右,实深歉疚。今春正月,侧闻高隐闽海,优游自得,闻之不禁悲喜交集。然究未知的实下落,真令悬恋难测。

    因念上离父母养育之恩,下弃吾等结发之情,清夜思惟,其心安忍?


    况今兄薄弟寒,父母年迈,吾等命乖,未能兴宗继嗣;家中无倚靠之人,宗嗣无接续之丁;每忆念及,未尝不涔涔泪下也。儒以五常为道,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且我佛以亲怨平等,调达耶输,尽先度之,想吾等与君岂非缘乎?既不动乡关之念,还须思劬劳之恩,吾等无奈之何。




    君亦鸿雁别故乡,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万里秋风续恨长。


    望断天边月;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原是法城亲!


    信中除了讲述家中的变故之外,更多表达的却是对虚云老和尚的思慕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深地伤痛和不尽的哀怨,尤其最后的几句诗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今读来,犹让人唏嘘不已。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6 20:49 , Processed in 0.1175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