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32|回复: 0

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2-8 16: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

    六祖大师说:“法无顿渐。见有迟疾。”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那一法门相宜,便修持那一法门。且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着。而最重要的,还是戒律的遵守。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生,致有无量的法门。

    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禅、教、律、净、密五派。这在老参饱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的人,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要知道一个话头、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着他的。为什么?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障碍。障碍者,如天空里的浮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则月虽明而不显,水虽清而不现。我们修行的人,如果能体解这个道理,了解自心如秋月,不向外驰求,返照回光,一念无生,了无所得。那有什么名相差别呢?只因无量劫来,妄想执着、习气深重,以致释尊说法,有四十九年,谈经约三百余会。但这些法门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治疗各种众生不同的贪、瞋、痴、慢等,习气毛病。若能远离这些,你即是佛(狂性若歇,歇即菩提;杀盗淫三缘若断即菩提心——《大佛顶首椤严经》)。那有众生的差别呢。古人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也是这个道理。现在的佛法,比较盛行的是净土与禅宗。但一般僧众,都忽略了戒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应特别注意的。禅宗,是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微笑,称为心心相印。教外别传,为佛法的命脉。而念佛的净土,和看经持咒等的法门,都是了生脱死的佛法。有人说,禅宗是顿超的,念佛持咒是渐次的,是的。这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别,实际上是无二致的。六祖大师说:“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我认为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那一法门相宜,便修持那一法门。且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着。而最重要的,还是戒律的遵守。近来有出家人,不但自己不严守戒律,还说持戒是执着。那种高调,是多么危险。心地法门的禅宗,自迦叶尊者后,辗转相传。从印度传到中。。国六祖惠能大师,都称为正法流传,盛极一时。律宗以优波离尊者为首,他承受了世尊的嘱付,要我们末世的众生,以戒为师。在众多尊者后,发扬为五部律。我国的南山老人道宣律师依昙无德部,制疏奉行,称为中兴律祖;天台北齐老人,观龙树中观论,发明了心地;杜顺老人以华严经为主,建立了贤首宗;。远公提倡净土,九祖相承。在永明后,历代祖师,大都以禅宗宏扬净土,水乳相融。虽然诸宗纷起,究竟不离拈花命脉,足见禅净关系的密切了,更可见古人宏扬佛法的婆心了。至于密宗,是由不空尊者金刚智等传入中。。国。经一行禅师等努力,才发扬光大的。但这些都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立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古人说法,大都拾叶止啼。赵州老人说:“佛字我不喜闻。”又说,“念一句佛号。漱口三日。”因此,有一般不识先人的苦心者,便说念佛是老太婆做的事,或说参禅是空亡外道。总之,说自己的是,谈他人之非,争论不已。这不仅违背佛祖方便设教的本怀,且给他人以攻击的机会,妨碍佛教前途的发展,至深且巨。因此,虚云特别提出,希望各位老参及初发心的道友们,再不可这样下去。如果再这般下去,便是佛教的死路一条,须知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道理。学佛的人,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等。念佛的人,亦应了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要认识自性净土,舍妄归真,勿得向外别求。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种真理,随他说禅也好,谈净也好,说东方也去得,说西方也去得,乃至说有也可,说无也可。到这时,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了义。个性弥陀,唯心净土。当下即是,那有许多葛藤。古人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如能这般做到,断除妄想、执着、习气,即是菩萨、佛祖,否则还是凡夫众生。念佛的人,也不应太执着。否则,还成了毒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因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深厚,妄想难除,故借这一句佛号,来做个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则妄念自除,净土自现,何须他求呢?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4 16:42 , Processed in 0.0934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