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5|回复: 0

婆婆两次让女儿去抱修行的老禅师,这是何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8-19 16: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婆婆两次让女儿去抱修行的老禅师,这是何意?




    禅宗公案有一个事例:有母女俩,都是虔诚信佛的在家佛门弟子,母女俩发心供养一位禅师,供养他衣食、房屋,让他修禅定,修道,她俩紧衣缩食地供养了三年,老禅师在这里修了三年禅定。


    到第三年了,母亲就告诉她女儿:你到老禅师那里去,把老师父抱住,你就说"你说,你说",你就让他说。她女儿就到老禅师那里去了,二话没说把老禅师给抱住了,对老禅师说:"你说,你说。"


    老禅师一想,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了,我正在这一心修禅定,虽然没成佛,但我也没什么其它不好的事情,让我说什么呢?说什么都不好听。被姑娘搂抱住,不好说,但是这个姑娘还让他说:"你说,你说。"不说她就不放。


    老禅师一寻思:那就说吧。他就说了一句话:"犹如枯木贴寒岩"。


    枯木,已经枯朽的木头,再不能生长出枝芽,寒岩,寒冷的岩石,没有温暖,冷酷无情的意思,你虽然搂抱我,也不外呼枯木贴寒岩而已,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因为我这心已经爱欲枯干,没有妄情,心清净本然,像枯木似的,再不能长出枝芽来了。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因为他说了,那就得放开他了,那女儿放开手回去,她母亲问:老师父说什么了?他说:"犹如枯木贴寒岩。"她母亲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勃然大怒说:你回去告诉他,让他三天之内就离开此处,不供养他了,让他到别处修道去吧。


    姑娘就回来告诉老禅师:我母亲说了,今后不供养你了,你远走高飞吧,另找去处。这老师父一寻思:我也没什么过错阿,虽然没修出道来,但也没犯什么过,这么大岁数,三天之内就得走,往哪里走啊?没地方走。感到很为难。


    平时因为母女俩对师父很虔诚,紧衣缩食地供养,可是这样突然地反常,老师父就跟她说:你回去告诉你母亲,我在这个地方再修三年,你们再供养我三年,我再修三年,如果三年之后还这样,不用你叫走,我自己就走。


    姑娘回去告诉了她母亲以后,她母亲寻思寻思说:那行吧,你回去告诉他,我们再供养他三年,三年以后再说。


    一晃三年就过去了,老禅师一心修道修禅定,到了第三年头了,那母亲告诉她女儿:你再到老父师那里,你再抱住他,不用说别的,你就让他说"你说,你说"。


    老禅师这回不说"犹如枯木贴寒岩"了,因为他有枯木寒岩之相,没到家,虽然是冷酷无情,这种淫欲之情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没离相,还有枯木寒岩之相,所以她母亲不满意,让他走,这回又经过三年的修炼,他功夫纯熟了,是这样对那姑娘说的:"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莫叫婆婆知。"千万别叫你母亲知道。


    其实是婆婆让她来抱老禅师的,婆婆早已知道,这是反说,就是说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知道,我的心是清净的我也知道,天知、地知,鬼神也知道,因为头上三尺有灵神,瞒了你,瞒了我,瞒了婆婆,瞒不了天地鬼神,都是非常明明白白的事情。


    就是说,你若不知道你心清净,你不能来搂抱我,到我这里来取证、验证;你知道你自己心清净,知道我心清净,我知道我心请净,知道你心清净,否则不会到我这里来印证功夫,印证德业、道业。"


    莫叫婆婆知"是反说,以这个反语作肯定之说:婆婆知道你心清净、我心清净、婆婆心清净,如果不是这样,婆婆不能让你到我这里来印证。


    所以这回是:我如是,你如是,婆婆也如是,如此如此,心是清净本然的,即相离相。正因为达到这种功夫,所以不发妄情,已经断欲了,妄心不动了,妄情不动了,所以戒体不能毁坏,就是验证这功夫。


    如果她母亲不知道她女儿心是清净的,断除这种生死妄情,她绝对不能让她女儿来惹麻烦。如果她母亲若不知禅师清净本然,断除欲望,她也不能让她女儿破坏禅师的道行,宁撹三江水,不动道人心,你若破坏人家修道,那罪业是深重的。


    她母亲也是佛门弟子,也是修道的,她本身若不断除生死妄情,她绝定不能也不敢这样印证。这就说明,断欲了,一切不能毁坏,就是没有妄情可动。


    比如过去世间讲,穷死不作贼,我们了达偷盗、贪著财物的危害,就是我们穷得没有衣穿没有饭吃,也决定不会发动妄情,偷盗别人的一草一木,这就是妄情无可动了,所以就没有犯缘,就不会犯戒,不会失掉戒体。


    像杀生似的,即使别人把我们杀掉,把我们的生命危害,我们也决不能动妄情,因无妄情可动,就再也没有杀生之心,这种妄情没了,无妄情可动了,遇到这种杀生因缘,我们也能做到心不想,口不说,身不造。


    因为这种妄缘、恶缘、世间相所在皆是,不能生活在真空里,关键得成就自己的定力,虽遇恶缘无妄情可动,这样就能自然达到安然无恙,度过险道,根本就不能毁坏戒体。


    因为阿难多闻,他不能成就定力,没有断除这种贪爱之欲,所以遇到这种因缘就要唆发妄情,诱发这种贪爱之情。如果像老禅师这样无妄情可动了,他将毁坏戒体那就不可能了。


    前边为什么老婆婆要把禅师赶走呢?就是因为他还有相,还有枯木寒岩之相,虽然妄情不动了,可能还有男女之相,没彻底离相,功夫没到家,就是白供养他了,就得撵他走。这回功夫到家了,互相印证了,所以她母亲就没什么说的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6 21:11 , Processed in 0.0873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