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80|回复: 0

欲望愈少 智慧就愈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3-17 14: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欲望愈少 智慧就愈高

    环保要从心理讲起。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念头的能量非常大,现在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所以环保要从各人意识里面开始,如何保卫自己那个善心。中。。国古人讲的人性本善,把这句话写在童蒙课本里面,《三字经》。你看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如何能保持我们的本性本善,外面环保才有效果;如果我们本性本善疏忽了,外面做的环保都不圆满,都有欠缺。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要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头一个就是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大学》里头讲得好,三纲八目,从心地做起。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第一条,“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最高指导原则。我们追求的理想如何落实?下头就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八个字是保护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从哪里开始?从格物开始。格物怎么讲法?那个物就是欲望,格物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要降低欲望。欲望不是好东西,欲望带着严重的罪业。佛法的教学,首先就是把欲望放下。格是格斗,像打仗一样,跟谁打?跟自己,跟自己的欲望打一仗,打胜了,把欲望放下,你的心才会清净,你的心才会有智慧。所以格物而后致知,致知,智慧现前。智慧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人欲望愈少,智慧就愈高;欲望愈多的时候,所谓利令智昏,他的智慧就没有了,他所有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



    環保要從心理講起。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念頭的能量非常大,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所以環保要從各人意識裡面開始,如何保衛自己那個善心。中國古人講的人性本善,把這句話寫在童蒙課本裡面,《三字經》。你看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如何能保持我們的本性本善,外面環保才有效果;如果我們本性本善疏忽了,外面做的環保都不圓滿,都有欠缺。現在大家已經意識到了,要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頭一個就是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大學》裡頭講得好,三綱八目,從心地做起。三大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第一條,「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追求的理想如何落實?下頭就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八個字是保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從哪裡開始?從格物開始。格物怎麼講法?那個物就是欲望,格物要用現代的話來說,我們要降低欲望。欲望不是好東西,欲望帶著嚴重的罪業。佛法的教學,首先就是把欲望放下。格是格鬥,像打仗一樣,跟誰打?跟自己,跟自己的欲望打一仗,打勝了,把欲望放下,你的心才會清淨,你的心才會有智慧。所以格物而後致知,致知,智慧現前。智慧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人欲望愈少,智慧就愈高;欲望愈多的時候,所謂利令智昏,他的智慧就沒有了,他所有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15:16 , Processed in 0.1204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