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3|回复: 0

富者太富,苦者太苦,乐者太乐,是何因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2-15 15: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富者太富,苦者太苦,乐者太乐,是何因缘?

    世人多积财宝,勤加守护,凡所善事,不肯布施者如何?

    世间之人,却有不平。贫者太贫,富者太富,苦者太苦,乐者太乐。是何因缘?

    供僧福田,诵经得功德几何?

    一起看看得道高僧的答案。

    因果

    念经有何功德?

    武帝又问:“念经功德多少,请为指示?”



    志公禅师答曰:“《金刚经》、《弥陀经》、《观音经》、《地藏经》、《心经》,是无价之宝,载在大藏中。凡有念经祈福消灾者,须是志诚恳切,身体力行,举心动念,闲邪存诚,礼拜忏悔。斋主若无信心,亦莫起此念头。僧道若无斋戒,切莫起此贪心。偈曰:藏经功德大如山 劝君莫作等闲看
    若无信心休贪望 僧道无戒也是闲
    三乘妙法古今传 开度人天大因缘
    生死海中念佛胜 人天路上作福先

    只知道积累财富 不布施后果如何

    武帝又问:“世人多积财宝,勤加守护,凡所善事,不肯布施者如何?”



    志公答曰:“此人前世,在因地中,布施结缘作众善因,今生得此福报。而今昧却前因,闻说布施作福,心生吝惜。《药师经》云:其心不喜,说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是人受尽夙福,来生必受贫苦。如人下岭,一步低一步。其中复有贫苦者,又有减口斋僧,随喜积福,如人上岭,一步高一步,受尽今生之苦,再生必得其福。
    偈曰:
    施舍恰似井中泉  早期打去暮来填
    待等三朝不去打  井水何曾满出塍”

    乐者太乐,苦者太苦是什么原因

    武帝又问:“世间之人,却有不平。贫者太贫,富者太富,苦者太苦,乐者太乐。是何因缘?”



    志公答曰:“我佛观见其因,才说其法,教人要修。今生富贵者,系他前世,积功累德。现世贫苦者,是他前世,不肯修因。所以贫富苦乐,皆由夙世分定,谁人强求不得也。”
    罗汉偈曰:
    富贵贫穷各有由  夙缘分定莫强求
    未曾下得春时种  空守荒田望秋收
    武帝又问:“富贵之人正好享福,却有短命者;贫苦之人忧愁苦恼,有八十而命长者,如何?”
    志公答曰:“富贵短命者,是他前世,肯修肯舍,虽然布施,不肯斋戒,又好杀生。富贵而短命,是以被杀生灵,俱在阴府呈怨,所以善恶业缘,罪福纤毫无差。如是祸福相连,还他自受,所以今生,正好享福。奈因短命,断他一半福田,以补生灵去了。又有孤贫八十而命长者,是他前世,不肯布施,虽无布施,为人不曾杀生害命。是故今生,注他命长受苦也。”
    偈曰:
    因果分明定不差  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若无罪福报  圣贤岂肯信服他

    供养三宝修福如何做?

    又问:“施饭钟月米,及打盆头米,其福如何?”



    志公答曰:“如此积善,有大利益,亦要信心久远,欢喜不退。若无喜舍,福田也薄。信施难发善心,僧道要知惭愧。戒律云:‘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不易。我食一粒米,耕夫汗淋漓。若然消不得,披毛戴角还。’须知勤事三宝,诵经礼佛,奉报四恩,现生长福消灾,异日同登佛地。”
    偈曰:
    若要开通佛法门  殷勤供佛及斋僧
    如来启教多方便  人间天上种福田
    滴水添河积福多  毫厘施舍感恩波
    不信但看梁武帝  曾施一笠管山河
    罗汉偈曰:  
    朝中宰相与王侯  富贵皆由夙世修昔世为人肯布施  端严相貌佛中求
    不是修来何所得  成道做佛是清修释迦原是皇宫子  观音也是圣女修
    育王不恋皇宫贵  弃位入山吃苦修普劝男女众高贤  切莫悭吝退善缘
    莫教一日官事到  说著官司便有钱唆人结怨罪无边  斗乱两家枉用钱
    劝君息却心头火  何消怒气到官边世上迷人第一蛮  纵有神仙化也闲
    恶求千贯容易得  善化一文真个难肯修之人莫道难  喜舍慈悲不等闲
    眼前保得无凶祸  他时免过铁围关闲饮闲饭养闲身  苦恋奔波不肯休
    山中静坐佛欢喜  闹市场中勿耽留螺蚌修成珍珠子  鳝鳅诰斗日夜求
    蚯蚓尚能知听法  人不修时空错过善人端的似青山  惟有青山不改颜
    你问青山何日老  青山问你几时闲

    注意!这样供僧不如法

    武帝又问:“再有僧道来化,吾则多施与他,不许他到处去化缘好不好?”



    志公禅师答曰:“不好也。我佛启教平等法门,不当一人独自得福。务要普化世人,各发善心,同修福慧,共出苦轮。经云:宁受千家供,莫受一家恩。以此乃是我出家人之愿力也。

    但凡积福,不拘多寡。可量家中之有无,随心而作福。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小恶若为,足以灭身。若论财多而为胜,则富者可作,而贫者永不能种善根。见人为善,发欢喜心,称赞一言,可以同得其福,何况随缘布施者乎!
    古德颂云:
    面上无瞋真供养  口里无瞋出妙香
    心上无瞋无价宝  无挂无碍是真常
    三宝门中福好修  一文喜舍万文酬
    与君寄在坚牢库  世世生生福不休

    有权势者仗势欺人果报

    武帝又问:“天下衙门中,一切办事当差人等,不依公道,倚官为势,吓骗良民,及各乡里中尊长老人、地方绅甲人等,心不公平,不依道理,骗害民财者,有何报应也?”



    志公答曰:“衙门中办事当差之人,恃官骗害民财者,死后罚作山中野兽,见人疾走,惊吓之报。

    他因吓骗良民,而今惊杀报他。又有地保乡绅人等,心不公平、私骗人者,命终之后,罚作牛马猪羊六畜还人夙债,直待还清,再托为人,贫穷困苦,人所贱恶,不得自在也。注:志公禅师(公元418年—514年)俗姓朱,金城(在今甘肃兰州)人。年少出家,参禅开悟。后被梁武帝尊为国师,时常长谈,请志公禅师开示法要。《梁皇宝忏》既是梁武帝请志公禅师与高僧等十人所集。志公禅师于梁天监13年(公元514年)12月圆寂,世寿96岁,敕葬于金陵钟山独龙阜,并于墓旁建开善寺,谥号“广济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4 12:44 , Processed in 0.0941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