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07|回复: 4

行善几十年为何还贫困、妻眼瞎、七个孩子死了?---白话讲解愈净公遇灶神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3-3-23 1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位俞公,名都,字良臣。他少年时就博学多才,十八岁中了秀才,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按正常命理推算,俞公从小就聪明过人,前途无量。
  

   到了壮年时,因家中清贫,他就在私塾教学生,教书之余,和十几个同学共同结文昌社,按《文昌帝君阴骘文》行善积德,大家一起惜字·放生·戒淫杀,戒口过,这样做了许多年。


   俞公壮年时,家中灾祸接踵而至。他曾前后考试七次,屡考不中,名落孙山。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病夭折。第三个儿子很聪明,左脚底下长有两颗痣,夫妻对这个儿子疼爱有加。可惜,这个儿子八岁时在外面玩耍而失踵,从此不知去向,生四个女儿,也只剩下一个。


    这样的家庭悲剧,导致妻子因极度思念儿女而哭瞎了双眼。俞公几十年来一直不得志,家境越来越困难,前途渺茫,却很凄惨,经过这么多挫折,俞公青年时对人生美好的憧憬完全破灭了。他自己反省:我是个读书人,有聪明才智,又一直行善积德,并没有多大的过失,为何老天如此不公平,对我这样严厉的惩罚,天理何在?


   年过四十之后,每年腊月三十祭灶神时,他都亲自写一篇疏文,祷告灶神,求他向天地传递,这样做了几年,也毫无感应。到四十七岁时的大年三十,这个不得志的家庭格外清冷。按传统,旧历除夕家家户户过大年,充满节日喜庆的气氛,然而俞公家中冷冷清清,他与瞎眼的妻子和一个病女儿,在昏暗的屋子里无言相对,看到别人家团园美满而自己家这样凄凉,不免触景伤情,心中十分忧伤。


   一家三口正在感伤时,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俞公拿着蜡烛去开门,看见来人身穿黑衣,顶结方巾,须发半苍白。此人作揖后坐了下来,说:“我姓张,从远道而来,因为听到你家中有哀叹声而特地前来安慰。”


   俞公觉得此人气质不凡,就对他格外恭敬,两人便交谈起来。俞公说:“我这一生读书,积德行善,可是如今不仅功名无成,还落得妻儿不全,生了九个孩子,只剩一个女儿,妻子也因伤心过度而把眼睛哭瞎了,现在我家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俞公还把每年除夕所写得疏文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你的家事我早就知道了。你的问题是意恶太重,专在外表上求虚名,而且疏文之中充满怨天尤人的语气,对天地多有亵渎,恐怕惩罚还不止如此!”


   张公这句“意恶太重,专物虚名”,直接点中俞公三十年来人生失败的原因。


   俞公大吃一惊地说:“我听说冥冥之中哪怕是丝毫善行,上天也必定记录在案,我这三十年来发誓行善,对文昌社的规条一直遵守奉行,难道这一切用一个专物虚名就能全盘否定吗?”


   张公见他还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就针锋相对,直接揭露他内心的毛病,针对他惜字,放生等·······问题一一对证。

   先看第一条惜字。

   张公说:“你的学生和朋友经常用旧书糊窗户,包东西,甚至拿来擦东西,擦桌子,你借口不能沾污字纸,很快就把纸烧了,你每天亲眼见到,却不说一句教诫之语,只是路上看到字纸才拿囬来烧化,这有什么利益呢?


   再看第二条放生。


   张公说:“文昌社每个月放生,你只是随大流看着,跟着别人转,假如别人不去,你也就不做了,其实慈悲心并未由衷发起。”


   “你戒杀也是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爱护生命的真实善心,你家也吃虾蟹之类的动物,难道它们不是生命吗?它们在跕板上被杀,在油锅里被煎,难道就没有痛苦吗?你是外放生,内杀生,戒杀的誓言清净吗?”


   再看第三条戒口过。“戒口过”就是戒妄语,绮语,两舌,恶口。


  张公接着说:


   “就戒口过这一条来说:你语言敏捷巧妙,听者往往为你倾倒。你说话时也自知有伤厚道,但在朋友之间说笑习惯了随随便便就冷嘲热讽,无法尅制,舌头像刀锋一样刻薄,时时处处触怒鬼神,你每天所犯的口过记录下来不知有多少,而你不但不知反省,居然还以厚道自居,你这是欺骗谁呢?是欺骗上天吗?”


   再看第四条戒邪淫。


   “你虽无邪淫的事实,却有邪淫之心,你见到人家的女子貌美,就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心神荡漾,无法排遣,只不过是没有邪的因缘凑合而已。”


   “你自己反观一下,如果身临其境,**投怀送抱,你能坐怀不乱吗?而你竟敢说自己终身没有邪色,这一点能在天地鬼神面前鉴定是非真假吗?你发誓遵守的规条尚且做得如此不勘,何况其它规条之外的行为,就更不用说了。”


   张公接下来又说:“你每年所焚的疏文,都已原原本本滙报到天上,上帝特意派遣日游使者观察你的善恶,可是多年以来,你没有一件真实的善行可记。只见你在私居独处时,心中的贪念,淫念,嫉妒念·高己卑人念·恩仇报复念太多太多,恶念多的不可记数。”


   福报来自善心,灾祸由恶心召感,因此张公又说:“这么多的意恶在你的心中已经成性,上天的记录已经有很多,以后对你的惩罚还会日益严厉,你逃避灾祸都来不及了,凴什么希求获得福报呢?”


   俞公又惊又怕,全身颤抖,跪在地上流泪说:“您既然知道冥冥之中的事,必定是神仙,求您救救我!”


   张公的一席话犹如霹雳,猛然惊醒了俞公,为什么他三十年来一直自欺呢?就是不懂因果,愚昧无知,以前他根本就不认识人生的道理,不懂因果关系的可怕,自己的意恶那么严重,他觉察不到,还以为自己做的很好,没有找到自己的病根,一味埋怨上天,他的无知导致了他三十年凄惨的境遇,但是他是可以改过的人,张公看他可以教化,就教给他改过的方法,使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张公说:“你读圣贤书明白道理,也知道要学好,以善为乐。当你听到劝善之语,内心也很激动,见人行善时,内心也深受鼓舞,也想做好人,但是你的毛病是事情一过就忘,信根本来就不深,恒心也就不稳固,因此你三十年的善言善行都落于表面,没有一件事真正落到实处。”


   张公又评论他的恶。“你内心充满了各种恶心此起彼伏,终日摆脱不了,贪心,瞋心时时挂在心头,你的心地如此恶劣,却还责备上天不为你降褔,就好像你种了满地荆棘,却还痴痴盼望得到丰收的果实,天底下会有这种事吗?无因想求果,太荒谬了吧!你从今以后,要好好看着自己的心,凡有贪淫的,不好的念头,见它生起,马上消灭,把心底的恶念消灭的干干净净,一心只想到行善。有力量能做的善事,就要不求囬报,不求名利,不论事情大小,都要一心投入,不夹杂一点虚伪,老实去完成。如果自己做不到的善事,内心也不能失去善心,一定要让自己的善心圆满。”


   张公又接着说:“第一要有忍耐心,做善事有时会有困难,不能忍耐就无法完成。第二要有永远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何圆满善业,如果具足这两种心,再大再难的善法也能圆满。做善事时切忌不可懒惰,要勤奋努力,不可自欺,如果能坚持久久做起,日久功深,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果报。你们家对我伺奉的非常虔诚干净,为了报答你,我把这个道理讲给你听,你要好自为之,尽快努力,还可挽囬天意。”张公说完,就往俞公家的屋里走去,俞公起身跟随,张公走到灶下,忽然不见。俞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张公是司命的灶神。


  当知道来者是灶神后,俞公虔诚的烧香,磕头,万分的感谢。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他决定重新做人,于是向天地礼拜·祈祷·发誓,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过失,他把自己的号改为“净意道人”,改过自新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很艰难。他在家中供奉的观音菩萨像前,不断的磕头,磕的头都流血了,又虔诚的发誓,今后一定善念真纯,努力精进,如果还是宽恕自己,就永远堕地狱。他每天早晨,虔诚念诵大悲观世音菩萨名号一百声,以祈求菩萨在冥冥加持,所以,他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行为,每动一个念头,都好像鬼神在一旁监视他,不敢有丝毫自欺和放逸。凡是有利人的事,不管大小,有空没空,别人知道不知道,力量够不够,凡是善法他都欢喜去做,直到做好为止。


   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俞公记下一个月的所在所言,在灶神前写下疏文,向灶神报告。这样过来三年,俞公彻底改变了自己,满腔的意恶变成万善相随,真是不可思议!


   三年后的万历二年,俞公五十岁,国家举行会试。担任主考官的人是个宰相叫张居正,(是明朝大政治家,湖北江陵人,人称张江凌)想在同乡中为孩子选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这时人们都一致推荐俞公。


   原先的俞公一直穷困潦倒,不得志现在他道德降胜,名声鹊起竟然被宰相聘请到京城做老师。于是俞公带着全家从江西向下进了京城,做了宰相公子的老师,一般人会认为是运气好哦,岂不知冥冥中以福德力的感召,命运天天都在转变。


   张宰相尊敬俞公的道德,便替他报名入了国子监。又过了两年,俞公乡试中举,第二年又中了进士。有一天俞公去见内监杨公,主人叫孩子出来拜见客人,这些孩子都是杨公从各地找来的养子,为了老年有个依靠。其中有个十六岁的孩子,俞公觉得特别面熟,就问,你老家在哪里?


   孩子囬答,“我是江佑人,记得小时后在外面玩耍时,误上了别人的粮船,离开了家乡,我还记得姓俞,家住的地方。”俞公非常吃惊,就让孩子脱下左脚的鞋子,发现他的左脚底下竟有两颗明显的痣,便激动的喊道:“这是我的孩子,大声的喊叫,我的儿呀!”杨公也很震惊,真是天意,怎么会如此巧合?于是把孩子还给俞公,让他跟俞公回家。


   这时的俞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都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还一路跑回家,喊着夫人的名字。母子见面痛哭失声,母亲抚摸孩子,欢喜的流下了血泪,孩子也哭了,他孝顺的捧着母亲的脸,用舌头舔母亲的眼睛,这时,奇迹出现了,老夫人竟然双眼复明,于是全家团聚,重享天伦之乐。


   俞公悲喜交集,从此辞官不做,返囬家乡。俞公返乡后,比以前更加行善,他的儿子成家后连生七子,各个学业出众,孝顺无比继承书香门第。


   俞公亲自写下了遇到灶神以及亲身改过的事迹,以此训导子孙,他晚年快乐无忧,健康长夀,一直活到八十八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主题

96

帖子

104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589
发表于 2015-9-16 17: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0-25 16:23
  • 签到天数: 63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实习

    9

    主题

    1064

    帖子

    256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684
    QQ
    发表于 2015-9-16 2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分享  人人真是要自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66

    主题

    4888

    帖子

    34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4372
    发表于 2015-9-23 2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狮子吼1 于 2015-9-23 20:44 编辑

    佛教故事:少年巧救母子五人   现世改命福寿双全

    编者按
    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坐花志果》。《坐花志果》,清代汪道鼎著,全书八卷,是一本因果故事集,叙述作者三十年中耳闻目见种种因果之事,用来劝善惩恶。原著每篇小故事先以七言诗一首勾勒故事梗概,中间详述故事情节,文末以“坐花主人曰”形式点出“为善则昌,为恶则亡”之理,成书以来,流通甚广,深受大众喜爱。民国年间,印光大师曾经倡印、流通此书。



    少年巧救母子五人,改变命运福寿双全。(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有位福寿双全的老先生,少年时极其贫困,常常几天无米下锅。考中解元那年,街上一位推理算命很准确的算命先生告诉他说,白露节前他要遭横祸而死,当时少年心中十分忧郁。试期将近,几个同学来邀约他一起去赶考。由于算命者所说的话,他不想去,借口没有路费加以拒绝。
    有位王生,家中富有,而且很重义气,和这个少年相处很好,极力劝服他同去,并说:“算命先生的话不足以信,如果担心没有路费,兄弟我承担!”拿出十金送给少年说:“这做安家之用,路上所用行李等由我来办!仁兄不必担忧!”少年感激他的慷慨大义,就一起结伴前往。
    当时,立秋已经好几天了。来到金陵,听说承恩寺有位相士,谈吉凶祸福,每每出奇准确,前来看相的人拥挤如闹市。少年就和住在同一旅馆的同学六人,前去看相。那位相士看了他们六人,说出他们之中谁是廪生,谁是增补生,谁是附榜生,谁是监生,谁的父母双全,谁的双亲俱殁,一一说得毫厘不差。并说其中一人本次科考,可中副榜,其他人都不中。轮到少年时,先问了家住哪县、离此多远,然后屈指一算,说:“赶快回去,还来得及!”大家感到不解,就问相士为什么,他才说:“你的面相枯槁、神精虚浮,天庭上已现晦纹,依法理以后五日之内必死于非命,应当赶快回家。但依相看,应当死在路上。即使马上动身,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和众人都感震骇,说:“请先生再仔细审看一下,有没有解救之法。”相士说:“生死大数,如果没有大阴德,是不足以回天的。现在日期已迫,能有什么办法?如果从现在起算,六天后这位先生还在人世的话,我就决不再为人谈相!”大家都一路沉默,回到寓所。
    少年对王生说:“先前兄长极力劝服我来,今天相士所说与以前算命先生的话完全一样,必当有所应验。人生会有死,我并不怕死。但死在这里,各位都会受累不浅。不如马上赶回去,还有希望死在家里。”同房人都同意。王生很怜悯他,替他雇了船,给了路费,又另外给他十金,说:“把这留下,以备急用。”少年知其意,笑着谢他说:“这是兄长给我的丧葬费,我不敢推辞。若死而有知,我必乞求冥司助兄高捷,以答谢你的厚谊!”于是辞别大家登船。
    在长江上走了十多里,风太大,不能再走,就把船系在岸边,死守在那里。转眼过了四天,风势更猛,少年心想:快到五天期限了,船又不能走,“道毙”的预言看来要应验了。到了此刻,他一心等死,万虑皆空,只是苦于寂寞无聊之感无法排遣,就上岸闲逛,一人信步走去,大概有一里多地,四周不见人迹。忽然看见一中年孕妇,带着三个幼小孩子,左手抱一个,右手拉一个,身后还跟一个,边走边哭,十分悲苦,与少年擦肩而过。已走过了几步,少年忽然心想:江岸空旷无人,四周又无住家户,她要到哪里去呢?情形很可疑。急忙询问,妇人不理会。少年便跟随在后,妇人返身责骂他。少年急切地追问道:“如果你真有急难,请千万告诉我,也许能帮上点忙!”妇人不得已说:“我不幸嫁了一个屠夫,性情暴戾,常受打骂,体无完肤。今天他去市场,家里有两只猪,临走前对我说要卖十金。后来有人来买,果然得了十金。我怕是假银子,就和他一起去银店验估,成色没错。回到家,那人忽然嫌价贵,把银子要了回去。隔了一会又回来,又要拿原银买猪。我看那银子没有什么差错,就没有怀疑,把猪交给他了。西面的邻居来我家,见了银子,惊讶地说是铜,我急忙追出去找那买主,已不见人影。赶快去银店估验,说是铜,一连走了几家,都说是铜。心想受了这场大骗,丈夫回来非被打死不可。反正是死,死于鞭下,不如死在水中。三个孩子都是我生的,母子同死,免得让他们去受那恶父的凌辱。”少年听后很难受,要过银子一看,果然是铜。这时王生所送的银子正好揣在袖子里,心想自己都快死了,要这钱有何用,就把袖中的银子悄悄调换了,对妇人说:“你真是差点铸成大错!这是真银,怎么是铜呢?”妇人生气地说:“好几家银店都说是铜,先生为啥要哄我!”少年说:“不对!那些银店欺你是个女人。你和我一块去,他们就不敢这么说。果真是铜,再死也不迟么!”妇人听了他的话,一起走了三四里路,才到了一家银店,把钱交去验证,说是真银,去了几家,都说是银。妇人大喜说:“幸亏遇到先生,不然几乎犯下大错!”拿了钱叩谢而去。
    少年立即急急往回赶,当时已近黄昏,暮色苍茫,走了不到一里,迷失了路,又无处打听。正犹豫间,见近处隐约有几间房屋。走近一看,都是败壁秃垣,知道是座破庙。不得已,只好在廊檐下蹲上一宿,心想:空旷黑夜,又无人迹,倘若有狐精野鬼来吃,就该是我的死地吧!跑了一整天,疲累已极,坐定以后就沉沉地睡着了。朦胧中,听到有衙役吆喝之声传出来。少年伸头一看,见大殿上灯火通明,两旁侍从兵勇森然而立,中间有一王者模样的人坐在堂案之后,似乎像是关帝,忽然听到关帝说:“今天江边有一人救了五条性命,应当查清此人,给以福报。”当下有一位紫衣吏手拿文卷启禀说:“刚才得土地神申报,是某县一读书人。”帝君下令检看禄籍簿,再查一下,看他这次秋榜是否得中。又有一位绣衣吏手捧一文簿上前说:“这人的官禄和性命都已尽了,应在今夜子时,在本庙廊下被墙塌压毙。”帝君说:“如果这样的话,怎能劝人为善?应该改注禄籍。昨天得文昌宫通知,本次秋试中江南解元一名,因为淫污婢女而被除名,就让此人补缺。”旁有人说:“他的钱是王生所赠,王生轻财尚义,才使此人得成善果。追流溯源,王生也应登名禄籍。”帝君说:“好。”并命检看禄籍,回报说:“王生应在下次科考中五十三名。”绣衣吏上前请示:“本次科考第五十三名以犯口过,罚停一科,由谁取代,文昌宫还未定夺,请示是否让王生替此缺?”帝君说:“可以。”少年正在专心听殿上的对答,忽然耳旁似乎有人大呼:“快出!快出!”大惊而醒,身体依旧蜷缩在庙檐下。四周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只听墙土簌簌往下掉,连忙爬起来,摸黑跌跌撞撞往外跑。刚走出几步,墙便轰然倒下,正压在原来所坐之处,便只好站在那里等待天亮。
    天明以后,便到殿里瞻仰,果然是关帝庙,整衣肃拜之后,返身走出庙院,找路回到船上,心中默想:神所说话,一定应验,就和船家商量返回金陵去。一路扬帆顺风,不久就到。等少年来到客店,大家感到惊讶。少年只说风大受阻,不能前行,又想五日之期已过,所以就回来了。众人问:“五日之中是否真遇到危难?”少年借口说:“事情说来也不无原因,昨天我偶尔去到江边闲眺江景,走得离船远了些。到我返回时,已经黄昏。江边芦苇丛杂,绊倒了好几次,几乎掉进江里。幸亏船主打着灯笼来找,才得安然归来。但袖筒里的银包,已经化作青蚨飞走了!”王生笑着说:“大难不死,必有大福。江边迷路,大概就是秀才中试的先兆!”就买酒为少年祝贺。
    第二天,同寓诸人都说:“今天已是第七天,你安然无恙。咱们都去找那位相士,嘲弄他一番,真是胡说八道!”少年不愿去,大家硬拉着他一起去到那里。相士那里仍是拥挤不堪,同寓诸人就挤开众人,把少年推到相士面前。相士正在和别人谈话,抬头见了少年,很惊讶,说:“你不是我说五天之内当死的那位吗?”众人异口同声应说:“对啊!今天都七天了,怎么样呢?”相士说:“现在不会死了,数日不见,他骨相大异从前,气色也一下子好了。先生一定做了非同寻常的大善事,救了数条人命,所以才能挽回造化之力。”少年笑着说:“先生的话可真是不着边际!我穷到这步田地,有什么力量去救人呢?”相士说:“先生不要骗我!以前我曾说过,没有大阴德是不能回天的。今天你满面阴骘(阴德福相),今科考试必定中头榜,明年联捷入翰林,官登一品,寿数增到八十。”又笑着说:“这件事并非偶然。半月前我曾为一秀才看相,他眉宇明堂光采非同一般,肯定是今科解元。昨天他又来看相,但额上却有悬针之纹(即破败纹),失去了以前的光采。他必然有大隐慝,禄籍被削除了。没有想到,取代他的是你。”他又指着王生说:“先生脸上也有阴骘,一定会和这位先生一同考中。”王生笑说:“我的朋友怎么样,我不知道。至于说我本人,哪里做了什么善事?”相士说:“正是无所为而为,才叫阴骘。”众人一哄而起,讥诮相士找辞躲避搪塞。少年笑着说:“妄言妄听,诸位何必认真?不如回去吧!”
    回到客栈,少年悄悄对王生说:“那人可真是位神相,他的话一点不假!恩兄你该中第五十三名!”王生起初见少年回来时神采焕发,心里本就感到奇异,待听了相者的话,也曾疑想是自己所赠的钱救了人命,而好友托词说丢失了,就向少年仔细询问事情的始末。少年全部告诉了他,并且说:“如果没有恩兄所赠之金,我只有眼睁睁看着人家去死。今天幸蒙神佑,都是仁兄的恩惠呀!”王生诧异地说:“你老兄才有如此大量!真要如此,我却应该感谢你才对哩!那位相士可真够神的!”
    这年科试,少年果然中了解元,王生也考中了。第二年,两人同入了翰林。
    坐花主人说:我的好友蒋一亭为我讲这件事时,感叹道:“人每每说富贵贫穷、长寿短命都是命运的安排,又哪里知道造物主的感应,全都在于人们自作自受呢?”以区区十两银子这点钱来行布施,而神明都要溯本穷源,赐予福报;而行邪淫的人,即便有当官的福报,也很快就被削掉了。行善的人虽说很快就会死去,但行善之后就立即增长他的禄和寿,福寿变化就是这样迅速,而疏财仗义的好友也蒙受了乐善好施的善报。真是“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我们对此更应深信,难道不值得努力、不值得警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主题

    72

    帖子

    39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524
    发表于 2015-10-11 20: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现在的人多把这些当作迂腐之谈,没有什么警醒惕励的觉悟了,这也是业障重的表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8 07:24 , Processed in 0.12178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