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38|回复: 0

印光法师对可达念佛三昧的一个重要方法的亲身实践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5-31 13: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印光法师对可达念佛三昧的一个重要方法的亲身实践


    与谛闲法师书


    光自出家以来,即信净土一法。但以业障所遮,二十年来,悠悠虚度。口虽念佛,心不染道。近蒙法师训励,誓期不负婆心。无奈昏散交攻,依旧昔时行履。因日阅十余纸净典,以发胜进之心。


    我自从出家以来,就相信净土法门。但因为业障所遮,二十年来,悠悠泛泛,虚度岁月。口里虽然念佛,心却不染法道。近来承蒙法师你的教诲勉励,立誓期望不辜负你的慈悲婆心。无奈昏沉散乱交相攻伐,依旧还是过去的老样子。因此每天阅读十多页净土宗的典籍,来发起胜进之心。


    至宝王随息法门,试用此法,遂觉妄念不似以前之潮涌澜翻。想久而久之,当必有雾散云消彻见天日之时。又查文类,圣贤录,皆录此一段。因悟慈云十念,谓藉气束心,当本乎此。


    看到飞锡大师的《宝王三昧》中的随息念佛法门,就试着用这个方法来念佛,于是觉得妄念不像以前那样潮涌澜翻。想来久而久之,应当定有雾散云消,彻见天日的一天。又查到《乐邦文类》,《净土圣贤录》,都收录了这一段文。因此明白慈云忏主所说的十念法,说到凭藉一口气来收束心念,这个根源应在此处。


    而莲宗宝鉴亦载此法。足见古人悬知末世机宜,非此莫入,而预设其法。然古人不多以此教人者,以人根尚利,一发肯心,自得一心。而今人若光之障重根钝者,恐毕生不能得一念不乱也。故述其己私,请益高明。当与不当,明以告我。


    而《莲宗宝鉴》也记载了这个方法。足以见到古人预先知道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不依这个方法,不能入道,而预先施设这个方法。然而古人大多不以这个方法教导他人,因为那时人的根机还很利,一发乐意念佛的心,自然得到一心不乱。而现在的人,像我这样障重根钝的人,恐怕一生也不能得到一心不乱。所以陈述自己的私见,请教于见解高明的(法师您)。确当与不确当,请明白告诉我。


    光又谓只此一法,具摄五停心观。若能随息念佛,即摄数息念佛二观。而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瞋恚必不炽盛,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又即势至都摄六根法门。


    我又认为,只这个方法,具足收摄了五停心观。如果能够随息念佛,就收摄了数息观、念佛观。而摄心念佛,贪染心渐渐可以断绝(不净观),瞋恚也不会炽盛(慈悲观),昏散一除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以破除了(因缘观)。又是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的念佛法门。


    愚谓今之悠忽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记数,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决定难成三昧。


    我认为现在悠忽散漫念佛的人,似乎不合适令他们依照这个方法。恐怕他们因为不记数,就成为懈怠。而有肯用心念佛的人,如果不依照这个方法,决定很难成就念佛三昧。


    法师乘愿利人,自虽不用,当为后学试之,以教来哲。若是利根,一七二七定得一心。纵光之昏钝鲁劣,想十年八年或可不乱矣。



    法师您乘愿再来,利益他人,自己虽然不用这个方法,应当为后学之人试一试,以教导后来聪明有智的人。如果是利根之人,一个七日、二个七日,定能得一心不乱。纵然像我这样昏昧愚钝根机低劣的人,想来十年、八年,或许可以得一心不乱啊!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6 19:06 , Processed in 0.1175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