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1|回复: 0

慈师开示:随顺佛愿念佛主题不能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0-14 09: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慈师开示:随顺佛愿念佛主题不能丢


    所以我们如果不喜悦了、沉重了,就要反省自己——一定是没有念佛,没有随顺佛愿,没有随顺佛力,没有随顺性德之力。我们做了违性、违佛愿,丢失主题的事,就开始费力了。这是一个省力的成就!安住与随顺,我们就很省力,就活得很精彩。这个精彩是因为我们顺性、顺佛愿、顺无为而至的善巧,使我们得到了安心与安住。这样在生命中我们就舍弃了造业、沉沦、挣扎、贪欲的沉重以及攀比的迷失,你的意识法界充满了空净的、光明的、广大的喜悦,人就开始有智慧的快乐、慈悲的快乐、方便的快乐、无染的快乐、随顺到达彼岸的快乐、自利利他的快乐、不再纠结迷失的快乐,你会有种种喜。那些苦你马上就可以觉悟它、审视它、超越它——在种种苦缘中你能迅速觉悟,了解这个苦是背性的、背愿的、造作的,是自业他业共业纠缠不清的一种沉沦与迷失,不是念佛人所需,是迷者愚痴者恶意相加的一个成就。

    所以我们对自身不会有恶意相加,对他人也没必要恶意相加,造成自他伤害。这样我们在念佛法门中就有自他二利的方便,皆是随顺佛愿而成就。我们就有轻松广大的修行模式或主题模式了。在这一生中,念佛是我们的主题,往生是我们的主题,离苦是我们的主题,简单是我们的主题,轻快是我们的主题,自利利他是我们的主题。那些庞杂、迷失或纠缠不清的事情,都交给你往生以后再来处理吧!现在不要做,你没有那个力量,没有那种游泳技术在这里面就会被淹没掉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先得以自在力,再来这个娑婆世界纠缠就没问题了,你现在纠缠不起!

    所以说我们要有一个明智的选择、智慧的选择、慈悲的选择,悲悯自身悲悯他人的选择,我们就会选择念佛作为主题的生活,往生彼国的主题生活,安心的主题生活,无染的主题生活,做一个省力者。我们真正来作为念佛人,尽此一生,就这一个主题。虽然有些业习的依附,就像一条河流也会有些污水流入,但你不要理它,直直地回到大海就好了。不能说有一些污水就不流了,你直直地流淌下去吧!回到大海你就知道——若净水,若浊水,若河流水,若其他水,一旦回到大海都是清净水。我们就得以极大方便。因为大海能包容我们所有的业与业相,使我们咸同一味,皆得诸佛智海无尽宝藏。我们这样的一生就够精彩了,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师长,对得起国土,也对得起自身。



    摘自《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慈法法师讲授





    我们在学习佛法中与进行世间种种作为中,每个当下就是真实,每一个当念就是真实,每一个言说就是真实。此“真实”是我们对每个当下当念的作为、言说、意识不予增减,不予垢净,不予来去,不予大小——其本来面目就是真实。人每时每刻活在真实中,但因为我们的妄想执着、分别执着、烦恼执着、所知执着、身份执着,造成了脱离真实的一个“妄”的结果,造成了所谓的三界与娑婆世界。所以一切违性的造作给我们带来了负面作用,这个作用即是苦、烦恼。不论三苦、八苦,种种苦,都是对违性或逆性的别称。

    摘自《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慈法法师讲授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20:34 , Processed in 0.1089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