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24|回复: 1

人生的悲欢不尽相通,永远不要轻易去指责别人的苦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5-17 08:23
  • 签到天数: 9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胜妙罗施食村善修同修

    538

    主题

    1086

    帖子

    182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6089
    发表于 2020-8-31 01:2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9年前的夏天,林锋遇见了陈陆洋。

    彼时,林锋作为公益活动“爱心圆梦大学”的爱心人士之一,捐助的对象,正是刚考上中南大学的陈陆洋。

    林锋去了他的家,这个位于湖南邵阳市新宁县某农村的砖房,就是陈陆洋一家人居住的地方。

    “他家的房子只有一层,四间房紧紧挨着,窗户上连一块完整的玻璃都没有,家里没有任何电器,连吃饭都是要临时搭桌子的。”


    (图片来源:今日女报谭里和工作室)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满屋子的奖状。那是这个屋子里唯一值得炫耀的东西。



    林锋选择了资助陈陆洋。陈陆洋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一些费用,都由林锋承担。

    2019年夏,陈陆洋毕业,进入广州一家国企工作,林锋才停止资助,历时9年。

    没想到,林锋最后一次听到陈陆洋的消息,竟是他的死讯。

    在和女友分手后,陈陆洋一直想要挽回。

    他每天,都会在电脑里写下日记。

    在明白一切努力都无望之后,陈陆洋留下了那18篇日记,纵身跳下珠江,离开了人世。

    他是家人唯一的骄傲。

    听到他的噩耗,母亲哭得撕心裂肺,父亲一直沉默隐忍着,家里的证书洒落一地,但都无法唤醒永远合上眼的陈陆洋。



    没人想得到,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始终不放弃学习的他,竟然会为爱自杀。

    陈陆洋跳江自杀的新闻上了热搜之后,网上言论纷杂,更准确一点地说,大部分的网友都是指责他的人:







    看完陈陆洋家里人哭得肝肠寸断的视频,浏览完所有关于陈陆洋的资料,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陷入一种深深的叹息。

    站在我们旁人的角度来说,好心人资助了他9年,好不容易从名校毕业,家里穷到这个程度,正是报效家庭、报效社会的时候,却做了傻事,令人非常不理解。

    但是在站在陈陆洋的角度来说,或许他正在面对一个我们想象不到的人生。

    陈陆洋的家人说,他从小就有点敏感和自卑,但是骨子里面却倔强而坚韧。

    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当地的一中,但因为个子瘦小,再加上生活上有些不适应,差点退学。后来母亲说放弃家里的农活去陪读,被他阻止,他答应母亲会克服困难。

    很难想象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究竟吃过多少苦。

    据他的父亲说:他人瘦小,冬天洗澡热水有时接不到,那么冷,孩子就洗冷水。为了把书念好,整整三年都没有退缩。

    在他的内心,自卑和敏感,倔强和骄傲,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成绩是他的骄傲,每一次考出了好成绩,他都会第一时间和家人和资助自己的人汇报。

    但是在爱情和现实面前,他是自卑而敏感的,这一点在他的日记就可以看出来:

    “你说一句简单的稍微有点动容的话,我就能改一整天的阴霾......”

    “只要你一句话,我又活过来了.....”

    “看到你逛朋友圈也不回我一整天的消息.....我害怕你拒绝和我说话.....”

    陈陆洋的哥哥说:“这么多年,弟弟的学习是我们家唯一能拿出来说的事。现在突然没了,父母的精神一下子垮了!”

    我们不知道陈陆洋身上背负的精神压力有多大。

    家人的压力,资助人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他比普通人更加输不起。

    以前读书的时候,只要成绩好他就是众人眼中的骄傲,可是走向社会后却发现,现实很残酷,贫穷面对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力。

    而现在女友又要和自己分手,感觉自己被巨大的黑暗笼罩,他在日记中说:“失去了光....”。

    有个网友说:贫穷出生的孩子,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在那种环境下长大,一直自卑且心理脆弱敏感,同时又自尊好强。因为穷,他还扮演了一个一直被救济的困苦角色,他能决定的事情,太少了。



    贫穷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很多东西。

    经历过贫穷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加脆弱。

    他们的人生,更加无法接受失败。一旦有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即使在别人眼中是很小的事,都有可能引发悲剧。

    他们究竟在面对什么,我们不曾了解。

    我们没有生在那样的环境里,没人能感同身受。

    他们的脆弱和自卑,我们亦无法了解。

    所以,没有必要去怒骂或指责,你根本不知道他当下面临着什么。



    作家摆渡人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班上一个同学丢了一支钢笔,老师很生气,让拿了钢笔的人尽快认错,否则就要惩罚。

    一个成绩很好的女孩子,突然脸色煞白,她拼命低下头,看上去心虚不已。

    老师走过来,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女孩摇了摇头。

    老师试探着问:如果是你拿了钢笔,拿出来就好了,老师不会怪你的。

    女孩眼中噙满泪水说:不是我拿的。

    后来,钢笔找到了,真的不是她拿的。

    老师特意向她道歉,也疑惑地问:不是你拿的,为什么你那么紧张呢?

    女孩轻声说道:因为班上只有我买不起钢笔,我嫌疑最大。

    没有穷过的人,根本不会明白这种心态。

    即使没有做过,堂堂正正挺起胸膛也很难,因为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会对外界的评价更加敏感。

    那个东西,别人都有,就我没有,会不会怀疑是我拿的?

    他们在窃窃私语,是不是怀疑我是小偷?

    同学们刚刚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即使别人表现得和平常一样,可对他们来说,每一个眼神和关注,都会让他们仿佛在公共场合一件一件脱下衣服,卑微到尘埃里。

    而这种自卑感,会从始至终,贯穿他们的一生。

    他们内心极度自卑、敏感,然而他们又因为贫穷,注定面临着比普通人更多的议论和评价,这些往往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

    记得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班上,有个同学发言很积极,学习成绩也不错,每次老师提出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

    后来,有一次老师提出了一个关于微波炉的问题,这名学生又举手回答,但是并没有回答正确。

    这时,一个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讥讽他:就你家里那个条件,见过微波炉吗?

    听完他的讥讽,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原来,他家里很穷,父亲是捡废品的,住在一栋年久失修的房子里面,是当地有名的困难户。

    后来,这个贫困的同学再也没有举手答过问题。

    那一次的伤害,太过彻底。

    其实因为贫穷而被伤害的人,又岂止这个孩子呢?

    农村留守女生钟芳蓉考上北大,她选了考古专业,他们纷纷评价:你家里这么穷,你竟然选择这么没有“钱途”的专业。

    后来钟芳蓉把自己藏了起来,她不见记者也不见家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家里条件不好,就连选择喜欢专业的权利都没有了。

    疫情期间,河南一名初三女孩因为买不起手机上网课而羞愤喝下农药。她父亲左腿有残疾,母亲有精神疾病,每天差不多能赚二三十元,这是一家五口一整天的生活费。

    这个事情上了热搜之后,又有人嘲笑这个女孩竟然会为了几百块钱的手机而自杀。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没钱买手机也可以被拿来嘲笑。

    大学的一名贫困生,母亲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双好看的品牌鞋,后来被举报后,这名学生的助学金就取消了,因为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

    贫困生,就不能穿一双体面鞋子?就不能穿一件好看的衣服?就不能吃一顿体面的食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连贫穷都开始有贫穷该有的样子了。



    这个世界是割裂的。

    有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呆久了,就开始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应该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不然就妄自评论,随意讥讽。

    然而他们不知道,那些嘲笑和讥讽会在别人的心里留下多大心理阴影,造成多大的伤害。

    嘲笑和讥讽的背后,是满满的心酸。

    他们没有经历过那种艰苦的生活,没有体会过极致的贫穷和绝望,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19岁那年,我的小舅舅自杀了。

    喝下了烈性农药,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回天乏术了。

    村里人关于他的传言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家里这么穷,却看上了周家的姑娘;还有人骂他,心理太脆弱,父母养他这么多大,却做这个蠢事。

    人已经走了,可关于他的议论,还是没有消停。

    后来,我的母亲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那时家里很穷,每天都要干农活,上工分,生活太苦,饭都吃不饱,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可以去大城市打工赚钱,基本就没有赚钱的机会。

    不管他怎么努力,苦难一直看不到尽头。

    而家里人对他不是打就是骂,没有温暖,不值得留恋。

    恋人提出分手,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小舅舅很要强,自尊心很强,村里人议论纷纷,家人又是这样,前途无望。

    在这三个因素影响下,于是他选择了轻生。

    真正让他结束生命的,不是恋人的离去,而是这么多年来,一直积攒在他身上的东西,当时的他需要解脱。

    薛兆丰在《奇葩说》里,说过一句话:

    贫穷这个词是分开来看的。贫是指当时的财务状况差,但“穷”是尽头的意思,是没有希望。

    真正压垮一个人的不是贫,而是没有尽头。

    知乎上有个叫“慕筱尤”的网友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时候她和爸妈回老家,听说邻村的一个女孩跳楼自杀了。

    自杀的那个女孩,家里条件非常差,吃的全靠村里人接济,家里甚至连一张床都没有。

    她对这个女孩充满了不屑,而她的父亲告诉她:“有些事,你没经历过,是不会懂的。”

    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反驳她爸爸。

    接来下那一个月,她戒掉了零食奶茶,每天省吃俭用,空闲下来的时间都去做家教发传单。

    一个月之后,除去她自己的开销150,反而还结余了一千多。

    她很得意地去父母面前炫耀,说那个女孩就是懦弱不负责,明明可以把生活变得更好。

    而她的父亲,在听了她的结论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现在很有成就感吧?你认为自己成功了对吧?你认为你证明了苦日子也不过如此,而恰恰你最大的错误就是在这里。



    一个人有钱去吃更好的东西而选择去吃馒头咸菜,和一个人只能吃得起馒头咸菜,是完全不同的,你懂吗?

    你的期限是一个月,这个期限之后的生活就是你的希望。而那个女孩子呢?她没有啊,自杀不是她应付不了现在,是她看不到未来。

    此后,她再也没有说过那种话。

    我们像看客一样去指点别人的生活,自以为已经设身处地地站在了别人的立场,其实只不过是脑海里体验到了自己的想象罢了。

    事实上,除非你去经历一遍和对方完全相同的人生,否则所有的感同身受,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这世界,有人处高楼,就有人住深沟;有人光芒万丈,就有人一身铁锈,谁也无法真正对彼此的人生感同身受。

    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一件事:

    永远不要轻易去指责别人的苦楚。

    要是有选择的话,谁不想体体面面地过完这一生呢?

    如果可以,请对那个在底层苦苦挣扎的人,给予一丝丝的善意。

    这世界从来不缺批判和指教,缺的是理解和包容。

    请尊重每一个群体和每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你永远不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5-17 08:23
  • 签到天数: 9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胜妙罗施食村善修同修

    538

    主题

    1086

    帖子

    182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积分
    6089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0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要学慈悲心,希望看过此文的人,以后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点指责。

    请尊重每一个群体和每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你永远不会明白

    如果可以,谁都想体面的过完一生,所愿皆满足,请对弱者,疾病,自杀,包括任何群里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保持尊重,不随意批评指责。世间有对错,有道德有理智,更有情感和慈悲。我们真的无法体会别人内心经历怎样的煎熬。

    众生皆苦

    即使是一个坏人做坏事,凡夫会指责,菩萨却难过,因为做了坏事的人会遭受不好的果报。
    一切世間樂皆因利他有,福自善生無別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0 18:02 , Processed in 0.1566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