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9|回复: 0

入笼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0-23 11: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入笼计


    ◎朱果翔讲于万佛圣城大殿

    2017年2月1日星期三晚


    宣公上人、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大家晚安!弟子法名朱果翔,今天轮到我来学习结法缘。前几次是练习报告百丈禅师《丛林要则》,总共二十条,已经报告了十九条,今天报告最后一条,这一条要则是:“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最后这条把它完结了,接着还有点时间,因为我也没有其他的内容,就说最近别人结法缘的题目,怎么来对治脾气、瞋恨。将别人报告过的,再来复讲。还有时间的话,就讲一点别的题目。


    第二十条:“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这个“慈悲” ,可是说各个宗教都讲慈悲,释迦牟尼佛说,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也都有本具的慈悲心,只是我们的业力、我们的贪瞋痴把它障住,所以这个慈悲没有完全表现出来。


    师父住世的时候,有一位新受戒的法师,他到了译经院,去那边管理,有信众到那边去跟他学习,他就介绍人家来万佛圣城住。因为后来我们发现,怎么不断地有人并没有经过申请的程序就要来住,所以向师父报告,师父就问他:“你怎么叫这些人来万佛圣城?你是凭什么?”他说:“师父,我是凭慈悲心叫他们去的。”


    所以这一个故事,他讲的是从他的慈悲心来做这件事情,但是每一个道场有它的规矩,要去遵守,不是说纯粹从慈悲心,就可以忽略规矩与程序。后来他不在译经院,转到九号公路道场去,有一些流浪汉和陌生人,去那边学打坐;打坐完了,就在那边留下来住,师父知道以后,对他这种做法,也是有所责备的。


    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慈悲利益众生是对的,但是要按照规矩来。比如说我们一面参禅,一面要持戒,念佛要持戒,行这个慈悲行也是要持戒。所以从我们佛教徒的立场来讲,要持戒来修慈悲行,最好还是按照戒律,或者遵照菩萨戒来做人处事。比如说今年2017年我们有可能会传菩萨戒,这是一个实践慈悲的手册和指导原则。那么第二十条“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就这样初步地做一个报告。


    接下来,就说假如慈悲没有做好,当然很容易就瞋恨。前几天有人报告,说他有时生气,容易发大脾气,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他这个年轻人,也很难得在台上这样报告,他才二十岁。他就讲说,应付个人生气的方法有七个步骤,第一个是认错、要原谅对方、最好当面认错、不要用电子邮件;写电子邮件的时候也不要用那种表情的符号……等种种方式。这都是不错的方法,他愿意用来对治自己的瞋恨和发脾气的方式。


    另外一个坐在现场七十岁的西方人,听他这么讲,他就说他有另外的办法。从他七十岁老人家的观点,他认为要处理容易生气和瞋恨心的办法,就是经常打坐,打坐时要观想自己充满了慈悲心,经常让自己的慈悲心不断地增长。在有这个慈悲的基础的时候,假如这个瞋恨心起来,自然就可以把它看清楚了,将它化解了。


    这是最近有两位报告过的,他们处理瞋恨心、生气的方法。


    在这之前有一位十岁的小女孩,她报告她自己个人的经验,她就说,有一天,她跟爸爸妈妈到君康素菜馆去吃饭,看到一本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面讲,说假如你容易生气,容易愚痴,脾气不好的时候,只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瞋恨心自然就没有了,就不会生气,看了这本书她就有了印象。


    有一天,她在家被父亲责备,骂了她,她就跑到楼上去,跟她父亲怄气,僵持不下,她不下楼、不回应、也不下来吃饭,什么都不要,她就是很生气。这时候她突然想起来在君康看到这本书,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瞋恨心自然就会没有了,她就想试试看,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才几分钟之后,她原来生气的心就化解了;而且她就想父亲给她吃、给她住、提供她教育,假如没有父亲的话,她今天是一无所有,怎么可以对父亲这么生气呢?所以她念观世音菩萨一下子之后,就下楼跟父亲道歉。


    她在佛殿这边讲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以上这三个方法都好,法无高下,只要哪一个与自己相应、对自己有效的,就是第一法门。但是前两个方式大部分是要靠自力,第三个方式是靠他力。这个十岁的小女孩,她能够这么快,把她的瞋恨心化解了,就是因为在〈普门品〉里讲的,“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前两个例子是靠自力,第三个是靠佛菩萨的威神力,所以这个方式比较殊胜,当然也要自己愿意念才可以。假如我们自己愿意念佛,愿意生起这个信心,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自然而然一切困难都可以遂心如意。


    还有一点时间,就报告有一次我与几位同学讲到,达摩祖师来中。。国的时候,有一只很可怜也很幸运的鹦鹉,被关在笼子里头,那么,它就希望出来,在那边看到达摩祖师走过来,就问说:“什么是‘出笼计’ ?”“出笼计”?大家都听过这个故事了,那么达摩祖师就教它方法,只要两腿一伸,两眼一闭,就可以出笼了。


    我们讨论说,您假如没有那么幸运遇到达摩祖师,那么就会一直被关到笼子里头,笼子好比是我们三界的牢笼;那不如我们先来研究什么叫“入笼计”,研究我们当初是怎么会进到这个笼子的?有的同学就讲说,这鹦鹉啊,贪吃,所以就会被抓起来,大家觉得对,那贪吃是原因之一,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因为只有贪吃的话,别的鸟也贪吃啊,为什么人家不去抓麻雀?不去抓其它的老鹰,就要抓鹦鹉?啊,那是因为它也很爱漂亮,所以它身上的羽毛特别漂亮;这个主人就喜欢一天到晚看它漂亮的样子。


    所以贪好吃的,就是有所求,假如我们违反“六大宗旨” ,有所贪,有所求,就容易入三界的牢笼。有所求之后,我们就会想要拥有它,想据为己有,这也是第二个容易入笼的原因;比如说,有美丽的身段啊,拥有好的东西啊,把它据为己有,这是第二个入笼的原因。有的人说,那么我是知足常乐,不再贪了,这种情况可能是已经贪够了,目前拥有的够多了,希望继续保持这个所有权;好像一个员外,说我知足常乐了,这种情况下,他会很可能还陷在色界里头。除了这两个原因,那么把所拥有的统统都舍掉,都不想拥有它了,可能留在非想非非想天,什么都不求、什么也不拥有;可是他突然动一个念头,想要讨好某一个人,或是动一个念头,说我其实很能干,可以有一番作为,就把原来舍掉的执着又捡回来,这时候可能掉到无色界里头去了,这是第三个入笼的原因。


    以上是一只鹦鹉的故事,也许如法,也许不如法,不过讲出来,当一个笑话供大家做参考。


    【编注】恭录自“万佛圣城中文官网”之“法语缤纷”单元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17:21 , Processed in 0.0959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