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42|回复: 16

怎样发菩提心,吉祥果师兄请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3-25 22:04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51

    主题

    355

    帖子

    3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随顺有情

    积分
    5421
    发表于 2010-3-15 13: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笔者真诚求教:
    怎样发菩提心?
    请各位会员、游客,斑竹、读者,有缘见到此贴者,不吝赐教,谢谢!
    顶礼!

    The lord gives,the lord takes it aw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4

    主题

    2656

    帖子

    2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于我闻名见身者,悉愿严持佛禁戒

    积分
    41455
    QQ
    发表于 2010-3-17 17: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明了,何为菩提心?
    《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
    “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
    因此,菩提心的意思就是指众生,因为自感人生无常,轮回是苦,为了自度度他,而发了成佛的大愿。 各位发了成佛之心否?若已发此成佛大愿心,依《大智度论》云,则已经发了菩提心。当然,这只算是初发心菩萨!
    又依《金刚经.云: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这里则进一步诠释如何发菩提心:发愿成佛是为了灭度一切众生。此为利生之心,后一句云无众生得度者,乃至安住于般若空性而言,由此可见,菩提心应该具备两种特质:1成佛利生之心2安住般若实相。这里就讲到实际证悟菩提心的境界,不仅仅是初发心菩萨发愿。------------由此可以概括为------上求无上佛道之愿心,利益灭度众生之愿心。
    各位但看自己此两种心是否生起,即知。

    灭欲效果极为迅速猛利之《文殊一字咒聚合咒力灭欲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5de410100o855.html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主题

    437

    帖子

    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格萨尔王战旗、经幡

    积分
    6595
    发表于 2010-3-15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到一定层次才行。
    藏传佛法对菩提心教授很多,可以看看。

    格萨尔王战旗、经幡、唐卡   http://shop59811853.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3-25 22:04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51

    主题

    355

    帖子

    3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随顺有情

    积分
    542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2: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shenga师兄!
    吉祥果师兄,请指点!

    The lord gives,the lord takes it aw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主题

    122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705
    发表于 2010-3-17 16: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 发愿!这是我的方法。
    菩提心是无四相的。我认为随着实修的深入,清净心出来了,理解就越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主题

    122

    帖子

    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1705
    发表于 2010-3-17 16: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离开自心,并么有高高在上另外一个菩提心,菩提心也是一个放下的过程。 我认为起步的时候,如果只是一件小事,当下一念至善,那一刻也是菩提心啊。
    另外,菩萨地持经上讲过发菩提心的四种因缘,符合的才能算正发大菩提心(末法时期只剩下第四种):
    初发心菩萨有四种缘。四种因。四种力。
            云何四缘。
            一者善男子善女人。若见若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彼见闻已即发是念。是为大事不可思议。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二者虽不见闻如上神变。闻说法者赞叹菩提及菩萨藏。闻则欣庆欢喜信乐。以此闻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三者虽不闻法。见法灭相而作是念。无量众生当遭大苦。菩萨住世则能除灭。我今当修菩提之道。护持正法。为诸众生灭无量苦。以护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四者不见法灭。见恶世众生为十烦恼之所恼乱。一者愚痴。二者无惭愧。三者悭嫉。四者苦恼。五者秽污。六者烦恼。七者恶行。八者放逸。九者懈怠。十者不信。见已作是念。大浊世起。于此恶世尚不能发二乘之愿。况能志求无上菩提。我当发心亦令他发。以浊世中发心难得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云何四因。
            一者种性具足。二者诸佛菩萨善友所摄。三者起大悲心。四者生死苦难行苦。如是久远无量诸苦。于此众苦心不怖畏。
            种性具足者。所谓无始法尔。
            善友所摄者。有四事。一者善友不愚不钝。黠慧不邪。二者不教人放逸。亦不以放逸之具授与他人。三者不教人恶行。亦不以恶行之具授与他人。四者终不断人上信上欲上受上精进上方便上功德令其退下。不以下信下欲下受下精进下方便下功德授与他人。所谓断无上大乘令学二乘。断修慧与思惠。断思慧与闻慧。断闻慧与福业。断戒与施。如是等断上功德令其退下。以下功德授令修习。
            起大悲心者有四事。或有世界有苦恼处。或有世界无有苦恼。菩萨生于有苦恼处。见他受苦。或自受苦。或见俱受。或见生死长久受无间苦。菩萨依自种性性自仁贤。于四境界起下中上悲。
           于无穷生死无间大苦心不怖畏者。有四事。一者性安隐勇猛。二者黠慧专修思惟。三者于无上菩提。起增上乐。四者于诸众生发增上悲。
           云何四力。
           一者自力。二者他力。三者因力。四者方便力。菩萨自力发菩提心。是名自力。因他发心。是名他力。先习大乘相应善根。今少见佛及诸菩萨。或少闻叹说则便发心。是名因力。于现世中近善知识。闻其说法能修众善。是名方便力。
        菩萨以四缘四因自力因力发菩提心者。坚固不动决定究竟。他力方便力而发心者。不坚固动转不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6

    主题

    33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6298
    发表于 2010-3-17 17: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1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6937
    发表于 2010-3-19 10: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主题

    173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89
    QQ
    发表于 2010-3-19 1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發不出來,那先從布施著手。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3-25 22:04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51

    主题

    355

    帖子

    3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随顺有情

    积分
    5421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8: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得要领 [s:3]
    The lord gives,the lord takes it aw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5-30 14:35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7

    主题

    327

    帖子

    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修行要次弟清楚1皈依2发心3持戒

    积分
    7067
    发表于 2010-7-31 01: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发心上,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解脱心,对现在个体轮回的状况,对我们现在不宁的心绪、混乱的生活、杂乱的念头、不安的心情,我们给予管理。大家都愿意成就自己的庄严自在、美好洒脱的生活状态。这是小乘人的发心,只是我们不为别人,就为自己已经又有这个可以修行的暇满人生,生起无比的珍惜。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所以就个人来说,完全的责任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样的一种出离心,这是一个修行解脱福德的基础,这种心态很重要。第二个发心是发菩提心,我们不但看到自己的生命中有这样不安的状况,而且还要看到我们身边的、社会的,乃至九法界的一切众生,他们的生命都存在这种凌乱无序的状态,非常可怜,生起同体大悲,生起一种我不愿意痛苦、别人也不该有痛苦,生起这种心,这是我们大家凡夫的时候就可以生起来的发心。
    当我们发起解脱心、菩提心的时候,如果作为居士,他落实在自己心里,那我们去寺院里也好,去亲近出家师父,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那只可以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我为了解脱痛苦来这里,另一个是我为了帮助别人解脱痛苦来这里。你到寺院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可存在这两种心态,除了这两种心之外,不可以有别的心。别的心生起来,说明我们发心有问题,所以存在这两种心,你到寺院里去,比如说这个寺院需要我做什么,去当义工,去帮忙,平常在生活中,发发心,然后再来扫地,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发菩提心、解脱心,然后再来扫地,护持佛法,这样才能培养自己有福德的状态。
    欢迎光临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leon07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5-3-25 22:04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51

    主题

    355

    帖子

    3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随顺有情

    积分
    542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 20: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佛法永存师兄
    The lord gives,the lord takes it aw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21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23
    发表于 2010-8-4 12: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中有一部论叫“修心七要“,师兄可上网找。这是一部教导如何发菩提心的论着。
    也无青天也无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9 17:21
  • 签到天数: 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胜妙罗施食村善修同修

    7

    主题

    140

    帖子

    65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心不生境,境不生心,所见诸境,唯所见心

    积分
    917
    发表于 2011-11-2 02: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发菩提心,就要努力见性,也就是如实知自性本来空寂,离一切相,念念不住,无古无今,念念警觉,思维正法,自愿成佛,自见性已,复愿令一切众生皆得如佛,得一切智,而为说第一义之法。所谓第一义法:即过去心已灭,无所能行;未来心未至,无所能行;现在心不住,无所能行。不着去来现在之心,见自性念念清净,刹那不住,本来清净,不着前尘。应当如是修行,是名修行菩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23 18:4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69

    主题

    2641

    帖子

    198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152
    发表于 2016-11-25 21: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我今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提心简单明了就是我要成佛,如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9

    帖子

    56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334
    发表于 2023-1-24 01:5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求无上佛道之愿心,利益灭度众生之愿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41

    帖子

    84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496
    发表于 2023-1-24 11: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这里的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就是发菩提心,也就是为了利乐一切众生,我愿意以自己一切修行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与我共同成佛。

    藏传里讲的更详细:一般而言,菩提心有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我们一开始学习都是从世俗菩提心开始的,而胜义菩提心则指的是佛菩萨的空性智慧,那个离我们初学者较远,我们暂时做不到,但可以从世俗菩提心开始。而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成‘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为了解救一切父母众生使之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寻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行菩提心’就是不但有了愿菩提心,而且要发起广行六波罗密多、四摄等等菩提大行的心愿。

    具体可参考《入菩萨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9 22:03 , Processed in 0.12793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