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21|回复: 2

祸莫祸于多心-净慧法师网络问答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27 19:0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139

    主题

    305

    帖子

    2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以戒为师证悟为本

    积分
    2717
    发表于 2017-8-14 06: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四十问:“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此偈源于《菜根谭》这本书,为明末一位隐士所著。“菜根谭”的含义,喻为咬得菜根,是人能吃千般苦,自然当得万事成。此偈全义,为“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事少之为福;唯平心者,始之多心之为祸。”
    对此偈义,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儒教的人,会理解为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的境界,事务缠身苦于心,方知少事才是福;人心静时才觉得,没事找事为祸端。道教的人,会理解为一日清闲一日福,一日无事活神仙的境界,逍遥自在是真福,俗事一件为心烦;平心静气方可道,凡心一念祸及身。佛教的人,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佛教文化来理解,即从名相思维上,理悟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境界,身心安稳大福报,不结俗缘结法缘;时处清净少魔扰,妄心一念业现前。另一方面从佛教义理来理解,即从修行证悟上,明了“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的境界,清心无染自来福,定境能观物外闲;明月入空白云障,法中无我业习断。
    当人淡泊明志,才能志存高远;达人修养身心,才悟贤德境界。可在尘世间,物欲横流为时尚,纸醉金迷是追求;大义道德少人守,方显国学百家坛。平常人生,饮食男女,情欲欢欣,生产事业;家庭生活,平常现实,本来面目,无可厚非。可是,人须升华境界,开阔达观胸怀;弄清人生意义,才有圣教同音。依宗开导善化,文化相融传统;唯佛教法了义,直指实相真谛。2015/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1

    主题

    8970

    帖子

    3035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70
    发表于 2017-8-14 1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1

    主题

    8970

    帖子

    3035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70
    发表于 2017-8-14 1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2 03:20 , Processed in 0.1072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