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1|回复: 0

依《饬终津梁》及临终三大要论议助念用四字还是六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7-11 15: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依《饬终津梁》及临终三大要论议助念用四字还是六字



       一场助念如果始终四字佛号念到底或者六字佛号念到底,末学觉得都有失偏颇,我们细读《饬终津梁》,品味一下祖师之意。《饬终津梁》是李圆净居士编写,由印光法师鉴定的 ,文中的临终三大要由印光大师亲自主笔的。

        这是一部指导助念的著名文献。文中对助念过程中是用六字还是四字。他是考虑病者信仰情况以及病势的不同阶段来决定的。而不是一味的四字或一味的六字。

       如文中“病者平时未尝念佛,至临命终时不生反对,即具超升资格”,然后助念人员要“察其病势轻重缓急如何。若其势轻而缓,则起头念香赞,用木鱼引磬,继念大悲咒往生咒等,心经弥陀经等,然后正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看,首先病者平时未尝念佛的,还得“察其病势轻重缓急如何。若其势轻而缓”,在病情较轻阶段,助念人员是以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主的。而且这时还可附以诵弥陀经来摄受病者,因他此时神智较清晰,听闻弥陀经会让他产生更强的愿往生心。而此时念“南无”是给病者一个念念“南无”的机会。

       为什么要重视“南无”这个机会呢:

         看善导大师的解释:【《观经四帖疏·玄义分》显此义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这六字释是善导大师很有名的开示。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开示的话,与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六字释开示的话不谋而合。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是机法一体,机就是众生,法就是弥陀。南无是众生归命之念,阿弥陀佛是法藏菩萨发愿要以名号救度众生的法,所以众生归命一念,便可以契入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众生的愿海之中。因此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救度南无之机,南无的对象是阿弥陀佛,所以南无是机,阿弥陀佛是法,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机法一体。那么南无之机,归命阿弥陀佛之法,所以是具足信、愿、行的,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所以在病者这时轻缓时,比较清醒时,给足他“南无”的机会。

       另文中莲池大师的一段开示也考虑了病人信愿是否具足而指导其念六字或四字

    “将家事处置了却,放下万缘,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刻刻不忘,自然业障消灭。业障既消,自然夜卧安宁,身心康健矣。念佛人要发愿舍此恶世,生彼乐邦。(示病人)

      若平日于念佛法门信得及,便可心目内照,四字佛名,历历明明,无间无断”

        又书中印祖临终三大要中开示:

    “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

      此段是印祖依据观经下品下生文而给予的开示。下品下生文十念称名就是指的是“南无阿弥陀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下品下生原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那么什么时候用四字称念呢?应是在病者特定情况下,临终三大要中讲:

      “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从此句起一直到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

       这阶段是特殊阶段,病者是若“病尚未至将终”。的时段。

       病人没有好的可能了,马上要气断了,此时病人的气息会不够用。心力不足,所以印祖说此时要四字为宜。即便如此。印祖还强调,初起时,要念几句六字。为什么这么强调,祖师尊重经典十念六字称念必得往生。为什么没有说非得念十念呢。实际上祖师最清楚了,念一声即得往生。

       前文引用印祖开示己经提到此了“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

       祖师这种知和信是我们凡夫无法相比的,深知一声就往生,所以印祖强调初起念几句六字。然后四字称念。这里到底念几句六字,那就是助念人员现场自己把握了。尊重经典故,十念相续足矣。

       所以在病人即将咽气这个特定的阶段,以四字为宜。念几句六字。祖师即尊重了经典,又开了方便慈悲。

       好多助念团四字一直到底的,只是注意了“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即忽略了若病尚未至将终,这特定阶段的提示。也忽略了病者不同病情阶段的处理。同时也忽略祖师要求的“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

      其实一篇指导文中,每一句话所确定的行为指导法则,都和前后文语义有密切联系。有他特指的适用范围。如本文中“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就是在前文中“若病尚未至将终”所限定的时段内。如果我们忽略了前后文义之关联,极容易断章取义。

       假如不是此意的话,如果不分这些情况,所有的情况下只能四字称念,那么印光大师在鉴定《饬终津梁》文稿时为什么不把前文多次提及六字称名删掉呢。而且印祖本人在临终三大要文中亲提“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以上是临终人咽气前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四字或六字。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助念团接助念任务时,人己咽气几个小时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念几字好。末学建议在以下两种场地死者家里或者殡仪馆还是念六字为好。为什么?

    人己咽气,不存在死者气息不够用的情况。至于心力不够,更不存在。为什么?此时死者眼、耳、鼻、舌,四根己断,身根也渐渐消融,趋向一根——即意根。此时死者心识感知能力远超普通人。愣严经讲,心本为一,一个正常人是一分为六来用。人死时六又合而为一。合为一的时候心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体会,一个盲人,他眼根坏了,可功能没消失,一定转移其他根上,有的盲人耳朵强人常人,有的盲人手触觉强人常人,你说现在人死去了,几乎就剩下一个根了,即意根,你想想他的意识能力有多强,别说你念六字,十字二十字也比我们强多了。所以此时不用担心他能不能有心力念的问题。

       这时在这两种场地念六字洪名,一是给死者充分南无的机会。如前文:【《观经四帖疏·玄义分》显此义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给足死者这个称名必生的机会。另外也充分考虑给这两个场地其他众生充分南无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如理如法的称名的机会。

    为什么要称“南无”?我们现在的有情为什么要称“南无”?我们在未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前,都需要南无。你在能即下圆顿无别地运用之前,你一定南无的,你没有南无是不行的。所以十方诸佛亦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很多人都读过很多真言,在阿弥陀佛真言之前都有“南无”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就等觉妙觉都需要南无的,他回归之彻底的善巧,远离戏论的善巧法则。

    首先说在家里面助念,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可能大部分不信佛。如果这场助念从头至尾都是四字称念,那么再场大部分不信佛的家属就可能进入一个误区,以为念佛就是念这四字。这就把他们推入了印祖所说的两种情况中:

    “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

    “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佛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

    我们这场助念即是救度死者,更是向大众弘法表法的过程。所以一定要给这些人南无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如理如法念佛的机会。

    第二个场地,在殡仪馆,这个场地我觉得更应该念六字洪名。这个场地更特殊,大的殡仪馆,每天接待死者几百人,每天在这里的死者家属远比在家里多,另外每天不知有多少离体的中阴身死者,这场助念就是一个小法会。一定会有很多中阴身的众生来到这个助念法会现场,而这些中阴身众生大部分都是不信佛的,他们到了这里听了开示,再念上一句六字洪名就得往生,依善导大师六字释,称念必得往生。

    所以在殡仪馆这个场地以六字洪名助念是弘法表法最好的机会。可以帮助更多的众生。

    以上这些是末学学习《饬终津梁》的一点体会和个人卓见。供助念的菩萨大德参考。


    这个教法什么时间都可以修,不仅是早上。希望大家每天早晨、晚上或抽出任何一个时间去实践十念法。安心与不安心的人用这个方法都很省心,不费时。十念法真正将系念思维与称名结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修行模式。若心中不忆佛而口念阿弥陀佛,会在妄想中不断地想种种过去的习惯,大部分时间都浪费了。佛以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在一切众生依正二报中全方位显现,我们忆佛念佛如香熏染,与佛相应。但若不配合以实践,往往就会念着佛打着妄想。若忆佛习惯了,口称佛,心忆佛,心念与口称相应,就是完整的念佛修持方法。再加上我们放弃对习惯、顽疾、恶习的固执,忏悔自身妄想与业力,以忏悔作为辅助;乃至行种种善缘,孝敬父母,持戒精进,植众德本,以福德作为辅助。这样来作净土行人,在口称佛、心忆佛、忏悔业障、积累福德四个方面都做到了,就很完整,也十分有意义了。

    摘自《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慈法法师讲授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7 11:58 , Processed in 0.0964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