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96|回复: 0

千万不要把“十念往生”当成放纵自己的借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9-29 08: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千万不要把“十念往生”当成放纵自己的借口


    文:悟净居士

    一、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

    往生的原理,是具足信愿,万修万人去。要探究平日不顾因果的行为是否对往生无碍,首先要看看是否与信愿相违。

    关于“信”,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中说:“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深信“我等愚痴身”,旷劫流转,想出离而无有出离之缘,唯有深信弥陀四十八愿的不可思议威神力,乘愿往生。

    很明显,“真信”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那就是是厌离生死轮回。善导大师说极乐世界“五乘齐入”,这个厌离轮回,最起码要有厌离今生、希求来世的内涵。

    像一般世间人,不信前世今生之说,自然谈不上信守因果。既然说到厌离今生、希求来世,怎么可能不注重因果行持呢?

    希求来世安乐,就意味着非常畏惧恶趣苦,今生自然得如履薄冰地遵守十善业为基础的种种因果法则。

    如果一个人,表面说自己对往生净土很有信心,平日行为却肆无忌惮,甚至诋毁师长、诽谤正法,这个人绝对谈不上有信愿。

    要是把弥陀的大悲愿力,看成可以轻忽因果的借口,觉得平时行为差一点没关系,对师长发发脾气没关系等等,殊不知,这早已经跟信愿相违,兼而造下弥天大恶。

    如《灵峰宗论》中说:“毫厘有差,天地悬隔,错认定盘星,醍醐成毒药。”无始以来,我们放纵惯了,遇到横超生西的法门,非但不好好谨守因果,力争上游,反而借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懈怠懒惰,不重因果,真是辜负了释迦佛和弥陀佛的苦口婆心!

    二、印光大师:五逆十恶往生,乃约临终时说,非约平时

    《印光法师文钞·复善觉大师书》:“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

    善导大师《法事赞》中确实说:“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然而,这根本不能作为平时能够放纵的借口。

    印光大师的开示里,说《观经》下下品,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能凭借十念、一念而往生,但这是约临终时说,并不是说平时可以造五逆十恶。

    《弥陀要解》说:“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下下品逆恶之人,也是因为宿因成熟,才能临终遇到善友,一听净土就生信,顺利地往生,但这种情形万中无一。

    平日胡作非为,怎么能知道自己一定是万中无一的那个人呢?

    按照《俱舍论》的说法,临终时重业先牵。凡夫对恶业的染著非同小可,贪嗔痴烦恼粗重,恶业会特别巨大,平日又没有怎么熏习信愿,宿世善根如何,又不是毛道凡夫可以知晓的,临终能否提起信愿,真是难以预料!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解释佛为何在《无量寿经》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时说:“ 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

    五无间罪、诽谤正法的业力实在太强,造了的话,堕阿鼻地狱无有出期,所以佛就以方便语说“不得往生”。也就是说,按照释迦佛的本意,平日根本不该造五逆、谤法等重罪,甚至十恶等较轻的业绝对不应该造。

    儒家里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地藏经》说:“莫轻小恶,以为无罪。”

    按《俱舍论》的说法,小小的恶,积累多了,恶业就会很重。小小的因果不好好遵守,将来说不准就会造下大恶。

    更何况,你所认为的小恶,不见得就是小恶。只要去看看《正法念处经》《分别善恶业报经》《俱舍论·分别业品》等等,就会感觉到因果之可怕、细微,远远超乎想象。

    为什么通途法门里,会把“因果不虚”作为生起出离心的重要一环呢?因为因果确实非常细微,非常可怕,在因果法上系统闻思过,根本没办法不害怕轮回。


    三、行持净业三福,恪守因果

    《观经》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净业三福,总摄世间善法、小乘戒善、大乘善法,这些善法,都离不开因果。不重因果,就不可能有在家孝慈、在外忠仁的行持,不可能对别解脱戒守护得一尘不染,更不可能发起无上道心,行六波罗蜜多。

    可能有人会想:到了极乐世界再谨守因果不行吗,现在我没有能力。

    诚然,如今末法时代,五浊炽盛,众生烦恼越来越深重,取舍因果较粉细,确实非常困难。但我们也得尽力去做,能做一分是一分。

    尽力守护因果,比如受戒者,不造破根本戒的大罪,支分戒也随力护持,心就一直在“由冥入明”的方向走,结合对净土法,对培养信愿有极大帮助。

    反之,觉得自己无力行持因果,身口意三门放纵,那绝对是“由冥入冥”,一直向着三恶趣的方向走,明显跟信愿相违。

    一个人一边说自己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一边怀着炽盛的烦恼,造着轮回中最痛苦的三恶趣的业,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连恶趣的贪嗔痴都不想办法厌离,还很享受贪嗔痴,很享受造恶,怎么可能有真信切愿?

    我们站在弥陀大愿的高高山顶上,有了很容易就可以出离轮回的机会,但还得细细地遵守因果啊。

    药山禅师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6 03:13 , Processed in 0.1213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