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1|回复: 0

印光大师: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6-26 14: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印光大师: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

    导读

    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当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难详读详记;但于心中常常存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倘只在事相上讲究,虽一戒不犯,亦未能称为持净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难矣。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戒经中之要义。后世钝根人,宜于此著力,则方为契理契机。

    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众生入道,均视宿因如何,若欲尽人皆遵佛化,断无此好因缘,只可随缘尽心、随分随力而为劝导。礼佛时,当如亲对佛作礼想,则可灭无量罪,增无量福。

    复峄县宋慧湛居士书

    (民国二十二年)

    佛教以孝为本,大乘经多有发明,其最显豁详悉者,有《佛报恩经》、《地藏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梵网经》。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

    众生入道,均视宿因如何,不但痴傻之人难以教化,即大聪明、大学问人,或更不如痴傻之人,尚能少种善根,不生毁谤。我等但随分随力而为劝导,若欲尽人皆遵佛化,断无此好因缘,只可随缘尽心而已。

    戒为一切善法之根本,当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难详读详记,但于心中常常存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倘只在事相上讲究,虽一戒不犯,亦未能称为持净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难矣。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以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此皆以心未能完全与天理吻合为过,非此等人,所作所为,尚有过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戒经中之要义。后世钝根人,宜于此著力,则方为契理契机。

    礼佛时,当如亲对佛作礼想,则可灭无量罪,增无量福。进之,则当依《十要》“礼佛偈”作想,则更善矣。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愿生西方,须以菩提心为本,则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愿生心,无菩提心,则功德微劣,难登上品。

    恭录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篇》卷上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7 04:41 , Processed in 0.0893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