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49|回复: 0

【佛学常识】福德和功德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差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1-7-19 06: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佛学常识】福德和功德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差别?
      “随喜您的发心,功德无量!”  “您孩子真懂事,您真有福报!”  “累劫善根、福德、因缘的积累,才能在今生值遇佛法,要珍惜!”可见功德和福德都是值得希求的。但两者间的差别我们却往往分辨不太清楚。  学佛修行重在明了因果,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在这一点上,梁武帝和达摩祖师间的对话,便是给我们的警示。  梁武帝:“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并无功德。”  梁武帝:“何以无功德?”  达摩祖师:“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景德传灯录》  相传梁武帝曾四度舍身出家,受过具足戒,一生造寺、写经、度僧无数,但达摩祖师却用“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十二个字,便将其所修概括完毕。可见,不明福德和功德之差别,稀里糊涂修行,做再多与佛法有关的事,也难得真实利益。  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对何为功德,作了具体、深入地阐释: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可见“功德”,须是见性平等、离相无我、成就法身的内在修养。而如梁武帝那般,仅于外在行布施供养等善事,内心却执人我之相、希求回报,仅有“福德”,却无“功德”。  福德和功德的共同点,都有“德”。“德”通“得”,有“得到”之意。“福德”得到的是“福报”,而“功德”得到的是“功”,具体差别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福德:以贪执、分别、希求回报的有漏之心行善,对所做好事,念念不忘。  功德:因修戒、定、慧三无漏学,灭除贪、嗔、痴烦恼。以“三轮体空”的见地行善事,做再多,内心却毫不执著。  所谓“三轮体空”,譬如行布施时,观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皆为空性。知无实在的能施之我,无希求福报之心;无能施之人,对受者不起慢心;所施之物,本性为空,不起贪著之心。  福德:外在的福报,可以自己享用,也可与人分享。比如将自己的吃穿住用做布施或供养,令他人也受用,得到利益。  功德:戒定慧的内在修养,谁修谁得,无法转赠他人。若功德能转赠,那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何必苦口婆心劝说我们修行,只需将功德直接送给我们,速成佛道,他们岂不更轻松?  福德:果报仍在三界内,不能了生脱死,出离轮回。所谓“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不修戒定慧,贪嗔痴烦恼增盛,甚至有可能在三恶道中,享用所积福德。  功德:能究竟远离忧痛苦恼,超越六道轮回,乃至十法界,圆成佛果  可见,福德和功德之中,功德才是最胜的真实利益。福德当然也重要,但若不能成为解脱轮回,成就菩提的增上缘,终究还是转头成空。愿大家都能明了其中差别,以无所得的清净平等之心,勤修善业,早日功德圆满,成就佛道,利益无边有情。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01:26 , Processed in 0.1448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