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7|回复: 0

儒、释、道三教,都没离开“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19-1-4 14: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儒、释、道三教,都没离开“心”

    ◎宣化上人 开示于国际译经院
    一九九四年二月六日

    儒教是讲“忠恕”的,天主教和耶稣教他们是讲“爱”,他们就“博爱”。这个“博”字也是个竖心旁,这个“爱”字也有个心,在那个爱的中间,在心里头。道教是讲“感应”,它虽然说“清净、无为”,要修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德经》上说的。那么实际上呢,它的教义就是“感应”两个字。佛教呢,是“慈悲”。儒、释、道这三教,都是没离开这个“心”;若离开这个“心”,就没有教了。

    所以儒教是讲“忠恕”,忠是忠以持己,恕是恕以待人。持己,是我做什么事情,对人要有忠心,要尽我的忠心,这是培植自己品德的一个基本条件。恕以待人,恕是原谅其它的人,其它人有什么错处,要有原谅、宽恕其它人的这种思想。那么你能忠以持己,你的人格就清高了;你能恕以待人,你对人就有利人的思想,对人都不苛求,对谁也不苛求。这是儒教的,它没有离开这个“心”,你看“忠恕”两个字,底下都是“心”字。

    道教是“感应”,他做什么事情是凭感应。怎么叫感呢?是感而遂通;应呢?是无求不应,谁有求于他,他都答应了。“有感斯通,无求不应”,这是感应两个字,感应道交。什么叫感应呢?譬如这个电,你那个地方也装上电了,哎!它就放光了,这就是“有感斯通,无求不应。”也就是你那个心里想什么,他这儿也知道了。这是互相心里那个电能有所感应,如是感应,感应如是,这是“有感斯通,无求不应”,你求什么能得什么。你真诚心了,就有感,就能通,通达到神明了。

    这个道教里讲感应,所以老君才写《感应篇》,这《感应篇》一开始就这么说:“老君曰:福祸无门,唯人自召”,这就是感应,它祸也没有个门,福也没有个门,你自己做善事就有福,做不善事就有祸,所以说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恶的果报,就像人的身体,有个影子常常跟着你跑,你走到什么地方,你那影子就到什么地方。善的报也像如影随形,恶的报也像如影随形,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天地都有年值、月值、日值、时值,有四值功曹。四值功曹就是年、月、日、时,都默默中有神在那儿管着的。所以“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因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以夺人算,以夺人这个寿命;夺人算了,就是这个人本来应该活长命了,忽然间短命了,这个叫算。这个一纪是十二年,这叫纪算。算减则贫耗,你若算、寿命短了,你就也穷了,什么祸患都来了,飞灾横祸啊、疾病啊、口舌啊,什么都来了。这是感应篇,它是“有感斯通,无求不应”,所以这个道教讲感应。

    佛教就讲“慈悲”,什么叫慈?慈就是无缘大慈,无缘就是对你没有缘的,你也对他慈悲,不管他对你好不好,你都对他慈悲,这叫无缘大慈。没有缘吗?没有缘,才要用慈悲,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怎么有大悲心呢?这个大悲心就是同情心,就是看人家的苦,就像自己受的,如同身受一样,这所以叫悲天悯人。慈悲喜舍,因为慈能予乐,慈就能给众生乐;悲能拔苦,因为你有同情的心了,就能把众生的苦恼都给它拔除去,这也就是爱人如己。

    耶教、天主教它讲这个“博爱”。博是个竖心,它这个心放到旁边了;这个爱,心放到中间了。所以它这个爱,就讲得甚至于接近男女这种爱。男女的爱是一种不清净的爱,是一种染污的爱;真正清净的爱,没有这个染污在里头夹杂着。那么耶稣教一天到晚喊爱、爱、爱,对谁都讲爱心!爱心!这个爱不需要口头上来高高地尽唱这个爱的口调,爱的这种歌曲。

    真正的爱,是无形无相的,无所表的。不是像男女这个男贪女爱,这个叫爱,这都是世俗的一种“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妇。”这都是这种的世间法。若出世法的爱,就没有这种染污的念头在里头。所以你们各位要真正懂得这个爱的范围是怎么回事。男女爱,这是一个愚痴的爱;出世的爱,那是对众生真正的爱。

    【编注】恭录自 法界佛教总会 出版《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集(第二册)》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2 05:15 , Processed in 0.1204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