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13|回复: 0

因为你福报不够所以总被业障拖着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5-17 08:23
  • 签到天数: 9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胜妙罗施食村善修同修

    538

    主题

    1086

    帖子

    182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6089
    发表于 2019-7-16 1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福报就快乐,没福报就算呆在皇宫里也整天忧愁苦恼,就像堕在地狱里。
      没福报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财富美貌气度乃至所有一切都是福报的体现。

      我知道发脾气不好,我还是要发脾气;我知道吃肉不好,我还是要吃肉;我知道顶撞爸妈不好,我还是要顶撞……
      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呢?
      福报不够!
      福报不够,禅定升不起来,被业障拖着走,就应该去念经、抄经、念咒、念佛、供僧、印经、放生、施食、修庙、侍奉父母、禅修、道场做义工,这些实修都能提升福报。
      智者大师说过:修福德不修智慧,叫作愚;修智慧不修福德,叫作狂。消耗享用过去的福报叫做“吃腐食”,不积福报总有一天会把福报吃完,没有福报处处是苦。
      什么是穷?不懂布施就是穷。不懂布施会有六种穷:财穷、身穷、智慧穷、心量穷、福报穷、担当穷。你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己的福报。所以要赶快修福,否则劫难临头时想修福就来不及了。
      佛陀说,智慧,工巧,端正,精进,福德,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遇到一切不如意事,不用抱怨,都是自己的业障,福报不够。没福报再努力也不会成功和幸福。有福报的人,他心中想什么,这件事就会出现。
      佛陀穿针小福都要积累。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所以度众生一定要有福报。没福报你说你的心量和佛菩萨一样大,那是吹牛的。
      生活之所以这个那个的问题,就是缺乏福报。天人有福报就有禅定在天上享福,没福报就失禅定堕到其他界道。
      所谓气场、底气,其实也是福报。福报大的人,光比较亮,禅定功夫大一些,所以给人感觉气场强大,这并不是装能装出来。人也是如此。
      有福报就快乐,没福报就算呆在皇宫里也整天忧愁苦恼,就像堕在地狱里,没福报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财富美貌气度乃至所有一切都是福报。
      生活各种各样不顺遂的原因就是福报不够,某段时间没有福报,即使拥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乐。
      福报不足的人,好比一锅汤,遇到些许小困小事,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锅汤,整锅汤都坏了。
      福报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进大海,大海也不会被一江水转污,相反能把它转清,让自己更强大,纳百川而成百谷王。

           福报的范围包涵一切:生活、工作顺利、薪酬好、恋爱幸福、结婚圆满、资财丰饶、人缘良好、儿女、威望、合作、生意好、身体、下属听话、心情,乃至欣赏音乐、字画、风景,眼界宽、心胸广阔、智商、情商、修养、品德、学校、想法、思维、世界观、禅定、开智慧、懂佛理、开悟、证果、遇良师益友、开法缘、往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福报,所以佛说在端正精进智慧工巧福德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
      福报升上去了,生活自然会好,自己的想法、爱好、追求也会跟着改变。福报在哪个层次,心量就在哪个层次,追求就在哪个层次。
      福报不够,会导致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和问题,这就是俗话说的“镇不住”,“镇不住”人事物。比如镇不住上司,镇不住下属,镇不住配偶,镇不住考试,镇不住姻缘,镇不住工作,汇聚不了人气……于是产生种种问题。乃至一个人的想法,他的爱好和追求,以及他的心量都在他的福报范围内,福报提升上去,爱好和追求会自然的改变,这一点可以用来方便的帮助他人改掉一些瘾习。
      打个比喻:把福报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颗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转不动你,而且你可以转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大星球引力大,转得小星球都跑来旋绕,福报就是这个引力。
      不顺就是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把这个不顺镇得住,压得下去,有福压众恶。开个小店,生意很好,福报镇得住。小店做大了,小伙计都不听话了,客人也少了,不顺的麻烦多了,这是福报不够这么大,镇不住了。做上司,下属都不听话,福报镇不住。做下属,上司随意指责你看你不顺眼,你的福报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喜欢一个对象,他老给你冷脸,你压抑,觉得不平等。他的福报比你大,所以是他转你,你围绕他转。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这段时间福报不够。心里抑郁、悲伤、痛苦、想自杀。这段时间没有福报了。
      一个工作,别人做都很顺,不出问题,自己去做,问题一个接一个。福报太少,镇不住这工作。家里眷属斗诤,爸妈、老婆、老公、孩子、都很多问题,很多烦恼。这是他们和自己的福报都不够了。
      福报不够,直接住到地狱饿鬼位上去互相对待和感受生活。
      福报不够,就像一根小芦苇,业风一吹,就东倒西歪。
      福报够大,就像一座山脉,业风吹也不动,这就是镇得住。
      福报并不仅仅是以金钱房子好车来计算的,因为一切都是福报,包括禅定也是一种福报,生活中常见如下棋、书法、专注练习禅修等等是增长禅定的,禅定代表的福报,举个例子:
      有个人看到宝马车,得不到宝马车就为此痛苦,那说明这个人的福报最大也就只有宝马车那么点大,心量也就这个宝马车这么大,追求也是这个宝马车这么大,因为这个宝马车就能转他,让他心动。
      福报超过这个宝马车,他就会觉得“宝马不怎么样”,宝马车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海滨别墅,他就会觉得“别墅也不怎样”,别墅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比尔盖茨,他就会觉得“我的财产全捐了算了”,一百亿放面前也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对方,他就会觉得“这个人很一般”,放面前也不会引他心动。
      因为什么?量大福大,福大量大,心量扩大了,胸怀宽广快快乐乐积极进取顺遂无碍。如果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却说自己的心量像菩萨那么大,那是吹牛的。
      有人会想,哦呀,天魔也很大福报呀,天魔都是干坏事的呀。其实天魔的善根、智慧、禅定也是非常好的。有时在佛经上看,佛陀在上面说一句法,听法的恶魔一下开悟就成了十地菩萨。但是我们听好多句法,还是没开悟,这就是各自的善根福报所决定的。

          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你存了多少了?
      我们今天总说缺钱,找不到工作,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钱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当我们没有去积累福报,福报卡里就没有积蓄,所以我们才会缺乏钱财。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心想既然工资已定,就不需要这么卖力。这就是没有看到本质的表现,其实只要你在工作上努力奉献了,所有的价值都会存在自己的福报卡中。人活在表面世界最吃亏,你永远不知道奉献会给你创造什么因缘,不知道奉献会给你带来什么福报。不停地给,不要有贪恋,心中的贪念就是贫穷的种子。
      总有些人怕吃亏,所以到处捡便宜,只要有捡便宜的心,就可以直接断定这个人没有前途。所以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培养他捡便宜的习惯,要教他在一点一滴中付出的习惯,因为宇宙的规律就是等价、等值的交换。人只要能奉献,内在就会生出一种伟大的力量,当你觉得自己很伟大的时候,还要别人赞美干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总是去计较,总是觉得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舒服,那自然会越活越渺小,只有奉献的人生才会越来越美好。
      无私的人永远不要亏欠来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人,只要有这个思维,坚决不亏欠。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亏欠别人,因为一旦亏欠就亏欠了我们的前途,所以宁愿吃亏也不亏欠。
      无论我们为谁干活都不要偷懒,要像跟自己干活一样认真对待。佛法教导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世界太奥妙了,真的就在一念之间,世界就改变了。有爱的人和无爱的人世界就不一样;无私的人和自私的人差别太大;成就众生的人和利益自己的人,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许他们曾经相伴而行,但最终,一定会产生差距。
      为什么会产生差距呢?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当一个人只要停在“我”的念头上,我的待遇,我的位置,我的什么,就这样一念的停滞,人生也就停止了,等回过神来,别人早就到另一个境界了。所以我们要用心,要奉献,要把世界当成自己的,地球当成自己的,公司当成自己的,用心活在人间,保证会活得很好。千万不要有对立的想法,如何能够偷懒,如何能够捡便宜,这些念头都是在自欺欺人,最终害人害己。

    在生活的点滴里修福报

         生活里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小时每一天每一年都变成幸福快乐,对今生来世有很大的意义。怎么成就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呢?自己观察:每个小时都做有意义的事,每个小时都很开心;每一天做善事好事,每一天都很幸福;每一年也是同样。想要人生变得快乐幸福,就多做好事善事和有意义的事,这样才能获得。

          平常我们修行的时候,道理都明白,却生不起体会和境界,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福报!修行需要积累资粮修福报。修福报有两个对境:一是佛,一是众生。凡夫人对佛修福报感觉有点摸不着看不见,只能祈请,当然佛不需要祈请。但退后一步就是无量的众生,众生就在那里,不需要祈请。对众生好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两个福田都摄集在众生身上,所以积累资粮最好的对境就是众生。

          修菩提心的人,吝啬心从来都不能要,为什么呢?无常什么时候来不知道。比如有的人在发心的过程当中,舍不得打电话,那到底是话费先完,还是生命先结束?谁也不知道。还是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一点好事,无常到来的时候,还有一点功德回向给自他一切众生。当然想着“有功德”这个念头也不太好,要好好地修菩提心。

    布施之意义及功德
      布施是一种付出,而在付出前要有舍己为人的发心。发心为了利益他人而付出,付出自己喜爱的、执著的。

      例如一般人对于色身、钱财、名利最贪著,朝思暮想汲汲营营就是为了这些,以这样的贪爱为生活的目标,所以生活便有种种的“求”,求不到时很忧恼;求到了又害怕失去;一旦真的失去了真是痛苦万分。所有的烦恼痛苦,仔细推想起来皆源自于我们的“贪”,所以当我们不再执著自己所贪爱的,那么人生必定是无比的自在与欢喜。

      行布施时,付出的行为,就是在让我们放下贪爱执著的心。一旦不执著、不贪爱,便不会因贪求而产生种种烦恼。同时藉由布施还能利益比自己更需要的人,真是自利利他,修善积福无上大。法。门,也是行菩萨道的根本,藉由布施去除贪心、增长慈心,与众生广结善缘。

      人生在世必须有福德资粮,福德是我们过去种的因,现在的果报成熟了。善法福德的果报现行,做任何事皆有助缘,也容易成就。相对的,福德善法不具足,做任何事都是障碍,就算有再好的才能都很难有所成就。过去种悭贪的因,没有一点善法利益他人,跟众生没有结任何善缘,果报成熟了便是贫穷**;缺乏助缘。所以想要人生顺遂,没有障碍便要有福德资粮。佛法中将修善积福所累积的福田,分为三种,悲田、恩田与净田。

      如果我们发心,舍下自己最爱的钱财、心力与时间,资助贫穷病弱的人,便是成就悲田的功德。为何称为悲田,因为这当中有我们悲悯、同情、怜爱的发心而成就的福田。古人云“救急不救贫”,如果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便知道,今世贫穷的业报来自过去所种的恶因,现在贫穷的果报现前,没有福德资粮所以才贫穷**,他人的资助也只是暂时的解困,或者因为福德不具,也无法享用别人的施予。因为这样的布施,利益众生未能彻底,所以在三种福田当中福德较小。
      第二是恩田,父母长辈劬劳养护、师长教导礼义,成就我们的身心安定,正常的成长。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健全的成长,父母师长的恩德很大,知恩、感恩报恩,因为这样的发心,布施供养、孝养父母师长,所成就的便是恩田。

      第三是敬田,我们发心布施的因是种在清净的田中,清净的因,未来便是清净的果。我们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布施供养便是敬田,此种布施福德最胜,因为唯有三宝住世,佛法才能宣流,所有见到佛像、听闻佛法的人,都能因此种下清净的因,慢慢因缘成熟,开始修行,最后脱离三途恶道的果报,不再轮回受苦,这样的布施供养,能彻底的解救众生脱离苦难。供养三宝,就是护持佛法久住世间,佛法久住,无量众生便能因听闻佛法而得解脱。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1.身相端庄2.气力增盛3.寿命延长4.快乐安稳5.成就辩才,清净的供养,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也因此生生世世与三宝结清净善缘,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诸福田中以供养三宝福田最胜。

      就布施的种类而言,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指钱财的布施供养,法施,是能宣说佛法,令人听闻解脱烦恼。无畏施,是指能施予人远离恐怖忧惧,例如安慰话语或关怀的态度,这些都是布施的种类。

      就广义而言: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体谅的话、一个亲切的眼神都是在行布施,周遭的人也会因为如此,心情、心念都得到良好的提升。本著这样的发心而布施言语、笑容,就是一个慈悲的发心、利他的发心。日久功深,就是圆满的人际关系,周遭都是善缘、也是助缘,这样的人生也会愈过愈顺遂、愈过愈光明。

      明白了布施的意义、种类及布施的福德,更进一步,还要了解布施的真义。有时我们一旦行布施,天天便挂念自己做了一件善事,或许也期望著别人有好的回应、或者希望马上有好的果报。一旦事情不如己愿,马上又指天怨地,这样有所求的布施,仍属于一种贪著,仍是离不开贪求的烦恼痛苦。

      行布施是一种付出,而付出首要在发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发心、一种利他的发心、一种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慈悲。常存此心,在付出的当下,心中自然清凉、法喜、快乐,当下便犹如身在净土,因为我们清净的心念就是在净土。

      更进一步要体达三轮体空之理,世间所有万法皆在刹那生灭变异当中,何有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受施的人,无常迁异了不可得,了达缘起性空之理,虽行布施,而不执著布施之相,心始终安住在不动、清楚明白的觉性当中。心虽不动清楚明白,亦不碍运用因缘,建立因缘广行布施,虽行种种布施,心中对所做的布施又不执著,便是最高的菩萨行,便是真功德。

      最后用一个故事,做为这个问题解答的结束,也许我们都能从中加深体会,布施的真义。

      过去,有一个人悭贪的习气很重,对于任何他喜欢的,总是说“我要!我要!”从来没有说过:“我不要”。

      一天在佛陀托钵回程中,他遇到了佛陀,向佛陀索求钵中的欢喜丸,佛陀告诉他:“你要欢喜丸可以,但这当中有条件,我可以给你两颗欢喜丸,然后你必须把当中的一颗再还给我,并且说道,我不需要这颗欢喜丸。”

      为了得到欢喜丸那人欣然答应了,但是当他要把手中已拿到的欢喜丸再拿出来时,显然相当的困难。因为他这一生,不,事实上应该说好几世以来,从来没有把已拿到的东西再拿出去的举动,但是为了得到欢喜丸,他用颤抖的手,挣扎的交出一颗欢喜丸,结结巴巴的说道:“我……我不……不需要……不需要这颗欢喜丸。”

      旁边的弟子看了好笑,好奇的问佛陀,为什么要这样大费周章的给一颗欢喜丸。

      佛陀慈悲的说道:“这个人悭贪的习气已经许久,从来未曾有过一丝想要布施的心念,如果再这样下去,未来必定是恶道中轮回的命运,所以我要在他的心念中种下一个布施的因缘,不要小看今天这样小小的一个善念,将来这个善念的因缘成熟了,凭这这个善念他将脱离恶道,开始修行,未来将会解脱诸苦,永断烦恼。

    你还在求福报、修贪心吗?

          有相当一部分修行人被眼前利益所障,每天也烧香拜佛,磕头念经,但求的是全家平安、消灾免难、身体无病、发财致富等福报。欲求近利,必失远利。如细分析,还是一种贪图享受的心理,其实还是在修更大的贪心,仍在造三恶道之因。即使修得一些福报,不过是眼前近利。即使是天人,当福报享尽之后,依然要下堕恶道。何况你修的那点眼前之福,更是过眼烟云。由于为享受而修福报,因此,这种修行人为得大利也会舍些小利。但是,要想出离六道,成佛证果,前提条件是忘我,是彻底的舍,要放下一切。为享受而修福报的人,其实是在修贪心,是在向恶鬼道靠近,更不可能放下一切彻底的舍。因为他心里还在执着“小我”,这就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修行是逆水行舟,需要吃苦耐劳的各种付出,这种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一旦吃苦辛劳的各种付出大于所换得的享受时,他就认为不合算而退缩了,就不会再继续修行下去,许多人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障碍得步步后退,以至半途而废。这种人其实尚未进入正式修行,还等于一直在外道上徘徊。

          舍去小我得大我,舍去大我得无我,无我方为永恒我,永恒之我方证果。这时的“我”,已不是凡夫概念中的“我”,这个“我”是宇宙的真我本性,是无我之我。而执着于近利,计较得失者,自认为很聪明,做事不会吃亏,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抱着“我执”不舍的人,是在背道而驰,怎会有得道之日?

    一切世間樂皆因利他有,福自善生無別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10:30 , Processed in 0.12150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