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9|回复: 0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3-22 09: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问: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在现今社会里女众为何比男众易得度?男众一当得度就非常的发菩提心?这是为什么?


    中台禅寺答:在三界中,离开了欲界,就没有男女相。因为色界、无色界这二界中已没有男女欲爱之事,更何况是出离三界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而佛、菩萨因为倒驾慈航,来三界中度众,常视度化因缘而现各种的男女相貌,这些皆是方便的示现。所以在佛教化的世界中并非都没有女众,例如,释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就有男女二众,这是佛不舍任何一众生的大愿力故。


    一般而言,女众不如男众的雄心壮志,或想要有一番大作为,所以女众较能够无挂碍地学佛。而男众在追求名利的前提下,便有许多的放不下,因此不容易学佛;但是,一旦有因缘亲近佛法,他们便能了解人生与佛法的真义,所以也能够尽一切力量学习佛法,探寻真理,甚至发大菩提心。而女众因为习气较重,心量较小,所以虽然学佛了,有很多的习气还是不容易一下子去除。


    事实上,人人本具的这一念心,是没有男相女相的,所以只要明白这个道理, 不论是男众或是女众,这念心不贪、不嗔、不痴、如如不动、不分别男女之相,时时安在这里,当下即超越了男女相,女众即是大丈夫。只要有这样信心的人,又何愁男女之假相呢?


    问: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什么是金刚怒目相的真谛呢?修行学佛的人,在面对他人过失时,如果表现愤怒是否就是金刚怒目相?


    中台禅寺答:儒家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与执着,有优点也有缺点,有特别在意的地方,也有豁达容易放下的地方,这是因为每个人过去环境、种种薰修、观念,都不尽相同。


    一般人不是圣人,身口意三业无法圆满是正常的,所以更需要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心行。六祖大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修行就是要去除、改掉自己的执着、烦恼,如果常看别人的缺点,往往会增加我们的烦恼,所以,儒家要我们看别人的优点,且多学习,而别人的缺点,正可作为一面镜子,用来观照自己的行为,若我们有此情形,就改正过来,这样无论别人行为的善恶,都是我们修道的增上缘,这才是修行人面对人事的正确态度。


    所谓人与人的相处,贵在一个‘和’字,‘待人以和’且要广结善缘,更重要的是,以佛法来自我反省,加以实践,而不要受此境风影响。如此一来能具足他人优点,且不受他人缺点影响,对个人修持真正能有所增益。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即透过听经闻法,了解了佛法的道理,建立了正知见。然而理上虽然明白了,但无始劫来的习气、烦恼却非马上可以去除,需靠慢慢的薰修,才能断除。


    例如听经闻法,知道‘火烧功德林’的道理,知道起嗔心不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逆境,有时还是作不了主,嗔心大起。所以,由此可知,要将‘理’落实在‘事’,并非马上就能达到,还需要经过一番努力,但是修行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事理一如。因此在修行的过程中,就要依着佛法的道理,在日用中不断地觉察、觉照自己的每个言行举止,乃至每个起心动念,如此日久功深,慢慢就能去除自己的习气、烦恼,达到事理一如。


    无始来的习气、烦恼每个人都有,只是厚薄不同;再者,每个人过去的善根也有深浅之别。所以,今生虽同闻佛法,但断除习气、烦恼的快慢亦有不同。但毕竟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只要在菩提道上发长远心、精进心,最后每个人都能断尽烦恼,圆成佛道。


    ‘金刚怒目相’乃菩萨慈悲为了遏止恶人的恶行,使其勿再造恶业,以免将来受苦果所示现的相貌。所以,虽现的是怒目相,但其内心却满怀慈悲,希望众生最终能改恶行善。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故菩萨应机示现,有时慈眉善目,有时金刚怒目,这些都是菩萨度众的方便,最终目的是希望众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离一切苦,毕竟大乐。不过‘金刚怒目相’是对非常顽劣、难调的众生所采取的,并不适合对一般人,而且,现‘金刚怒目相’的菩萨,本身需要一定程度功夫,能做到自己决不起嗔恨心,心内平静像无波清澈的大海一般,又能善观因缘。


    明白了以上这些道理,相信能解答您的疑惑,在这条修行的菩提道上,找到自己用功的方向,同时也能以更开阔的胸襟及方法面对众生、广度有情。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18:22 , Processed in 0.1083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