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19|回复: 6

转载自【胜妙罗网】诸佛菩萨名号专栏:[诸佛名号] 佛说,专门睡觉修行的佛土 喜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31 06:20
  • 签到天数: 1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60

    主题

    2470

    帖子

    9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07
    发表于 2024-8-21 17: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admaRatnaJvala 于 2024-8-21 17:26 编辑

    转载自【胜妙罗网】诸佛菩萨名号专栏
    http://shengmiao.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8298&extra=page%3D1

    [诸佛名号] 佛说,专门睡觉修行的佛土 喜欢睡觉做梦又想成道的朋友有福了。

    该佛名称内容被收录在,
    大正藏第十册第0309字号,姚秦时代翻译出来的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凉州沙门,竺佛念翻译,<第十卷>讲到一个专门睡觉修行的国土,佛带着众生右胁著地脚脚相累而眠,佛在梦中与众生神识说法,众生在梦中证到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果,菩萨得授记乃至成佛也都在梦中。有在梦中般涅槃的,人们醒来后便将其火化收取舍利。佛告濡首:「无形之识、无觉知识、无想念识、梦幻化识,以用救摄无量众生。 或有佛土文字教化,解知文字性空寂寞。 上方去此七万六亿阿僧祇刹土,彼有佛土名曰安寂,佛名妙识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十号具足,彼土众生诸根具足,玩习本愿无所漏失,众生受化睡乃得寤,唯有如来入寂定意,随众生根权现如睡,设欲说法便自右脇着地脚脚相累,众生见之皆効如来,右脇着地脚脚相累悉各睡眠。 是时彼佛于睡眠中,与诸众生神识说法,或说布施蠲除三想,或说持戒德香远布,或说忍辱降意不起,或说精进除去懈怠,演说禅定识不流驰,宣畅智慧闭塞愚闇,修行善权随类无着,于四法门究畅无碍,随识高下而演其教,随说大小以授正法。 时彼如来,复以演说四非常慧苦空非身无我之法以,渐渐与说三十七道品之教,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贤圣道,究畅定意空无相愿。 尔时梦中受化之识应成道迹,便于梦中识受成道,频来、不还至无着道,亦复如是,各佛取证。

    亦复于梦,识在旷野无师自寤,于睡眠中身黄金色众相自严,飞钼虚空作十八变,又于梦中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坐卧虚空无所罣碍,欲入无为泥洹之境,亦于梦中结加趺坐,于无余泥洹而般泥洹,故身如石无所觉知。众生之类还觉寤已,各无言说寻梦识着,便取舍利而耶维之。 菩萨受决乃至成佛,皆于梦中坐树王下,地黄金色,降伏魔怨,无量福具,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光明远照。 梦中如是,寤即身黄金色众相具足,神足变化无所触碍,无有言教音响往来,欲有所度悉于梦中,不假外形而有所济。

    陀罗尼版版主Padma结语:诸佛神变化度不可思议!若未来想修菩萨行,前往各处佛土「游学」.「进修」的佛友可要注意了,不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可以去,极乐世界固然是很好的选择,妙识如来所居「安寂」佛土,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繁體版本】----

    [諸佛名號] 佛說,專門睡覺修行的佛土,喜歡睡覺做夢又想成道的朋友有福了。

    該佛名稱內容被收錄在,
    大正藏第十冊第0309字號,姚秦時代翻譯出來的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涼州沙門,竺佛念翻譯
    <第十卷>,講到一個專門睡覺修行的國土,佛帶着衆生右脅著地腳腳相累而眠,佛在夢中與衆生神識說法,衆生在夢中證到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果,菩薩得授記乃至成佛也都在夢中。有在夢中般涅槃的,人們醒來後便將其火化收取舍利。佛告濡首:「無形之識、無覺知識、無想念識、夢幻化識,以用救攝無量衆生。或有佛土文字教化,解知文字性空寂寞。上方去此七萬六億阿僧祇剎土,彼有佛土名曰安寂,佛名妙識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十號具足,彼土衆生諸根具足,玩習本願無所漏失,衆生受化睡乃得寤,唯有如來入寂定意,隨衆生根權現如睡,設欲說法便自右脇着地腳腳相累,衆生見之皆効如來,右脇着地腳腳相累悉各睡眠。 是時彼佛於睡眠中,與諸衆生神識說法,或說佈施蠲除三想,或說持戒德香遠布,或說忍辱降意不起,或說精進除去懈怠,演說禪定識不流馳,宣暢智慧閉塞愚闇,修行善權隨類無着,於四法門究暢無礙,隨識高下而演其教,隨說大小以授正法。 時彼如來,復以演說四非常慧苦空非身無我之法以,漸漸與說三十七道品之教,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聖道,究暢定意空無相願。爾時夢中受化之識應成道跡,便於夢中識受成道,頻來、不還至無着道,亦復如是,各佛取證。

    亦復於夢,識在曠野無師自寤,於睡眠中身黃金色衆相自嚴,飛鉬虛空作十八變,又於夢中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坐臥虛空無所罣礙,欲入無爲泥洹之境,亦於夢中結加趺坐,於無餘泥洹而般泥洹,故身如石無所覺知。衆生之類還覺寤已,各無言說尋夢識着,便取舍利而耶維之。 菩薩受決乃至成佛,皆於夢中坐樹王下,地黃金色,降伏魔怨,無量福具,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光明遠照。 夢中如是,寤即身黃金色衆相具足,神足變化無所觸礙,無有言教音響往來,欲有所度悉於夢中,不假外形而有所濟。

    陀羅尼版版主Padma結語:諸佛神變化度不可思議!若未來想修菩薩行,前往各處佛土「遊學」.「進修」的佛友可要注意了,不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可以去,極樂世界固然是很好的選擇,妙識如來所居「安寂」佛土,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共同學習佛法、改善娑婆世界人間制度及思想、行為,與增益地水火風組合而成之器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31 06:20
  • 签到天数: 1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60

    主题

    2470

    帖子

    9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7: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dmaRatnaJvala 于 2024-8-21 17:39 编辑

    最後面的那個【來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110724869】已經被和諧了,
    請且看且珍惜。阿彌陀佛,請莫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共同學習佛法、改善娑婆世界人間制度及思想、行為,與增益地水火風組合而成之器世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31 06:20
  • 签到天数: 1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60

    主题

    2470

    帖子

    9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dmaRatnaJvala 于 2024-8-21 17:43 编辑

    我們如何在睡眠中修行,藥師法門的一個重要的法門——睡光明法 (2022-05-10 04:49:14)



    https://zh.wenxuecity.com/myblog/68371/202205/8557.html

    我們如何在睡眠中修行,藥師法門的一個重要的法門——睡光明法

    大願法師

    藥師法門裏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睡光明法,在此就略略說一說好了。前麵已經講過很多了,比如蓮花生大師睡光明法、阿彌陀佛睡光明法。睡光明法怎樣能夠成就?我們的身體要能轉變的時候才會成就,我們要由粗身、粗心轉變為細身、細心的時候,才容易真實地成就睡光明法。

    凡夫眾生平時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他都是被無明所控製:白天的時候是散位,心裏麵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妄念紛飛;晚上的時候是夢位,一直在顛倒夢想,其實也還是散亂的。

    睡眠的時候,雖然說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個前五識不動了,休息了;但是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還在動,還是在起作用,所以就會做夢。尤其是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一直在動,就會讓我們睡得不深,比較多夢,還是被無明所控製。

    要成就睡光明法,就是說要讓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停歇下來,也休息下來,這時候我們的本性光明就容易顯現出來,我們才能夠真實地入睡光明法、入遍行。

    還有些人喝醉酒了,頭腦不清醒,在一個瘋狂的狀態下,那個是在癲狂位之中,都是無明所控製。修行事實上要破掉我們的身見,平時是很難的,我們的第七末那識就死死地執著,意根,它執著這個軀殼就是我,很頑固,根深蒂固。

    什麽時候這個身心比較容易對這個身體不起身見,不起執著呢?一是在臨命終時,要離開這個的軀殼的時候;再一個,就是在睡眠的時候比較容易轉過來的。所以這是一個善巧方便的方法,我們通過修睡光明法來由夢位轉入定位。

    有些人說:“我晚上不做夢。”凡夫眾生,也不是不做夢,是你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還是在動,隻是你白天醒來不記得了,或者它不連貫。如果第六意識和第七末那識不停止,就會有夢,就睡得不是很深,我們要通過修藥師佛的心法來成就睡光明,來轉夢為遍行,在遍行裏麵學習。

    遍行和夢的差別——清淨的就是遍行,迷糊的就是夢。並且遍行法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白天清醒的時候也能夠得到遍行,這時候真實地觀一切萬法都是如夢幻泡影,就能夠成就幻變三摩地,對外境,外在的山河大地,自然不會執著於它為實有。因為真實地可以知道,它是刹那刹那在變化的。

    吳老在講《藥師經》的時候,就講過他自己的一個體會:他原來沒有學過數學,一直跟隨師父顧淨緣居士學習,解放以後,他就直接跳上去讀高中,前麵的小學、初中都沒有上,但是文科底子很好,每一次都是考第一名。

    數學他從來沒有學過,所以第一次考試,100分他就得3分。得3分的原因是他一個題目也不會做。他想想:“我坐在這裏也沒有用,幹脆交頭卷,交個白卷。”

    這位老師想:“0分不好看,就給他打3分。”那怎麽辦呢?他回去跟他師父講。

    因為吳老是個孤兒,他是湖北陽新人,流落在長沙街頭,顧淨緣居士撿到了他,一直帶大。他的師父就告訴他:“你要修藥師法門裏麵的睡光明法。”就教他說,你把高中的代數、幾何,那些課本拿過來,晚上睡覺的時候來學好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擺在枕頭邊,然後修這個睡光明法。就一個暑假,把成績就提上來了,第二學期考試的時候就能夠考第一名。五十年代的時候,華羅庚要招一些研究生,就有選中了他。

    我們在飲食中修秘密禪,修色法,把我們的身體轉過來,要把我們粗的身轉變為細身,粗的心轉變為細心。你看,那些能夠入三昧的人,能夠有一定建樹的人,好像科學家也好,藝術家也好,他都是能夠很聚精會神,廢寢忘食,那個時候他的心就轉為細心,他的身就轉為細身。

    這種遍行法是在細身、細心之中所產生的,凡夫的粗身之中不會起遍行。再進一步就可以轉為微細身和微細心,當然都有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又再進一步就是最微細身和最微細心,這個時候事實上就是已經成就了不死虹身。

    藥師法門開示我們睡眠怎麽修呢?

    首先要調好我們的身。一個人如果肺虛、肺熱,他會失眠;肝熱的人他會多夢,所以應該把肺和肝調好。一般來說,肺虛以後,金克木都會引起肝熱,所以應該在睡覺以前先按一下這個太衝穴,讓多餘的肝氣能夠瀉掉。

    事實上很多的肝病,或者是肝熱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按住大腳趾和二腳趾中間,這個應該就是屬於太衝穴,再用熱水泡泡腳。

    早一點睡,尤其是小孩子,最好能夠在晚上九點鍾以前睡眠就是比較好。因為這個時間是他的腦垂體能夠分泌生長激素的時候,他的免疫係統工作的時候,所以早點睡對他的成長是有利的。成年人應該在十一點以前睡,並且晚上不要吃得太飽。

    還有一個方麵,睡的時候最好是右側臥——吉祥臥。也可以做做那個推開尾閭。最關鍵是要讓這個呼吸,比較息息歸根。我們說呼吸是小歸根,睡眠是大歸根。歸根是什麽意思?睡的時候,就是我們的陽氣收藏到根裏麵去的時候。

    白天的時候,我們的精神透出來,它就變為能量,我們做很多事情,我們的心很散,就消耗掉了;晚上的時候,就是我們加油維修的時候。所以睡眠是大歸根,呼吸是小歸根,要能夠息息歸根。疲倦的時候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不要透支。

    然後睡下去以後,可以觀一下,眉間輪有一個三角形,生法宮中間有一尊文殊童子,心裏麵就可以默誦七遍藥師咒,念心咒就好了——嗡,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莎訶。

    事實上完整的修法是應該在我們的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都要觀想藥師佛,剛好就是前麵的六尊藥師佛;整個身體就是觀想第七尊藥師琉璃光如來。

    但是我們初機不要搞那麽複雜了,你就隻是念七遍藥師咒好了。呼吸盡可能地息息歸根,吸到下丹田來。然後自然地能夠很安祥自在入睡。這樣對我們的身體保持健康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如果身體有病的人,也應該是在這個時候要祈禱藥師佛,在睡眠之中加持我,讓我身體康複。

    還有一些是說,可以念文殊心咒,然後祈禱文殊菩薩加持都是可以的。也可以用我們原來所講的蓮師睡光明法,或者阿彌陀佛睡光明法,或者是那諾六法裏麵的睡光明成就法都是可以的。

    以前的古人很多都是可以在睡眠之中學習,包括上古的孔子也是如此。我們知道說現在一個人睡覺,就說他夢周公去了,其實這個夢周公也是真的啦!孔子就是在睡眠之中得到周公的教導,《論語》上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不複夢周公。我年紀老了,精神不夠了,很長時間在睡眠之中都無法學習了。

    南宋末年有一個宰相,叫做文天祥,我們讀過他的《正氣歌》。他被元朝所俘虜以後關在大都,就是北京的監獄裏麵,條件很差,關了三年,但是他身體一直很健康,也一直很堅定,一直都正氣凜然,不投降。

    當時的忽必烈有安排大臣去勸他投降說,可以讓他繼續做元朝的宰相。但是文天祥還是拒絕了。

    他就有修睡光明法,他有跟隨我們當時的一位禪師,得到這個睡光明法的傳承。所以他雖然說經過了三年時間的折磨,身體還是沒有受影響,並且精神意誌都非常堅定。

    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睡眠,不要去浪費。你看,明朝時候的唐伯虎作過一首詩說:人言七十古稀,我言七十為奇(我能夠活到七十歲,這個很稀奇了),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剩下五十年,一半又在夢中過了,算來隻得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苦惱。

    我們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睡眠之中,所以能夠用於修行是比較好的。並且我們的中脈開竅,就在眉間輪這個地方開竅,所以能夠運用這個法來修的話,是比較善巧方便的一個方法。

    --節選自大願法師《藥師經學記》

    發布於 2020-03-03 21:25


    共同學習佛法、改善娑婆世界人間制度及思想、行為,與增益地水火風組合而成之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31 06:20
  • 签到天数: 1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60

    主题

    2470

    帖子

    9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7: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內容都是乾料、硬貨,望君有所收穫。
    共同學習佛法、改善娑婆世界人間制度及思想、行為,與增益地水火風組合而成之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31 06:20
  • 签到天数: 1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60

    主题

    2470

    帖子

    9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8: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夢的意義

    佛學上說「夢」是什麼東西?佛學謂一切眾生有八種識: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夢既不是前五識,也不是末那及阿賴耶兩識,乃是第六意識在睡眠時的心心所相應活動,這種活動就是夢。所以夢是睡眠相應的第六意識心心所,而與他識無關。在第六意識有有漏無漏之分,在諸佛聖人的意識是無漏的,在平常人類的意識是有漏的。有漏之意識,又有五俱及獨行之分;五俱意識是眼識乃至身識之五官感覺之一,與第六意識同起的作用,此在醒時才有,如見色、聞聲等。獨行意識乃離開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覺之後,單獨構成的。但獨行意識的範圍亦甚寬大,又分三位:一、清醒的時候,心力分散而非集中統一的為散位獨行意識;二、經過修定工夫而增加許多超越的力量,為定位獨行意識;三、夢時前五識不起現行,唯是第六意識之分別現憶,為夢位獨行意識。而不稱為睡眠意識者,因平常所謂睡眠,只是指血液的休息狀態,而夢是睡眠時的意識現起活動,此可知夢是第六意識在睡眠中現出來的。有了夢位意識的見分相分同時現起,就是有夢了。

    睡眠心所

    夢是在睡眠中演成的。要知道夢是什麼,兼要知道睡眠。通常所謂睡眠,但是生理的;而佛典所謂睡眠心所,則是心理的。成唯識論云:「眠謂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謂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極□劣,一門轉故。昧簡在定,略別寤時,令顯睡眠非無體用,有無心位假立此名,如餘蓋纏心相應故」。睡眠心所,乃第六意識作用之一,謂意識心理作用與定心所合作,則成定位意識;與睡眠心所共起活動,就成為夢。

    夢的來源

    睡眠不定就成為夢。佛典善見律說夢的來源有四種,大智度論、毗婆娑論說有五種,內容所講大同小異。今用毗婆娑論的五種:第一種、是由「諸病」:即身體上四大不調發生出來的病態,如身體在冷則夢水,身體感暖則夢火,即由生理關係而生夢。第二種,是由「思惟」:即心理有所希求,因感情和思想的不安寧就生夢,略同前心理說中的觀念復起及想像二說。第三種,是由「曾更」:即前所經過留下來的習氣,在夢中重演出來;凡人生的經驗,都謂之曾更。第四種、是由「當有」:這種、在現代科學沒有講到,所謂當有,就是將來要實現的事情,先在睡眠的夢中發現出來。到了某時某月某日所發現的事情,果如睡眠的夢中所夢見的。餘從前在湖北聽一個人說,他在武漢起義前,有一晚上夢見許多人沒有辮子,過了幾天果然革命軍政府成立,大家都剪了辮子,這是由當有的夢底一個例證。這種夢的性質,雖然有時發現,不過不是常有的。第五種、是由「他引」:由人心力底關係,所引生的夢,簡名之曰「他引」。他字所包括的很廣,凡他心等關係皆屬之。譬如母親愛子的關係,心理上有種像磁石相引的力一樣,子女遠別,常常夢見母親的現狀。從前伍廷芳說:可由夢中和朋友通信會晤,亦是「他引」的功用吧!

    夢位意識與其他七識及五根關係

    做夢的本身固然是第六意識睡眠相應心心所的活動,但是第六意識與眼識,乃至末那、阿賴耶識及五根亦有間接底關係。第七識與第八識是永不相離的,平常經驗的印象,普通心理學以為是藏在腦府,在佛典則謂藏在第八識裡;可知「曾更」及「思惟」的夢,都是與七識或八識所受熏的習氣有關係。至於與前五識所依的五根底關係,不過沒有十分顯明,譬如以磨墨的聲音影響到夢舂米,尤其是與身根的關係更切。由此可知夢位意識與七八二識一定有關係,與前五根識亦有相當的間接關係。

    夢的空有及俱非

    在佛典或說夢是空無的:如一般的經論多用夢來講空,如人生如夢等說。或說是實有的:一切有部以為除自我是空,其餘一切法都是有的;如現代「新實在論」所說,不惟具體的事物是有,即概念也是有的。這一切有部以為夢的事物雖有時不合事實,其實夢的構成是實在的;如夢有角之馬,乃從角與馬相加而成。或說非有非無的,如二十唯識的即空即有說:以夢喻天地人物都是唯識所現,如夢位意識所現的宇宙萬有一樣。然實際上,南普陀有一定的處所,開花有一定的時節,如何是唯識?故二十唯識以夢的功用來顯唯識,以平常根身、器界都是共不共業所感所變的,都是如幻如化沒有實體的,故二十唯識以夢位意識所現,既不是實有,亦不是全空,構成即空即有、非有非空的如幻有說。但照二十唯識論所說,則醒時的世界與夢時的世界殆無分別。然則前所言夢的幾種特徵,不幾可以推翻嗎?以醒與夢既無分別,自無特徵可言了。故應進一步更討論到夢與醒覺!

    夢與醒覺

    夢位的意識比較醒覺時與五根身同時現起來的五俱意識薄弱。復次、醒覺的根身、器界乃是第八識共同變現,夢時只第六意識睡眠相應心心所活動而有。更簡單的說:醒覺位乃八個識所現,夢位但意識所現,範圍之大小自不全同。在佛典上以醒覺時人生為「業識所現的夢」,經相當的訓練修證,也有再醒的希望,所謂大夢然後大覺。乃指無明業力空掉了,成為大覺而言,猶之睡眠亦可醒覺一樣。無如睡眠,業識所現如夢中境象;不過吾人破無明的盲動,完成大覺,與睡眠後的醒覺是不一樣的。佛學的目的,端在求破無明後的大覺。

    人間本是一大夢,朗然覺醒即為佛

    太虛法師《唯識觀大綱》云:

    今更可以夢喻之:吾人入夢時,或見花鳥人物,或感苦樂悲歡,當其時何嘗不聲色俱備,情懷真切;卻至南柯醒後,都杳無所得。究竟真耶?妄耶?推之現前所見事事物物,非不在在是實,一一逼真;如得無明豁破,慧目開朗,反觀現在之境,亦等如夢中所見,畢竟一無所得矣。是故對於現在之境,先應作如夢觀,以遣意識上偏計所執之我法,則根身器界,宛然唯識心變現之虛幻相而已。或謂夢境既空,夢心亦空,應雲唯空,何謂唯識?不知夢中之心即醒時之心,境異夢醒,心貫醒夢,故醒後心中亦能瞭然夢中之境物,而欲求夢物於醒境,則必不可得也,是以夢境實空,夢心幻有。境空不離心有,心有元即真覺,境空心有,善成唯識。然則心可通幻,亦可通真,真妄之轉,統依一心。是為悟入唯識之第二步。

    夢幻觀

    且初諸法如夢幻觀者(即當事法界觀)謂常觀一切染淨諸法,全體不實,皆如夢幻。此能觀智,亦如夢幻。《華嚴經》云:「譬如夢中見,種種諸異相。世間亦如是,與夢無差別。」又云「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眾生不異幻,了幻無眾生。」又《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肇公云:「虛兮妄兮,三界不實;夢兮幻兮,六道無物。」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執一切法而為實有,致使起惑造業,循環六道。若常想一切名利怨親、三界六道,全體不實,皆如夢幻,則愛惡之心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此夢幻觀,《圓覺疏》中名起幻消塵觀。天台名假觀。亦名方便隨緣止。謂分明鑒照曰觀,寂然不亂曰止,即觀中便有止,止中便具觀,乃止觀雙運也。餘諸止觀准此解之。
    共同學習佛法、改善娑婆世界人間制度及思想、行為,與增益地水火風組合而成之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31 06:20
  • 签到天数: 1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60

    主题

    2470

    帖子

    9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8: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dmaRatnaJvala 于 2024-8-21 18:12 编辑


    [size=18.6667px]
    夢的意義
    [size=18.6667px]佛學上說「夢」是什麼東西?佛學謂一切眾生有八種識: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夢既不是前五識,也不是末那及阿賴耶兩識,乃是第六意識在睡眠時的心心所相應活動,這種活動就是夢。所以夢是睡眠相應的第六意識心心所,而與他識無關。在第六意識有有漏無漏之分,在諸佛聖人的意識是無漏的,在平常人類的意識是有漏的。有漏之意識,又有五俱及獨行之分;五俱意識是眼識乃至身識之五官感覺之一,與第六意識同起的作用,此在醒時才有,如見色、聞聲等。獨行意識乃離開眼、耳、鼻、舌、身五官感覺之後,單獨構成的。但獨行意識的範圍亦甚寬大,又分三位:一、清醒的時候,心力分散而非集中統一的為散位獨行意識;二、經過修定工夫而增加許多超越的力量,為定位獨行意識;三、夢時前五識不起現行,唯是第六意識之分別現憶,為夢位獨行意識。而不稱為睡眠意識者,因平常所謂睡眠,只是指血液的休息狀態,而夢是睡眠時的意識現起活動,此可知夢是第六意識在睡眠中現出來的。有了夢位意識的見分相分同時現起,就是有夢了。
    睡眠心所
    [size=18.6667px]夢是在睡眠中演成的。要知道夢是什麼,兼要知道睡眠。通常所謂睡眠,但是生理的;而佛典所謂睡眠心所,則是心理的。成唯識論云:「眠謂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謂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極□劣,一門轉故。昧簡在定,略別寤時,令顯睡眠非無體用,有無心位假立此名,如餘蓋纏心相應故」。睡眠心所,乃第六意識作用之一,謂意識心理作用與定心所合作,則成定位意識;與睡眠心所共起活動,就成為夢。
    夢的來源
    [size=18.6667px]睡眠不定就成為夢。佛典善見律說夢的來源有四種,大智度論、毗婆娑論說有五種,內容所講大同小異。今用毗婆娑論的五種:第一種、是由「諸病」:即身體上四大不調發生出來的病態,如身體在冷則夢水,身體感暖則夢火,即由生理關係而生夢。第二種,是由「思惟」:即心理有所希求,因感情和思想的不安寧就生夢,略同前心理說中的觀念復起及想像二說。第三種,是由「曾更」:即前所經過留下來的習氣,在夢中重演出來;凡人生的經驗,都謂之曾更。第四種、是由「當有」:這種、在現代科學沒有講到,所謂當有,就是將來要實現的事情,先在睡眠的夢中發現出來。到了某時某月某日所發現的事情,果如睡眠的夢中所夢見的。餘從前在湖北聽一個人說,他在武漢起義前,有一晚上夢見許多人沒有辮子,過了幾天果然革命軍政府成立,大家都剪了辮子,這是由當有的夢底一個例證。這種夢的性質,雖然有時發現,不過不是常有的。第五種、是由「他引」:由人心力底關係,所引生的夢,簡名之曰「他引」。他字所包括的很廣,凡他心等關係皆屬之。譬如母親愛子的關係,心理上有種像磁石相引的力一樣,子女遠別,常常夢見母親的現狀。從前伍廷芳說:可由夢中和朋友通信會晤,亦是「他引」的功用吧!
    夢位意識與其他七識及五根關係
    [size=18.6667px]做夢的本身固然是第六意識睡眠相應心心所的活動,但是第六意識與眼識,乃至末那、阿賴耶識及五根亦有間接底關係。第七識與第八識是永不相離的,平常經驗的印象,普通心理學以為是藏在腦府,在佛典則謂藏在第八識裡;可知「曾更」及「思惟」的夢,都是與七識或八識所受熏的習氣有關係。至於與前五識所依的五根底關係,不過沒有十分顯明,譬如以磨墨的聲音影響到夢舂米,尤其是與身根的關係更切。由此可知夢位意識與七八二識一定有關係,與前五根識亦有相當的間接關係。
    夢的空有及俱非
    [size=18.6667px]在佛典或說夢是空無的:如一般的經論多用夢來講空,如人生如夢等說。或說是實有的:一切有部以為除自我是空,其餘一切法都是有的;如現代「新實在論」所說,不惟具體的事物是有,即概念也是有的。這一切有部以為夢的事物雖有時不合事實,其實夢的構成是實在的;如夢有角之馬,乃從角與馬相加而成。或說非有非無的,如二十唯識的即空即有說:以夢喻天地人物都是唯識所現,如夢位意識所現的宇宙萬有一樣。然實際上,南普陀有一定的處所,開花有一定的時節,如何是唯識?故二十唯識以夢的功用來顯唯識,以平常根身、器界都是共不共業所感所變的,都是如幻如化沒有實體的,故二十唯識以夢位意識所現,既不是實有,亦不是全空,構成即空即有、非有非空的如幻有說。但照二十唯識論所說,則醒時的世界與夢時的世界殆無分別。然則前所言夢的幾種特徵,不幾可以推翻嗎?以醒與夢既無分別,自無特徵可言了。故應進一步更討論到夢與醒覺!
    夢與醒覺
    夢位的意識比較醒覺時與五根身同時現起來的五俱意識薄弱。復次、醒覺的根身、器界乃是第八識共同變現,夢時只第六意識睡眠相應心心所活動而有。更簡單的說:醒覺位乃八個識所現,夢位但意識所現,範圍之大小自不全同。在佛典上以醒覺時人生為「業識所現的夢」,經相當的訓練修證,也有再醒的希望,所謂大夢然後大覺。乃指無明業力空掉了,成為大覺而言,猶之睡眠亦可醒覺一樣。無如睡眠,業識所現如夢中境象;不過吾人破無明的盲動,完成大覺,與睡眠後的醒覺是不一樣的。佛學的目的,端在求破無明後的大覺。
    人間本是一大夢,朗然覺醒即為佛
    [size=18.6667px]太虛法師《唯識觀大綱》云:
    [size=18.6667px]今更可以夢喻之:吾人入夢時,或見花鳥人物,或感苦樂悲歡,當其時何嘗不聲色俱備,情懷真切;卻至南柯醒後,都杳無所得。究竟真耶?妄耶?推之現前所見事事物物,非不在在是實,一一逼真;如得無明豁破,慧目開朗,反觀現在之境,亦等如夢中所見,畢竟一無所得矣。是故對於現在之境,先應作如夢觀,以遣意識上偏計所執之我法,則根身器界,宛然唯識心變現之虛幻相而已。或謂夢境既空,夢心亦空,應雲唯空,何謂唯識?不知夢中之心即醒時之心,境異夢醒,心貫醒夢,故醒後心中亦能瞭然夢中之境物,而欲求夢物於醒境,則必不可得也,是以夢境實空,夢心幻有。境空不離心有,心有元即真覺,境空心有,善成唯識。然則心可通幻,亦可通真,真妄之轉,統依一心。是為悟入唯識之第二步。
    夢幻觀
    [size=18.6667px]且初諸法如夢幻觀者(即當事法界觀)謂常觀一切染淨諸法,全體不實,皆如夢幻。此能觀智,亦如夢幻。《華嚴經》云:「譬如夢中見,種種諸異相。世間亦如是,與夢無差別。」又云「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眾生不異幻,了幻無眾生。」又《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肇公云:「虛兮妄兮,三界不實;夢兮幻兮,六道無物。」
    [size=18.6667px]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執一切法而為實有,致使起惑造業,循環六道。若常想一切名利怨親、三界六道,全體不實,皆如夢幻,則愛惡之心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此夢幻觀,《圓覺疏》中名起幻消塵觀。天台名假觀。亦名方便隨緣止。謂分明鑒照曰觀,寂然不亂曰止,即觀中便有止,止中便具觀,乃止觀雙運也。餘諸止觀准此解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共同學習佛法、改善娑婆世界人間制度及思想、行為,與增益地水火風組合而成之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3-31 06:20
  • 签到天数: 10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成员

    60

    主题

    2470

    帖子

    97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07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18:2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admaRatnaJvala 发表于 2024-8-21 18:00
    夢的意義

    佛學上說「夢」是什麼東西?佛學謂一切眾生有八種識: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 ...

    四樓,五樓是出自 【太虛大師講 夢的意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7 02:49 , Processed in 0.10249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