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7|回复: 0

憨山大师:一念不生处,亦不可作究竟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6-16 16: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憨山大师:一念不生处,亦不可作究竟会
    示双轮照禅人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


    古人住山,乃大舍身命处,殊非细事,专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单提向上一念,直须向佛祖不容处一着,立定脚跟。次则要将胸中一切知见言妙语杂毒,一齐吐却。次则识得本体了无一法,不可被妄想习气影子,发生种种境界,惑乱正念。次则要看本参话头,如六祖“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本来面目”公案,极力提撕。但有一切恶习现前,即将本来无一语看破,切不可随他相续流转,咬定牙关,此处定要把得住,方不被他摇夺。


    如此用心,乃是惺惺时着力处。若用心着力太过,则懈怠心生,便起昏堕。此时只须快着精彩,不可落在昏沉窠窟中,急须持咒,仗此咒力,足敌此魔。以藏识中多劫恶习,今被话头逼出变化无穷境界,一切魔境从妄想生,一切昏沉从散乱生,正恰用心之时,忽一念散乱即落昏沉,是须善知,永嘉寂寂惺惺四料拣语,最为切要。


    古人用心,但只将一句本参话头靠定,如铁壁银山相似,若到一念不生处,亦是得力,不可作究竟会。


    直到工夫任运不假思惟,一念豁然,身心如脱空,方是工夫入手处,亦未是究竟。


    但能至此自然轻安自在,便生欢喜,然此乃是本分事,未是奇特。若生奇特想,便堕欢喜魔,便起无端狂知狂解,此关最险。此皆老人有所试者。


    古云:“枯木岩前错路多,行人到此尽蹉跎。”非细事也。纵使有力打过种种境界,正好修行,正好保护,未是到家,若以此为足,便起世间种种五欲因缘之念,此关难过,过者百无一二。所以不到古人田地,正是得少为足之过患也,饶你学人苦心一生得到此地,若被此等恶习所牵,仍是堕落生死坑中,前功尽弃,可不哀哉!


    如此说话,古人语中所载不少,老人略为拈出,以末法中难得真正学道之人,盖亦曾为浪子偏怜客耳。大段古人住山,不是养懒图快活,单为自己生死大事,所以走向万重寒岩,作没伎俩活计。若在此因循度日,虚丧光阴,岂不更可悲哉?


    虽然,用心差别,既已知之,其山中目前变幻境缘,即水流风动,猿吟鸟噪,云腾雾拥,枞从在前,更为喧杂,永嘉见道忘山之语,切须看破!


    老人初住五台龙门时,万丈寒岩之下,冰雪堆里如埋死人,彻骨严寒五内俱透,唯有微微一息,视从冰中出入,至此返观,觅自心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此境正是助道之缘。又大风时作,万窍怒号,日夜不休,及雪消涧流,响若奔雷,又如千军万马奔腾之状,如此杂乱境界。初最难当,因思古人有言,听水声三十年不转意根,可许入道,老人遂即发愤于独木桥上坐立,终日听水声。始则聒聒难消,久则果尔忽然寂灭,自此一切境界皆寂灭矣。所谓“万境本闲,惟人自闹。”此又是道人住山第一着工夫也,禅人记取,毋忽!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7 02:18 , Processed in 0.1055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