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85|回复: 5

改变世界的伊斯兰教两次东扩 - 密教兴起的缘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发表于 2022-5-31 03: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5-31 14:59 编辑

    在世界五大文化(佛教、婆罗门/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儒家学说)中,伊斯兰教出现最晚,但是发展最快。按照美国《国际传教研究公报》的历史数据,从1800年到1900年,全球伊斯兰教信徒从0.9亿(世界人口的10%)增长到2亿(12.34%),从1900年到2000年,伊斯兰教信徒从2亿(12.34%)增长到12.4亿(20.2%)。2012年12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对全球“8个主要宗教群体”2010年人口规模和分布的研究报告,2010年,伊斯兰教信徒16亿(占世界人口的23%)。因此到了今天,创教仅只1500年的伊斯兰教已经成为世界上信徒第二多的宗教了。
    伊斯兰教为何扩张如此之快?这与伊斯兰教历史上至为重要的东扩不无关系。


    第一次扩张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后,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迅速掀起了第一次大扩张浪潮。向东征服波斯人,由阿富汗北上进入中亚、南下进入印度次大陆,将这一地区伊斯兰化。向西进入北非,进而由摩洛哥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将这些地区伊斯兰化。 伴随阿拉伯帝国武力扩张的伊斯兰教扩张,当帝国武力衰败,扩张也就停滞,甚至被反推。比如说,阿拔斯王朝曾计划向东侵入西域地区,但在被控制这一地区的吐蕃击败后,也就基本被排斥在西域之外,直到一千余年后再次东扩时才进入这一地区。在伊比利亚半岛,当欧洲人从信仰伊斯兰教的摩摩尔人手中收复全部失地时,伊斯兰教被排挤出了半岛。统一的阿拉伯帝国仅维持了一百多年,公元9世纪就陷入危机,随之而来的是伊斯兰教第一次扩展的终结。


    第二次扩张


    下一次伊斯兰教的扩张将由中亚伊斯兰化的突厥人担任主角。 公元14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在中亚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充当起了伊斯兰教第二次扩张的推手。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16世纪在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直到1858年,使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及印度部分地区伊斯兰化,进而通过海路向东南亚扩张。 在北方亚洲大陆的中心,此时中。。国的中原王朝已经放弃西域,完全退缩到农耕文明区域范围内,蒙古等少数民族控制的西域根本无力阻挡帖木儿的扩张。帖木儿自称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以蒙古大汗的身份号召今新疆地区的各民族皈依伊斯兰教。


    帖木儿的儿子黑的儿火者汗在位时,曾举行过圣战进攻契丹,他亲自攻占了契丹的两个边陲镇哈剌和卓和土鲁番,迫使当地居民皈依伊斯兰教。 印度次大陆、中。。国西部、东南亚的伊斯兰化,使伊斯兰进入了亚洲大陆人口最为密集、最适宜生活的地区,深刻改变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宗教文化版图,奠定了伊斯兰教世界第二大宗教的基础。


    时至今日,全球49个国家16亿穆斯林中62%生活在南亚、东南亚,人口超过10亿。世界穆斯林人口超过1亿的四个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全部位于南亚、东南亚,仅印度尼西亚一国就超过2亿占12.7%。
    伊斯兰教于7世纪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后,迅速掀起了第一次大扩张的浪潮,征服中东、北非、西亚广大地区以及欧洲部分地区。这个扩张的浪潮也波及到了中亚。公元715年,阿拉伯人夺取了大夏,以后,一些中亚游牧民族(特别是突厥人)逐渐放弃了原来信仰的佛教、摩尼教和拜火教而改宗伊斯兰教。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喀喇汗王朝(992-1212年)把伊斯兰教传入于阗、叶尔羌等地。到了13世纪,伊斯兰教推进到了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昌八喇城(今吉木萨尔)。另外一个伊斯兰教的突厥王朝——位于统治阿富汗东南部的伽色尼王朝(962-1212年,又称哥疾宁王朝、伽兹尼王朝),经常向印度北部发动圣战。该王朝最著名的君主马哈茂德(998-1030年在位),被称为“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和一位不倦的伊斯兰战士”。他率军进攻印度达17次之多,远达恒河的卡瑙吉,并吞以拉合尔为中心的旁遮普,旁遮普从此成为穆斯林地区。他北上联合喀剌汗王朝共同消灭花拉子模。他去世前,向西占领莱伊(今德黑兰南部)及哈马丹,从而建立一个阿拔斯王朝以来版图最大的帝国。1026年,马哈茂德的军队攻占位于阿西阿瓦尔的印度教著名神庙——索那斯神庙。这座神庙里的僧侣们向马哈茂德敬献财宝,请求他把偶像保留下来,可是马哈茂德拒绝了这一要求。他还先后占领古吉拉特和曲女城。之后的廓尔王朝(1150-1206年)进一步把穆斯林的统治扩大到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区。到了德里苏丹国(1206-1526年)时期,印度北部完成了伊斯兰化。德里苏丹国之后又出现了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兰教势力也沿海岸南下,抵达印度河口,征服了印度洋的贸易重镇胡茶辣国(今古吉拉特),从而使得伊斯兰教商人控制了阿拉伯海和印度洋贸易,伊斯兰教也通过海道传入东南亚。


       1136年和1267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吉打苏丹王朝和苏木都剌国分别在马来群岛建立。到了13世纪初,伊斯兰教已广泛传播于苏门答腊西北部和北部沿海地区。1292年马可•波罗自中。。国归国途中,经过苏门答腊,发现那里的霹雳城已是一座穆斯林的城市。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图塔(亦译为伊本•白图泰、伊本•拔图塔,即Ibn Battuta,1304-1377)于1345-1346年途经苏门答腊到中。。国旅行时,也记述了伊斯兰教在苏门答腊兴盛的情况。自此以后,伊斯兰教逐步深入到中部和南部地区,最终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宗教。与此同时,伊斯兰教也传到了爪哇岛。


       在中南半岛,近代学者认为大约在中。。国的宋代,伊斯兰教传入占城国。但据14世纪埃及作家迪马斯基(Damashqi)记载,伊斯兰教甚至在7世纪中叶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Uthman)执政时期就已经传入占城国。在占城南部的宾瞳龙,早自8世纪中叶以来就已经存在着一个穆斯林社会。9世纪后期占城统治中心北移宾瞳龙的伊斯兰教势力迅速发展。根据占城的传说,安拉于1000-1037年“君临都城”,亦即安拉于1000年从天而降,成为占城的国王,建都于佛逝,统治了37年之后返回麦加。这个传说反映了占城曾一度出现了一个穆斯林政权,很可能就是宾瞳龙的穆斯林所建立的。在10世纪至1471 年, 伊斯兰教在占城社会广泛传播,在占城王族中皈依伊斯兰教者不乏其人,从而促进了伊斯兰教的政治势力进一步增长。在占城国内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南部地区),穆斯林建立了地方政权。


       因此在南亚、中亚和东南亚许多地区,15世纪之前,已出现一个伊斯兰教逐渐取代印度教、佛教和其他宗教的趋势。在这些地方,逐渐出现了一个伊斯兰教文化圈。不过,这个文化圈的范围尚有限。史学大师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在其《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西欧人来到东南亚之前这个地区的宗教状况做了分析,说:“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时,东南亚已经形成四种宗教并存的局面。其中两种宗教即上座部佛教和伊斯兰教,相对来说是较晚传入此地的。上座部征服了几乎整个大陆东南亚,只有越南、占城的残余部分和马来半岛最南端除外。越南人是中。。国流派的大乘佛教徒。占(城)人和大陆马来人成了穆斯林。海岛马来人表面上成了穆斯林,但实际上仍然是印度教徒。巴厘岛上的马来人仍然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在婆罗洲、沿海地区的马来人成了穆斯林,但在广大的内地,他们仍然是异教徒”。


       15-17世纪中期亚洲宗教文化版图的最大的变化是伊斯兰教的第二次大扩张。这次大扩张约翰的主要力量不是阿拉伯人,而是皈依了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中亚、南亚和东南亚。这次扩展的结果,就是今天亚洲的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的第二次大扩张彻底改变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宗教文化版图。在这些地区,先前流行的宗教差不多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印度教仅只在南印度还能保了住统治宗教的地位,而在南亚其他地区和东南亚则遭到了灭顶之灾。佛教在印度本土和中亚、南洋群岛基本消失,而摩尼教、祆教等中亚千年宗教也被连根拔除。伊斯兰教在这些地区(除了印度南部和锡兰)都取得了统治地位。


       由于佛教与中。。国有特殊的关系,这里稍微多说几句伊斯兰教第二次东扩对佛教的影响。佛教兴起之后,一度成为南亚、中亚以及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但是佛教后来却命途多舛。在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印度教复兴后,逐渐将佛教融合于其中,不仅在广大民众中扎下了根,而且也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只有孟加拉等地方还能保有一席之地,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当伊斯兰教扩张到印度时,在穆斯林军队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之前,印度教统治者和民众奋起反抗,不仅保持了南印度的半壁江山,而且在北印度,印度教民众此起彼伏的起义也使得穆斯林统治者不得不适当放宽宗教政策。然而佛教徒却没有组织起任何像样的反抗。一个原因是佛教的“非暴力”信条,使得佛教徒不能拿起武器进行反抗。著名佛教史专家渥德尔(A. K. Warder)说:“佛教教义,尤其是它反暴力的社会纲领,……对伊斯兰教的残暴作不出直接的回答”。这一说法有些偏颇,但也不失为一个有道理的解释。对于印度的佛教的最后一击,发生在12世纪和13世纪之交。德里苏丹国将领巴克提亚•契吉(Bakhtiar Khilji)率领穆斯林大军入侵印度,攻入比哈尔和孟加拉,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以及佛教大寺飞行寺、超岩寺等都被洗劫一空,僧侣要么被杀,要么逃逸。在印度传承1700余年的佛教,至此消亡。


       在中亚,伊斯兰教于10世纪通过和平的方式传到喀什。由于佛教在中亚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当地民众的主要宗教信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中,伊斯兰教势力没有出过喀什一带。伊斯兰教于10世纪中叶首先由中亚传入喀什噶尔,建立了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喀喇汗王朝。之后积极由西向东发展。喀拉汗国贵族出身的11世纪的著名语言学家马赫木德•喀什噶里编了一部《突厥语大词典》,其中收录了许多突厥民歌。有一首《战歌》描写了伊斯兰教东扩的汹涌波涛之势:“我们势猛如山洪,攻陷他们的座座城,佛堂庙宇全毁掉"。中亚史专家巴尔托里德(V.V. Barthold)指出:“当时伊斯兰教往东传播比较困难,那里有文化的回鹘人像一堵墙似地挡住了该教的传播”。喀喇汗王朝向信奉佛教的于阗国发动了历时数十年的圣战,于1006年击灭于阗的李氏王朝,千年佛教古国于阗最后灭亡。到12世纪初,伊斯兰教已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绿洲居民区传播开来,达到阿克苏至且末、若羌一线。喀什噶尔派兵攻打和田,打了四十年,消灭了这个千年佛教王国,转向下一个目标吐鲁番。喀喇汗王朝和高昌回鹘虽然出自于同一族源并且操基本相同的突厥语,但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彼此长期对峙,经常处于交战状态。《突厥语辞典》中也多处描述了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之间的战争。他将高昌回鹘人称为“塔特”,意思是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回鹘人。喀喇汗王朝军队曾多次攻人回鹘地区,试图以武力强迫居民放弃佛教信仰,但遭到回鹘人的有力抗击。回鹘人不仅成功地保持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而且还几次攻入喀喇汗王朝的辖地,使喀喇汗王朝统治者感到畏惧。


       14世纪中叶,蒙古察合台后王秃黑鲁•帖木儿汗在伊斯兰教苏非派阿訇贾拉里丁和其子额什丁和卓的劝喻下,率领属下16万蒙古人皈依伊斯兰教。这是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揭开了新疆境内伊斯兰教大规模传播的序幕。额什丁和卓在帖木儿汗的支持下,率领传教队伍进入库车展开宣教活动。他们以可汗的名义号召居民皈依伊斯兰教,对于自愿加入者,给予布施、撒乃孜尔等奖励,并承诺减免赋税,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等;不愿放弃佛教信仰的僧侣则遭到迫害,或被杀或被流放。这里寺庙被捣毁,经书被焚烧,有些佛教徒逃往吐鲁番等地避难。在这种形势下,库车居民不久就改信了伊斯兰教。库车这道屏障一旦失去,高昌的佛教王国也势必难保。帖木儿汗死后,其子黑的儿火者汗继位,也大力推行伊斯兰教。畏兀儿(维吾尔人的祖先)史学家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记述说:“黑的儿火者汗在位时,曾举行过圣战进攻契丹(指中。。国)。他亲自攻占了契丹的两个边陲镇哈剌和卓和土鲁番,迫使当地居民皈依伊斯兰教,因此这两个地方现在被称为‘达尔•阿勒•伊斯兰’”。吐鲁番成为伊斯兰地区后,佛教遭到沉重打击。佛教僧侣被杀被迫害,一般信徒被迫改宗伊斯兰教,佛教建筑、文物、典籍也遭到大破坏。回鹘人的佛教信仰一直沿续到18世纪。传说当时哈密王很生气,说全世界都已经归顺安拉了,怎么这些人还在拜佛?于是下令派毛拉(伊斯兰教教士)上山盖清真寺,让他们皈依伊斯兰教。


       吐鲁番地区被伊斯兰教势力统治后,佛教并没有很快消失。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佛教还和伊斯兰教并存。1420年中亚撒马尔罕王沙哈鲁派往明朝的庆贺大使路经吐鲁番时,还看到该城居民大部分仍是佛教徒。但是到了l6世纪,伊斯兰教已成为吐鲁番居民普遍信仰的宗教,佛教则在这一地区逐渐消失。


    伊斯兰教在中亚的扩张,到了明代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差不多就在明太祖建立明朝的同时,中亚兴起了一个极具侵略性的游牧人帝国——帖木儿帝国。这个帝国的创始人是帖木儿(Timur,1335-1405年),历史上也称“跛子帖木儿”(Tamerlane)。他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嫡派后裔,并以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自居。帖木儿的势力兴起于中亚的河中地区,迅速成为中亚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个人以残暴著称,对一切敢于抗拒的敌国进行大屠杀,并用被杀者的头颅建立人头金字塔,以警告他人不得反抗。他一生都在征战:三征花剌子模,六次或者七次征伊犁,两征东波斯,三征西波斯,打败了奥斯曼帝国、东欧的金帐汗国、中亚的东察合台汗国和印度德里苏丹国等伊斯兰强国,并对俄罗斯发动了两次战争。中亚、中东、印度的重要城市报达(今巴格达)、布鲁萨、萨莱、焉耆和德里等著名城市都遭到过他的洗劫。通过三十多年的征战,他建立了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帖木儿帝国,定都于撒马尔罕。他到了晚年打算要征服中。。国。此时明太祖建立了明朝,于1385年派使者傅安、刘伟等到中亚,要求原察合台汗国对新朝效忠。使者到达哈密、哈剌火州(吐鲁番)和亦里八力后,当地的察合台家族可汗们表示效忠。但是使者来到撒马尔罕后,被帖木儿王朝逮捕,经过长时期的谈判后才获释。


    尔后,帖木儿于1387、1392、1394年(洪武二十、二十五、二十七年)三次派使者携带礼物到明朝,呈上了措辞谦卑的称臣书信,以刺探明朝的虚实和麻痹明朝。1395年,朱元璋派傅安携带一封向帖木儿表达感谢的信到撒马尔罕。但在此时帖木儿已经宣布他要征服中。。国以迫使中。。国人皈依伊斯兰教,并且开始在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南部的讹答剌(Otrar)城聚集大军。傅安尚未返回,明成祖已即位。成祖得到帖木儿准备入侵的消息,立即命令甘肃总兵宋晟进行戒备。永乐二年(1404年),帖木儿兴兵二十万远征中。。国,途中突然于1405年1月19日在讹答剌城病逝,终年71岁病死。在他壮丽的蓝色园顶的陵墓内绿玉色的棺材上,写着他的豪言:“只要我仍然活在人间,全人类都会发抖!”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对此事进行评论说:“仅只比明王朝晚一年,在中亚兴起的帖木儿汗国,正决心恢复蒙古帝国东方的故有版图。1404年,靖难之后结束第二年,帖木儿大汗从他的首都撒马尔罕;出发东征,进攻中。。国。不料在中途逝世,军事行动中止。如果帖木儿不适时的死,根据已知的资料推断,以明王朝以那残破的力量,势将无力抵抗。一个新的异族统治可能再现”。柏杨仅只提到“新的异族统治”,然而与以前对各种宗教都持宽容态度的成吉思汗、忽必烈不同,明朝面对的是一位狂热的穆斯林征服者,力图用武力迫使中。。国人改宗伊斯兰教。


       帖木儿死后,他的后裔展开了争权夺位的血战,他的帝国也因此四分五裂。最后他的四子沙哈鲁取得了胜利,但是其控制区只限于河中、阿富汗和伊朗东部,实力已非乃父时代情况。尽管如此,沙哈鲁在1412年在给明成祖的表文中,仍然以帖木儿诏令全国奉伊斯兰教为名,要求明朝也尊奉伊斯兰教:“我皇考帖木儿驸马受大统,君临国内,皆昭令全国谨守谟罕默德教律。……望贵国亦崇奉谟罕默德先知教律,籍增圣教之力量,以沟通‘暂今世界之帝国’与‘未来世界之帝国’”。诚如邵循正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沙哈鲁自命为回教之保护者,欲以宗教与中。。国抗衡,不容其干涉内政,用意固甚深也”。亚洲历史研究泰斗格鲁塞(René Grousset)说:帖木儿帝国之后,中亚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统治者,依然试图把帖木儿王朝的穆斯林突厥-伊朗文化带到明朝中。。国边境地区。《明史》和《拉失德史》都记载了满速儿汗对中。。国的战争。《拉失德史》指出,这次冲突是一次反异教的圣战。1513年,哈密王公拜牙即臣服于满速儿汗。1517年满速儿汗驻在哈密,并由此向甘肃的敦煌、肃州和甘州方向攻击中。。国本土。与此同时,他的弟弟、喀什噶尔的统治者赛德汗把圣战引入了吐蕃人的拉达克地区。明初设立哈密卫等“关西七卫”,到了15世纪遭遇了来自吐鲁番的强烈冲击,最后被迫东撤入关,嘉峪关以西地区各族人民大多皈依了伊斯兰教。


       在南面,伊斯兰教东扩的浪潮也势不可挡。来自中亚的突厥穆斯林征服印度北部后,伊斯兰教继续东进。与孟加拉接壤的缅甸西部地区,早已有由海道而来的伊斯兰教商人定居,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人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信仰。缅甸西部阿拉干地方本来流行佛教,但1430年阿拉干王那罗弥迦罗(Narameihkla)从印度流亡返国时,带有穆斯林军队,因此伊斯兰教也传入了这里。后来的国王虽大多还信仰佛教,但伊斯兰教的势力也在迅速发展。在中南半岛的东部,千年古国占城也接受了伊斯兰教,大多数居民在17世纪变为穆斯林。


       从14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在马来半岛大规模传播开来。不久,海上强国马六甲兴起,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贸易。15世纪中叶,马六甲王国征服海峡两侧地区,到1480年,控制了马来半岛南部所有人口稠密区和苏门答腊沿海地区。马六甲的统治者,原来信奉佛教、印度教,这时纷纷改宗伊斯兰教。国王帕拉米斯瓦拉(1390-1413年在位)便是其中之一。他改奉伊斯兰教以后,取名伊斯坎达尔•赛亚赫。国王的改宗,带动了大批的臣民,他的继承人均为穆斯林。至此,马来半岛基本上实现了伊斯兰化。与此同时,伊斯兰教在爪哇岛也迅速扩张。伊斯兰教首先在港口城镇立住了脚,进而在爪哇岛内地迅速传播开来。早在14世纪下半叶,信奉印度教/佛教的满者伯夷帝国的一些王室成员和爪哇贵族就已改宗伊斯兰教。穆斯林的力量日益壮大,相继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其中沿海的穆斯林王国淡目国势力日益强大,1478年已夺取了满者伯夷帝国的部分领土。到15世纪末,满者伯夷帝国更加衰落,国内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长官一个个宣告独立,大约1513-1528年间被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一些爪哇小国联合推翻。1575年,苏托威吉约统一这一地区,建立伊斯兰教的马打兰王国(1582-1755年),满者伯夷的残余势力最终被肃清。马打兰王国统治着东爪哇和中爪哇,于1639年灭亡东爪哇最东端信奉印度教的巴兰巴安。在此之前,信奉伊斯兰教的万丹王国已灭亡了西爪哇的印度教国家巴查查兰。至此,爪哇岛已基本上实现伊斯兰化。


       东南亚许多地区之所以迅速伊斯兰化,一个原因是当地的穆斯林统治者得到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奥斯曼帝国及其同盟者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大力支持。他们皈依伊斯兰教后,即可从这两大伊斯兰强国获得支持和资源(特别是军事技术)。这使得他们在与原有的印度教/佛教统治者的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节节取胜。


       伊斯兰教的第二次东扩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东亚世界文化版图大洗牌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经过这个东扩,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南洋群岛成了伊斯兰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文化圈犹如一道新月,围绕着中。。国,也控制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联系的渠道——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中。。国和东亚世界其他部分,无不受到这一历史巨变的重大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0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5-31 13:38 编辑

    伊斯兰教打入印度 加上印度教商羯罗主改革婆罗门教  商羯罗主和那烂陀寺 僧人辩论 。 这两个缘起 古德进行改革 密教兴起。
    伊斯兰教 军队杀入的 印度那烂陀寺 僧人被杀 佛像被毁 经书被烧。 佛教的圣地 被毁 直接导致佛教从印度消失灭亡, 这也是密教必须兴起的缘起。
    金刚怒目该怒目时必须金刚怒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03: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5-31 03:43 编辑

    在吐蕃王朝时期,这个彪悍的游牧种族,曾是吐蕃对抗回鹘的主要盟友,甚至可以说没有葛逻禄的协助,吐蕃单挑回鹘未必能胜。

    但随着伊斯兰教不断东侵,迁居于中亚河中地区的葛逻禄人,也从佛教徒变为了穆斯林。

    于是,噩梦般的葛逻禄人成了异教徒入侵的典型,而古格则以卫道者的身份被大加赞扬。

    从宗教战争的角度来说,古格或者阿里地区作为卫道者的高峻身份也算名副其实。

    自从吐蕃和唐相继崩溃后,阻挡伊斯兰教东进的佛教势力消散,广袤的西域成了穆斯林战士的沃土。


    约在公元960年左右,西域霸主喀喇汗王朝(黑汗王朝)接受了伊斯兰信仰,奉伊斯兰教为国教。

    在其统治下的西域领土,例如喀什噶尔和伊犁河谷,均从信仰佛教改为信奉伊斯兰教,这也是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信仰的起始。

    为在西域推动伊斯兰化,喀喇汗对西域著名的“佛国”(于阗),发动了长达40年的“圣战”。

    最终,于阗倒在了圣战者的刀下,佛教思想被连根拔起。

    “佛国”的陷落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对阿里乃至敦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伊斯兰教的东进步伐,并没有因西域的胜利而停止。几乎同一时期,伊斯兰教也渗透进了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度北部。

    在与伊斯兰教的争夺中,盛行于印度和克什米尔的佛教及印度教全面败落。

    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用血与火在印度次大陆推行他们的信仰,最终,将印度和巴基斯坦纳入了伊斯兰教的信仰范围。

    随着,印度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的建立,印度教和佛教大难临头。

    但印度教经过调整和反抗后,与穆斯林征服者实现了妥协,并继续生存发展。

    而佛教则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随着突厥人攻入比哈尔和孟加拉,残存的佛教大寺飞行寺、那烂陀寺和超岩寺被洗劫一空,传承1700余年的佛教几近断绝。

    在史籍中,印度和克什米尔高僧不畏艰险来西藏弘佛,除了坚定的信仰支撑外,未尝不是在异教徒挤压之下的一种别寻他途。



    至迟不晚于13世纪,伊斯兰教已在南北西三个方向,对阿里地区形成了半包围态势。作为佛教势力中,令人不那么愉悦的突出部,阿里诸国王,不会感受不到这种压力。

    而这种森然的压力,必然会演进成为雪亮的刀锋。

    14世纪中叶,印度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土格鲁克率数万大军,进攻阿里地区(我们只知道这些穆斯林进攻了阿里地区,并不清楚他们具体攻击了阿里的哪个王国,很有可能是拉达克),幸运的是阿里的王国顶住这次攻击,“圣战者”以全军覆灭告终。

    16世纪,北方的霍尔人(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又卷土重来,不过这次,他们依旧没有能够获胜。

    在一些破碎的资料中,记录了这样的战例。

    穆斯林军队的首领喀什噶尔王子米热·海达·都拉,曾经入侵并占领拉达克。

    1533年7月他从列城出发,沿着商贸路线到朗达玛旁雍措附近,然后挥兵南下。

    于8月22日抵达布让的嘎尔东城堡(普兰王国),守军拼死抵抗拖了很长时间,一支由3000名步兵组成的军队,从亚泽(尼泊尔木斯塘)赶到,将米热·海达的军队击败,并杀死了他的兄弟。

    征服者并没有放弃,他离开布让继续向西进军,但是严寒和高海拔摧残了马匹,最终他只剩下了90名有装备的随从,在抵达距卫藏(拉萨)只有八天路程的地方时不得不回转(进军方向令人疑惑,卫藏方向应该是往东走,但资料上写的是向西)。

    10月27日,他与大部队会合。12月17日,他回到一个叫作塔姆里克的地方,将轴重和战利品留在了那里。

    在这里,他见到了古格的使者,并逼迫古格向其进贡。

    为此,他还只带着几名随从去了古格,在那里待了三天,然后带着三千黄金(不确知单位)回到了塔姆里克。

    后来,他又在拉达克逗留了两年,才从克什米尔撤军⑤。

    如果这段残破的记录属实,那米热·海达的军队从古格和普兰的结合部切入,几乎将后藏和阿里的联系一刀斩断。仅仅因为冬季严苛的气候和补给困难,才摧垮了这支穆斯林军队的机动力,使其没有得逞。但这个天才的作战计划,到今天都能惊出我们一身冷汗。

    史料所载不过是大型战例,可以想见小规模掠夺将多如牛毛,在这股凛冽的伊斯兰旋风中,阿里诸国就像是怒海中的一叶扁舟。

    西藏僧侣在后弘期创作的宗教文献,以及藏族民间文学如格萨尔王传,都保存了藏民对伊斯兰东进、灭佛的历史记忆。
    特别是接纳了印度逃亡僧徒的西藏佛教,对伊斯兰教可谓深恶痛绝,香巴拉国的救世主神话,各种诛灭外道的法术,都是伊斯兰教扩张后的创伤记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03: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5-31 03:48 编辑

    毁灭那烂陀寺的伊斯兰屠刀
    那烂陀寺(Nalanda Temple),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公元5世纪。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9百万卷的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昌盛时有过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著名的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我国唐代第一高僧玄奘在这里学习5年。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对那烂陀寺都有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和建筑样式,叙述尤其详细准确

    传说此地本原是庵没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金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月。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超乎了一般人的想像。

    就是这座伟大的寺院,在公元1193年伊斯兰的大军开进的时候遭到了灭顶之灾。寺里的僧人被要求一个一个走出来,全副武装的伊斯兰的将军会问每位僧人一个相同的问题,那个问题是:你愿意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那么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结果全寺的僧人没有一个答案让伊斯兰将军满意,数千名僧人倒在了血泊中。杀掉所有的僧人和附近的居民之后,伊斯兰军队放火焚烧了藏书丰富的那烂陀寺。代表着印度文明和佛教文明的那烂陀寺就这样在兵火之中灰飞烟灭了……后来虽有人做过修复,但是因为那烂陀寺的规模太大了,一直没有再现当年的辉煌。伊斯兰军队毁灭性的手段,使得今天在印度这个佛教的发源地却几乎见不到佛教文化的踪迹,而创立佛教的印度人需要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去学习佛教经典!


    摧毁异族的文明,而且是系统地有目的地摧毁其他民族的文明是伊斯兰教的本质,在中。。国新疆随着穆斯林文化的渗透,原本信仰佛教的回鹘(维族祖先)也不得不皈依伊斯兰教,大批回鹘文字和舞蹈文化失传。即使在今天,阿富汗的塔利班蓄意地毁灭巴米扬大佛的行为竟然博得了伊斯兰世界的普遍叫好之声……


    同样的事情也在我们国家这块土地上发生过。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满清帝国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对内扑灭太平军和捻匪的起义。咸丰皇帝在内忧外患中病故,7岁的同治皇帝即位,两宫太后垂帘。在这种情形下,西北和西南的伊斯兰教徒趁机造反,他们并不是真正反清而是为了建立一个信仰伊斯兰的中。。国——为此在西北屠杀了千万左右的无辜汉族人。为了摧毁汉文化的精神支柱,摧毁炎黄的骄傲,以白彦虎为首的伊斯兰教徒妄图挖掘黄帝陵——断绝汉人龙兴之地的龙脉!虽然没有得逞,但是沿途大肆毁灭寺庙和道观,摧毁儒学书院。在惨遭失败后,白在向新疆溃逃之时一路烧杀,在河西走廊沿途杀戮大批汉族村庄,并且蓄意破坏敦煌壁画,使得祖国的文化艺术瑰宝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在伊斯兰教看来,任何舞蹈和音乐都是迷惑人心智的邪恶诱惑,会影响穆斯林对参拜真主的虔诚;任何以人的形象为依据来揣摩神的模样都是对真主的亵渎,所以必须毁灭(比如敦煌壁画)…


    历史已经过去了,我无意攻击伊斯兰教的信仰,但是我希望在现代这样一个文化和思想高度开放的、昌明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而且可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但愿其他文明不会再遭遇到那烂陀寺的可悲命运,愿佛光普照众生!


    但愿我们不用再为了自己的文化和信仰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愿我们不用再为无力保护文明而悲哀……

    佛教的麦加遭到回教的洗劫摧毁

    谢选骏

    那烂陀寺(Nalanda),又译那罗寺,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在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为那烂陀寺,为古代东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上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2016年刚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在古代,那烂陀是一个聚落,近于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释迦牟尼弟子舍利弗的出生地,为佛教最早传布的地区之一。

    法显在印度游学时那烂陀仍是聚落,有舍利弗舍利塔而无寺院。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个月。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逸多(?akrāditya,帝日王),为王舍城北之比丘曷罗社槃社(梵 Rāja-vaj?a)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其后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建寺中供佛像。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另外,梵语“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厌”或“无厌施”。

    根据多方的考察,玄奘所说的“佛涅槃后未久”即建此寺,乃是不确的。而由后期笈多王朝的幻日王所创建的说法,则比较可信。在所见的资料中,住持那烂陀寺的名德,是由德慧或护法开始,护法约为西元五三〇至五六一年间的人,后期笈多王朝则为西元五三五至七三〇年间。那烂陀寺似乎先是唯识学派盛行的学府,后来即成为密教大乘的学府。

    记载——玄奘《大唐西域记》、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那烂陀寺都作过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建筑样式,寺院制度和寺僧生活习惯,叙述尤其详细准确。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听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因明》、《声明》、《集量论》等经书,兼学婆罗门学,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翻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三卷,《一百五十赞佛颂》一卷;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

    根据义净在七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有长廊。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寺的屋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用特制的材料覆盖,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在完全干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犹如明镜一般。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人践踏二三十年而坚固如初。

    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

    八世纪时那烂陀寺成为金刚乘的学术中心,也是重要道场。

    破败与遗迹——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Bakhtiyar Khalji)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

    从1861年开始,那烂陀寺院遗迹被陆续挖掘,已发掘出8座大型寺院,4座中型寺院和一小型寺院。8大寺按南北方向一字排列,大门朝西。大寺每边9间僧室,恰如义净所述,中寺每边7间僧室,小寺院每边5间僧室。

    复兴计划——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一篇投搞提及一个由新加坡带领,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将集资5亿美元于那烂陀寺古迹遗址兴建新的那烂陀大学,并另用5亿美元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中。。国大陆政府也在2010年12月16日和2011年11月15日分别向那烂陀大学捐赠了100万美元,以支持中印文化交流。

    2009年10月25日,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10国与中。。国大陆、印度、日本、南韩、澳洲、纽西兰在泰国华欣(Hua Hin)举行的第4届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联合声明,支持将复兴的那烂陀大学建立成非国有、非营利、世俗且独立经营的国际机构。

    由于印度总统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迟未批准第2任期提名案,首任校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2月时表示,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不要他续任,因此自行退出角逐。阿马蒂亚·森在莫迪还是省长时,就经常对他公开批评。

    筹备多时的那烂陀大学2014年9月1日,那烂陀大学正式开学,第一期只招收15名学员。那烂陀大学只招收研究生与博士生。

    那烂陀大学现任名誉校长是前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

    网文《毁灭那烂陀寺的伊斯兰屠刀》(2010-10-01)报道:

    那烂陀寺(Nalanda Temple),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公元5世纪。古代中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9百万卷的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昌盛时有过万僧人学者聚集于此。著名的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此外来此学佛的唐僧还有慧业、灵运、玄照、道希、道生、大乘灯、道琳、智弘、无行等法师。我国唐代第一高僧玄奘在这里学习5年。那烂陀寺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学习课程包括大乘佛典、天文学、数学、医药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对那烂陀寺都有说明,而义净对当时那烂陀寺的布局和建筑样式,叙述尤其详细准确。

    传说此地本原是庵没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金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月。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超乎了一般人的想像。
    就是这座伟大的寺院,在公元1193年伊斯兰的大军开进的时候遭到了灭顶之灾。寺里的僧人被要求一个一个走出来,全副武装的伊斯兰的将军会问每位僧人一个相同的问题,那个问题是:你愿意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那么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结果全寺的僧人没有一个答案让伊斯兰将军满意,数千名僧人倒在了血泊中。杀掉所有的僧人和附近的居民之后,伊斯兰军队放火焚烧了藏书丰富的那烂陀寺。代表着印度文明和佛教文明的那烂陀寺就这样在兵火之中灰飞烟灭了……后来虽有人做过修复,但是因为那烂陀寺的规模太大了,一直没有再现当年的辉煌。伊斯兰军队毁灭性的手段,使得今天在印度这个佛教的发源地却几乎见不到佛教文化的踪迹,而创立佛教的印度人需要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去学习佛教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主题

    282

    帖子

    968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2459
    发表于 2022-5-31 14: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暮紫如烟 于 2022-12-26 12:33 编辑

    11111111111111111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27 22:08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胜妙罗施食村定居同修

    23

    主题

    363

    帖子

    131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定同修

    嗡折利主利准提梭哈

    积分
    6366
    发表于 2022-5-31 2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一天可控核聚变能实现民用,人们对石油的需求就大大减少,中东那些产油国就没钱搞宗教输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9 21:40 , Processed in 0.15027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