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1|回复: 0

大安法师:本具无价明珠,不能再去乞讨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0-17 1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安法师:本具无价明珠,不能再去乞讨了

    俾令“循乞穷子,亲见衣里之明珠”。


    ——《净土生无生论》


       


         《净土生无生论》的每一章都贯穿着“心具心造,心作心是”的道理。“心具心造”,乃天台教观的特点;“心作心是”,乃净土的核心理念。每个偈子都贯穿着这样的基本原理。


            天台讲的“三谛三观”,“三谛”就是所观之境——一境三谛,真谛、俗谛、中谛;“三观”就是“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


            它不是次第,而是一心,就是以“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宗旨,而来发挥每一章的法义。



            发挥这个法义的目的是什么?俾令“循乞穷子,亲见衣里之明珠;旅泊孤客,还归本有之家乡”。


            我们这些众生就是穷子——舍父逃逸的穷子,这来自《法华经》里面的穷子喻。是说有一个人,本来是大富长者唯一可以继承家产的儿子,却舍父流浪,回到城里也不敢认自己的父亲。


            并且这个人有很强的自卑感,所以就到外面去乞讨,去打点小工,维持艰难的生活,就是这么一个“循乞穷子”。


            我等众生就是这穷子,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大富长者父亲。由于不敢认自己的父亲,我们就去打工、乞讨、流浪。


            穷子得善知识的开显,“亲见衣里之明珠”,这也是来自《法华经》的一个比喻。他在一个亲友家喝酒,喝醉了。亲友有事要出去,在走之前,将一颗价值连城的摩尼宝珠系在他的衣服里面,送给了他。这个人不知此事,起来后四处游行,为生计勤力求索乞讨。



            后来这个亲友看到他,惊呼道:“你怎么成为这个样子?衣衫褴褛,你不知道你本身就是大富啊?”他说:“我哪里是什么大富啊?”“你衣服下面就有价值连城的宝珠啊!”他掀开一看,果然明珠还在,但却是做了乞丐很多年,可冤枉了。


            这是比喻我等众生都有佛性,却怀宝迷邦。有无价的如来藏性,我们却遗失了,在三界里面作浪子,作穷子。


            所以,这些四依大士、祖师大德乘愿再来,就是告诉我们本具价值连城的明珠,不能再去乞讨了。



    问:师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间,念佛号时如果心里不起念头,很快就打瞌睡,脚都走不动了。所以只有不停地想东想西才不犯困,才能继续边走边念佛。请问,这是业障吗?怎么解决?

    大安法师答:“不打妄念,就会打瞌睡,脚就走不动”,这是业障。昏沉是病,妄念也是病,而佛号是药。病起来了,要以佛号来收摄,不能用妄念来对治昏沉。

    所以在念佛当中不能想东想西,唯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把这句佛号以全身心去念,与佛号相应,就不会犯困,就可以行走得很轻快。

    念佛是以一念摄万念,就是以一个念头摄住所有的念头,这叫万法归一。

    宗门下常常参一个话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万法归一”——妄念归到佛号,如果能将佛号念得“能念所念”打成一片,回归真如自性,真如自性也本体自空,处无所处,就能体会到本地风光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18:48 , Processed in 0.0993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