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18|回复: 0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19-11-22 15: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者,随已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 91页与陈锡周居士书)
    生极乐者为什么还要常念三宝?《华严经•十地品》,地地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况初生彼土之人乎哉。生彼国者,常念三宝。彼虽已是僧,犹有上位之僧,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岂无俗,便不可立僧之名耶?僧者和合为义。心与理和,心与道合,两无差别,故名为僧。又清净为义。贪嗔痴等杂念妄相,了不可得,戒定慧等功德利益,具足圆满,是名真清净僧。《华严经•十地品》,地地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况初生彼土之人乎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 812页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为什么说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知有弥陀圣号,遇境逢缘,便能提起。如陈企被所杀之怨鬼见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现,因兹毕世念佛,临终往生。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善根。何以故?以由知故,遇境逢缘,便能提起。如陈企被所杀之怨鬼见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现,因兹毕世念佛,临终往生,且能归而叙述前因,亲现生西本身妙相。使先未预闻,则便被鬼夺命,永劫沉沦矣。所以观经三福,初则世善皆堪回向;及至九品,末则狱现尚获往生;至于一心不乱,妙观圆成,证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须言矣。是知净土法门,普摄群机,了无弃物,猗欤大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 802页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4 03:36 , Processed in 0.1142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