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55|回复: 0

想修行作佛,必须在生活中修,不在讲堂,也不在禅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2-11 09: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想修行作佛,必须在生活中修,不在讲堂,也不在禅堂。

    「我想来作佛。」这句话就很不容易,大概五祖一生也没听说过,他来作佛的,他不是来干别的事情。这个一听,五祖心里就有数了,叫他到柴房工作,在那个地方去修行。怎么个修法?只有惠能大师自己知道,五祖知道,这个道场里面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修行确实在生活上,修什么?把烦恼、习气统统放下,就修这个。恢复清净心,恢复平等心,恢复觉悟,清净平等觉是总纲领。我们人为什么不能成就?心不善,不是真心,妄心。真心是清净平等觉,妄心不是,妄心里头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喜欢的、有讨厌的,不平等。要把这个东西修得干干净净,清净心修出来,平等心修出来,然后你就会觉悟。五祖把他放在碓坊里干什么?叫他修这个。他每天在那里干活,人事物就是围绕着他,无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就在这修行。顺境、善缘,不生贪恋,不起情执;逆境、恶缘,有讨厌他、看不起他的、骂他的能忍辱,不生怨恨。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一切人事物,把自己的清净心找回来,平等心找回来,清净平等久而久之自然就生智慧。
      他在碓坊里用功,五祖在那里等着,等到八个月,差不多了,功夫成就了。也就是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也放下了,这叫真修行,不在讲堂,不在禅堂。黄梅这个道场里头有讲堂,一天没去过,有禅堂也没去过,他很老实,他不乱跑,他心是定的。所以,这个道场里面很多地方他没去过,他只知道山门、大门、大殿,再就他的碓坊,别的地方不知道。我们从什么地方晓得?五祖下令叫大家作一首偈送给他看看,神秀那首偈子是贴在墙上的。他听到大家念,听到了,跟别人讲,请他带路,我也到偈子那个地方去拜一拜,去结个缘。这就说明他对于这个道场不熟,说明这个人老实,不是天天逛逛了解环境,他不知道。所以文章从这个地方看,看出他的老实。

      他把神秀大师的偈子改了,惊动了五祖。五祖赶快脱下鞋子把这个擦掉,告诉大家,没开悟。大众心就平了。为什么?怕别人嫉妒,伤害他,这是保护他。所以接着他就巡寮,实际上就去看他。单独看他,目标太明显了,引人注意,巡寮是什么?整个寺庙都看一遍,这叫巡寮。走到碓坊看他在舂米,问他:怎么样?米舂好了没有?舂熟了没有?他说早就熟了,那个话里头都有话的,早都熟了,「犹欠筛在」,还没有筛,这就是还没有人给他印证。这是巡寮的时候,第二次跟五祖见面。五祖在他的碓,舂米的那个碓上,拐杖敲了三下,走了。他知道这三下就是三更,三更到方丈室里面来见他,第三次。到了方丈室,果然是的,因为什么?门都是掩着,里面没有拴,一推就开了。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大彻大悟。说出五句话,这五句就是他的博士论文,让五祖忍和尚印可,给他印证。

      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这一句,就是没有想到自性、真心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的。只是凡人迷了,不知道。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真心不生不灭。真心永远清净,没有染污,染污的是阿赖耶,阿赖耶八个心王、五十一个心所会受染污,真心不受染污。八识五十一心所全是生灭法,有生有灭,真心不生不灭。第三句「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了一句话,可以用它来注解什么叫本自具足。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来具足,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德能,具足无量相好。实在说,没有一样东西是从外来的,你找不到,全是自性变现的,所以见性一切就圆满了,不向外求。今天科学很进步,成就很了不起,居然能够看到阿赖耶的三细相,我相信连释迦牟尼佛也佩服。但是他是藉外缘而明了的,这是知识,不是从内证。内证管用,外缘不管用,用得很有限,有的时候用错了反而惹麻烦,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第四句他说的是「本无动摇」,真心是不动。起心动念是动,分别是动,执着是动,这都在动,动是假的,不动是真的。于是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修定,只有定它就生慧,没有定就没有慧。自性本具的智慧从什么地方透露?要从定。怎么样才能得定?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妄想多、杂念多这个不行,这对修行是最大的障碍,你不放下怎么行?

    摘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五八集)2013/7/12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358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4 16:35 , Processed in 0.1016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