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97|回复: 0

憨山大师:苟能透过目前,逆顺关头,则圣人不在三代,今古不离一念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0-12 16: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憨山大师:苟能透过目前,逆顺关头,则圣人不在三代,今古不离一念矣

    来源:《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四


    示刘平子


    向道不难,而难于发心。道不难学,而难于外求。道不难会,而难于拣择。道不难入,而难于自足。道不难悟,而难于求糸[mì,微小]。学道之士,于此一一勘破,不被人瞒,心旷神怡,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独步,此之谓糸通之士也。


    “性相近,习相远”,此语直示千古修行捷径。吾人苟知自性本近,唯因习而远。顿能把断要津,内习不容出外习不容入,两头坐断,中闲自孤。自孤处,正谓如有所立卓尔。若到卓尔独存之地,则性自复。


    子舆有言:“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虽然亦有心未尝不求,而问学不明者,何也?病在不放之放,求而不求,依稀仿佛,视之为匹似闲耳。苟知不放之放,则自不放。求之无求,则为真求。子舆氏见性明心,单传直指处,唯此而已。有志向道,以此为准。


    道在日用而不知,道在目前而不见。以知日用而不知道,见目前而不见道。非道远人,人自远耳。故曰:道在目前不是目前,法亦不离目前,非耳目之所到。苟能透过目前,逆顺关头,毁誉境上,不被牵绊,横身直过,如此用心,则圣人不在三代,今古不离一念矣。有志向道,初发心时,便从此入。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20:29 , Processed in 0.11263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