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成佛前的经历
16岁时,与表妹耶输陀罗结婚,后生有一子名罗睺罗,这一时期,过着奢华而舒适的生活。 19岁多次出游,看到人间各种不同的痛苦,而且无论是谁,无论贫富,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最终命运。释迦牟尼始终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任何瞬间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 29岁,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的安逸生活,离家寻道,经过6年的艰苦修行,仍无法找到解脱之道,放弃苦行。 35岁,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以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以此思索,构成四谛说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即苦谛(人生皆苦)、集谛(苦之原因)、灭谛(彻悟苦的原因,达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谛(通过修道达到“涅槃”的途径)人们通过修行、断惑、涅槃,最终成为阿罗汉(“不生”的意思),而不再堕入人世的轮回。 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 乔达摩, 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本为迦毗罗卫国太子,他是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
联系人:静静
联系号码:0594-2625230
地址:莆田市秀屿区国家木材加工区4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