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3|回复: 0

佛教倡导什么样的孝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7-19 1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佛教倡导什么样的孝道?



    佛陀除了以身示范孝道,还利用各种场所,随机为弟子们宣讲孝行。



    与弟子们外出游行,看到路边一堆枯骨,他立刻起身对着白骨虔诚礼拜。弟子询问原因,他说这是过去生父母的白骨。




    接着,佛陀为弟子们讲述了父母养育儿女之艰辛不易,说明了不孝之行的因果报应,指出为佛弟子应当孝养父母、报答养育深恩的道理,这就是《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的产生缘起。



    这本经可以说是佛门的第一部孝经。经中说:“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经中将母恩归为十种:“一者怀胎守护恩,二者临产受苦恩,三者生子忘忧恩,四者咽苦吐甘恩,五者回干就湿恩,六者哺乳养育恩,七者洗濯不净恩,八者远行忆念恩,九者深加体恤恩;十者究竟怜悯恩。”



    从出生到成人,父母对子女都是百般呵护,不仅担心子女会受热、受凉、生病或生活不愉快,甚至是挂虑他们会遭受挫折、打击;总是尽一切所能,给子女无微不至的照料。




    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的深厚恩德,是我们今生尽形寿、尽身命所难以报答的;当然佛教教我们不但要报父母恩,而且更要报佛祖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也就是“报四重恩”。



    佛教“以戒为师”,戒是佛教存在的命脉。佛在《梵网经》说:“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把孝命名为戒的别名和最终皈依,可见孝道的重要。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7 17:48 , Processed in 0.1018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