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3|回复: 0

随佛愿佛果与修时间长短没关系~当生解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3-12 15: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随佛愿佛果与修时间长短没关系~当生解脱


      

    上品上生凡夫等 持戒念佛诵经专

    一切时中常勇猛 临终圣众自来迎

    观音大势擎华至 一时接手上金台

    无数化佛菩萨众 摩头赞叹随佛去

    一念之间到佛国 即现真容菩萨众

    光明宝林皆说法 当时即悟无生忍

    须臾历事他方佛 一念归还得千证

    摘自善导大师《般舟赞》

            

    慈法法师开示
          在此五浊恶世,生命在减劫之时甚为短促,依报甚为恶劣,修行的福德力甚为薄少,所以我们尤需重视如来之修德,所以念佛法门就尤为重要了。因为念佛法是横断横出之法,这是净土果地教言的一个清晰抉择。若是渐次修行来断生死,我们此生有没有希望呢?我们观察一下自己的修持力就知道了,例如可以依资粮、加行、见道、修证、息用五个修行次第,分辨自己的次第因缘。想在一生之中完成五次第圆满修持,是很难的。相当一部分有情,修行资粮都不具足。而加行,即正行前的加行,真正能实践的人,可能也是万分之一。见道者,则更为稀少了,亿人中难得一二。见道后才能修证,宗下人说“明心见性,方后起修”,“大开圆解,才能起修”。若依这样的因缘,的确太复杂了。

    我们没有见道怎么起修?净土一法为“信顺起修”,就解决了“开圆解后起修”、“见道后起修”的问题,为凡夫提供了直接悟入、了脱生死的法则,这是一个十分慈悲善巧的因缘!

    说信顺契入也好,起修也好,“信顺”二字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是不可思议的教言,唯佛与佛能宣、能证、能知。有人说:“我不能信顺,疑虑能不能起修?”在净土一法中,圆含圆摄,若能信顺起修,当下即得大利,就横断生死流;而疑虑亦得大利,只是现前就象在修资粮、加行一样培养善根。如《观经》中写,若有众生一生造作五逆十罪,临死之时地狱火现前,闻善知识教导、称念阿弥陀佛名,地狱即化为清凉地,即当下得到抉择。

    此处与修持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但假以佛愿、佛果,令众生心智所依,当下消融无始以来生死困惑,趣无上菩提。在西藏的《度亡经》等伏藏教言中,也可以当下抉择,但需要假助于他人。而随顺念佛,不需要假助他人。有人问,如果这样,那助念团有没有意义呢?也有意义!对无力信顺之有情,使其抉择,一样能一生进趣无上菩提,一生横断生死,也就是在现缘成熟的一刹那就可以横断,而不假于修持,但依佛力。
      只有泯灭一切善恶是非大小,清净无对待,才能表达出念佛法门的实质内涵,也就是顺性而说,否则无力传达,一传达就会被识心所蒙蔽。所以古来以久,善知识称“净土一法,暗合道妙”,“直趣菩提”,“一生即压群臣”,为诸佛所称赞。

    为什么“一生即压群臣”呢?因依佛果故,现下动机、发心皆是无上心。“一生”,即一动念,一举心,种子一出来,表达的就是无上心,就是自性之心,也就是顺性之显,即使我们不懂自性,但无意中就已突显了自性之清净,之无造无作,之具足圆满。所以“一生即压群臣”。“一生”,就是动念之间,若能这样修持,但依佛果而得安住的、依靠的、销归的、不造作的心智,就没有畏惧了,就是正念现前,念念佛、念念觉、念念圆满、念念具足。

    净土一法彻彰了即心即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本来是佛,本来具足之心性,这是彻底无疑的教言,是千佛万佛所共知共宣,与次第教言就不相干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正如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讲,实在是释迦牟尼佛于此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全部嘱累于此五浊恶世之有情,令其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说念佛一法总持一切法则,又称为大总持门,陀罗尼门;又说“以名昭德”,一句佛号能昭无量功德,令此五浊恶世成就清净光佛刹。

    诸佛如来皆具三德:断德、恩德、智德。佛已证不可思议的断德善巧,断除了一切生死困惑,得清净圆满究竟的顺性心智,回施于有情,以恩德昭立于十方。若是念佛之时,一称南无佛,全体昭显诸佛功德,所谓“以名昭德,以德知心,以心智用”,这是净土法门的一个传播模式,过去善知识讲得十分简单:名即是德,德即是心,心即是用。此处已不要任何遮拦了,直指当下,现前一念善巧,横出生死苦海!
       圆瑛法师在给《印光大师菁华录》序文中开示说:

    “是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智若愚通行之法, 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 超越常途教道也”

              摘一首偈语分享给大家,祝您早成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最真言

    弥陀威神大愿摄其间

    总持一切经教与神咒

    无量德智神通最聚全

    万德洪名简便无能比

    十方三根众生普能度

    尽此一生信心诚心念

    必生极乐一生佛果圆

         

         精进与主动不是苦我们,实是对自己的智慧与慈悲,让你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好的作用,少在愚痴业、畜生业的沉沦中受罪罢了。


    摘自 《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慈法法师讲授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13:27 , Processed in 0.0933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