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09|回复: 0

修道修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69

主题

3240

帖子

11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096
发表于 2006-12-6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sm5566 于 2015-2-3 22:44 编辑

<P>修道修的是什么? </P>
<P>  打禅七!打禅七!万佛圣城的禅七是不休息的,拼命用功,努力参禅。这是用来考验参禅人的功夫,究竟到了何等程度。大家要拿出真功夫来参禅,才能证得真实的境界。</P>
<P>  在禅堂参禅的人,不要躲懒偷安,贪图便宜。要晓得那是欺骗自己的行为。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是至理名言。有人认为是占了便宜,实际是吃了大亏。为什么?好像到了宝山,空手而归,一无所得,多么可惜!</P>
<P>  用功的人,处处要吃苦,时时要耐劳,绝对不找小便宜。修行尚且贪便宜,何况做其他的事。可想而知,这一类的人,可以说是德中之贼,修行之败类,叫人痛心。这种人,不会有发展,更不会有成就。</P>
<P>  凡是参加这个禅七的人,在无量劫以来,都是躲懒偷安,所以没有成就。到今天还是这样,习气不改,毛病不除。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了生脱死?恐怕遥远无期吧!</P>
<P>  各位!要痛下针砭,不要随著性情去躲懒偷安。在这样好的道场中,再不努力修行,那是不堪造就,我也无能为力了。希望各位好好修行了生脱死的法门──参禅。</P>
<P>  参禅好像龙养珠、猫捕鼠、鸡孵蛋那样专一其心,绝无二念,要那样来用功。用功的人,时时刻刻拿起金刚宝剑(智慧剑),观照功夫,看参禅这一念,是不是在用功?还是在打妄想?如果在打妄想,即时把这个念收回来。这叫‘念起即觉,觉之即无。’</P>
<P>  我们每个人,都有妄想,不过有轻重之分。若没有妄想,那么真正的智慧,必定现前。就因为我们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业不同,所以妄想也不同。业重妄想多,业轻妄想少,成为正比例。妄想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从无量劫所造的业那里来的,也是被业风所吹,就起了妄想。</P>
<P>  妄想好像大海,本来是风平浪静。一旦风起,则兴起波浪。波浪是从风那里来的,所以要把业风平静。业风平,妄想便少了。怎样平业风?就是不造恶业。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妄想的波浪不起,智慧自然现前。智慧现前,能破一切无明妄想。这时,一切习气毛病都改了。</P>
<P>  我们修道修什么?就是改习气毛病。习气毛病不改,永远不会和道相应。习气毛病一改,才能与道合一、与真合一、与觉合一。所以修道人,要时时刻刻注意改良习气毛病。</P>
<P>  从什么地方来注意?先从衣食住行著手。所穿的衣服,不必太讲究,清洁整齐就可以了。如果贪美食、贪味道,那就是习气没有除。所住的房子,不要住豪华大厦,能挡风挡雨就可以了。如果贪图住得舒服,睡得舒服,那就是习气没有除。行的问题,古时人是安步当车,现在人是汽车代步。这是因为交通方便,但不要坐名贵的车。假如仍有这种思想,那就是习气没有除。</P>
<P>  衣食住行的习气,都能改变,这才是无心道人。在禅堂参禅的人,都是无心道人,无心道人若是用心,那就错了,我们要学的是无心道人。<br> </P>
<P>作者:宣化上人讲述 时间:2006/05/04 <br>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11:07:29编辑过]


   . .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1

    主题

    8970

    帖子

    3035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70
    发表于 2006-12-8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崇山</I>在2006-12-6 17:47:00的发言:</B><BR>

    <>  衣食住行的习气,都能改变,这才是无心道人。在禅堂参禅的人,都是无心道人,无心道人若是用心,那就错了,我们要学的是无心道人。<BR></P>
    <>作者:宣化上人讲述 时间:2006/05/04 <BR><BR></P><BR></DIV>
    <><BR>?</P>
    <>一九九五年六月七日,上人圓寂於美國洛杉磯,慧日遽殞,世人同悲。高僧示寂,風範猶存。上人一生無私之精神,與慈悲智慧之教化,已令無數人改過自新,走向清淨高尚之菩提大道。<BR> <BR> </P>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0 21:51 , Processed in 0.1086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