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g315 于 2024-5-30 07:54 编辑
末法乱象:大家要留意! 外道相善 乱菩萨法 附佛外道文章 相似佛法文章 伪经的散布 =>1.《高王观世音经》依《续高僧传》所载,实有如仁者所举诵持得以免死之公案,唯明朝莲池大师判为伪经 2.印祖曾开示:《高王经》是伪经。 言己开悟(说自己开悟证果) 好喜神通 私讯教密,缴交费用 轻视戒学 好谈高玄、解脱、证悟境界 不重实修 不喜低调(爱夸自身经历,不讲出来怕人不知道) 面对他人指正缺点,一定发怒辩解 八风不袭像极修行人,八风一袭变回普通人 污蔑祖师大德 严重曲解佛义 赞叹淫怒痴、五欲乐的言论 妄大自尊 轻言初学 诋毁楞严、排斥楞严 ////////////////////////////////////// 净空老法师:《高王观世音经》,请问是真经或是伪经?
这位同修问:「《高王观世音经》,请问是真经或是伪经?」
答:古大德说这个经是后人伪造的,不是佛说的。你喜欢念也可以,总而言之,都是劝善,不是教你作恶的。假如你真的有智慧,为什么不去念《普门品》?为什么不去念《华严经》观世音菩萨这一章经?或者是《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华严经》跟《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这两章经文都有单独流通,合《法华经‧普门品》,叫「观音三经」。这是真实的,决定不是虚伪的,为什么不念这个?这是给诸同修自己去选择。 ////////////////////////////////////// 寂心师父回答维一菩萨的发问 94年4月3日 《高王经》者,全名《观世音救生经》,又云《高王观世音经》。依《续高僧传》所载,实有如仁者所举诵持得以免死之公案。唯明朝莲池大师判为伪经,盖佛门中所谓〝经〞者,须由佛亲自印可方名为〝经〞。观其缘起,乃从梦境中所得,故其真伪尚有待考证。 所谓佛法当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感应,有十分恭敬即有十分感应。然而并不能徒以感应之有无,来判断经典之真伪!尤其<玉历宝钞>乃道教典籍,其欲假扥梦境而贬抑佛法真经之意图甚明,<普门品>诵持之功德,感应录中案例多如牛毛,仁者不需怀疑。 ////////////////////////////////////// 如何正确处理伪经
日期:2016/3/910:39:00
《净土》杂志2015年第5期
读者:
拜阅祖庭公布的伪经目录,列有《高王观世音经》。印祖曾开示:“《高王经》是伪经,诵之仍复功德不少,以佛名号甚多故。此经于六朝时已流布,真通佛法人不提倡。然欲俗人种善根,亦不力为阻止也。”净宗祖庭将是经列伪,禁止流通,于当今末世燃大。法。炬。然恐如吾等下愚者,不明就里,立将是经焚毁,余灰若不按祖教而妥置,随风扬或抛掷秽地,则好心变作坏事,罪莫大矣!
是以特作不情之请,祈法师略作开导。
编者:
时下伪经流布,广大信众难辨真伪,反而争相助印传播诵读。为扶正视听,东林祖庭网站公布了若干伪经书目,这对遏制伪经流布,净化佛经流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正确知见的引导下,信众得以顺利修行。
对于伪经,我们应该持中道圆融的态度,视其内容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今摘印祖法语以飨读者。
对充斥歪理邪说的伪经是没有妥协余地的,见之必毁。如《慧命经》,印祖曾就此开示过:“《慧命经》,系清初魔民柳华阳所著。彼出家为僧,而种性邪谬。故引佛经中文,一一皆以己意妄会,以作炼丹之证。有不便者,则改其字句,而且又自为注。其意欲人以己为千古第一高人。而一班无知无识辈,为之刻板,私相授受。恐明眼人知之,则殃祸不浅。凡看此种书者,皆邪正不分之流。若具眼者见之,当即付之烈火,以免瞎天下后世人之正眼。《仙佛合宗》,其诬谤佛法,比《慧命经》为更甚。夫欲炼丹,即以己炼丹家之言论倡导即已。何得挽正作邪,作掩耳盗铃之计。引人之言而不依人之义,既慕其名而反恶其实。岂非丧心病狂,求升反坠乎哉。”(《增光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郦隐叟书》)
对内容不违佛理,且诵之能消灾、增福增善的伪经,亦不应力加阻止。比如《高王经》,印祖开示曰:“《高王观世音经注杂记》一纸十三行,云栖大师担荷法道,深恐后世无知,效尤作伪,故作是说。非云栖未阅《法苑珠林》等书,而冒昧言之也。此经无文理,乃确论也。有功德者,以尽属佛菩萨名,念之自能消业障而增福慧矣。菩萨随众生之庸常心,故梦授此经。若专门研究佛学之士,自有一大藏经在,何须致力于此?”(《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对有佛名的伪经,俗人诵之不妨,因之可种善根故,但真正明理的佛教徒不提倡诵读伪经。印祖开示:“此种伪造经,按理,念之尚有罪过。不过彼等以至诚心念,亦不能说全无功德,但只得诚心之功德,盖小之小耳。曷若念佛念《心经》之为愈也。念佛念《心经》,功德如大海。念伪造经,或有一滴,或不及一滴耳。”(《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李仲和居士书》)
伪经自是不该继续流通,若要焚烧处理应谨慎。余灰当按祖教而妥置,若随风扬或抛掷秽地,则好心变作坏事,罪莫大矣!其中有佛菩萨名号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