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12|回复: 0

印光法师:为恶者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1-1-6 14: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印光法师:为恶者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只承天者宜顺受也。然孟子所谓大任,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正)复邓伯诚书一
    如果遇到境况不佳时,要做退一步想。想一想世上比我好的固然很多,可不如我的也有不少。只要不饥不寒,何必羡慕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这样能转烦恼成菩提,难道不能转忧苦作安乐吗?如果疾病缠身,应当痛念身体是痛苦的根本,由此生出厌离娑婆世界之心,用力修净业,誓愿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以致成就佛道,我们要以病为药,速求出离六道轮回。须知具足烦恼的凡夫,如果没有贫穷疾病等苦,将会天天奔驰于声色名利等场合,不会停止。谁肯在春风得意,声名显赫的时候,会去想未来衰落的事情呢?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知,天要成就人就多以逆境来锻炼他,可人只愿意承受天的顺境。孟子所说的“大任”,是世间的爵位,尚且需要如此忧劳,才可不负天心,何况我们是地上的凡夫,径直要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若不稍借贫病的挫折,那么凡夫惑业就会一天天旺盛,净业难成,本心迷惑,永堕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了。古德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这个意思。只可志心念佛以消旧业,千万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说因果虚幻,佛法不灵。
    小人之所以伪为善而实为恶者,意谓人不我知。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间凡夫耳。若得道圣人,固了了悉知。而天地鬼神,虽未得道,以报得他心通,亦了了悉知。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他心道眼,圆见三世,如视诸掌者乎。欲无知者,唯己不知则可耳。己若自知,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不悉知之而悉见之矣。若知此义,虽暗室屋漏之中,不敢怠忽。人所不知之地,不敢萌恶。〖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判若天渊。见正编复高邵麟书四。〗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纵不知惭愧者,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况真修实践之士哉。故欲寡其过,先须从畏此诸圣凡悉知悉见起。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犹是约世间情见而浅近言之。实则我心与十方法界,觌体吻合。由我迷故,其知局在于一身。彼十方法界圣人,彻证自心本具之法界藏心,凡法界中一切有情举心动念,无不亲知亲见。何以故。以同禀真如,自他无二故。若知此义,自能战兢惕厉,主敬存诚。初则勉力息妄,久则无妄可得矣。〖恶念原属妄想,若不觉照,便成实恶,倘能觉照,则妄想灭而真心现矣。〗(正)复高邵麟书二小人之所以敢假装做善事而实际上却做恶事,是因为自以为别人不知道。他哪里知道,只有世间的凡夫才不知实相。如果是得道的圣人,则清清楚楚全部知道。还有天地鬼神,虽未得道,但因为他们有他心通,所以也清清楚楚全部知道,更何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有他心通和慧眼,圆见三世,如放在手掌之中呢?所以想要没有人知道,除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若知道,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不全知全见。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即使在暗室屋漏之中,也不敢松懈散漫;在人不知道的地方,也不敢萌发恶念了。(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判若天渊。见文钞正编复高邵麟书四。)因为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所以,即使是不知惭愧的人,想到这里也会惭愧得无地自容了,更何况是真修实践的君子呢?      所以要使自己少有过失,就必须先从恐惧鬼神诸佛等全部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开始。(《文昌帝君阴骘文》)说:“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这还是就世间情见而浅显说的。实际上我们的心与十方法界一体吻合,只是由于我迷惑的缘故,所知就仅局限在自己一身了。那些十方法界的圣人,彻底证得了自心本来具有的法界藏心,对法界中一切有情众生的举心动念,无不亲知亲见。为什么呢?因为众生与佛同具真如自性,在这点上自己和他人并没有两样。人若懂得了这个道理,自然能够战战兢兢,时刻保持警惕,主敬存诚。刚开始时则努力消除妄念,时间一久则无妄念可得了。(恶念原属妄念,若不觉照,便成实恶,如果能觉照,则妄念灭而真心现。)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隄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正)与陈锡周书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时时提防过错,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才与佛道相应。这样的人,一定往生。若不这样,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4 05:09 , Processed in 0.09681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