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2|回复: 0

布施波罗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0-10 1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布施波罗蜜


    ◎ 宣化上人


    昔于众生起大悲 修行布施波罗蜜

    以是其身最殊妙 能令见者生欢喜


    这四句偈颂是讲布施波罗蜜。波罗蜜译为到彼岸。凡是事情做完了,或者成功了,都叫到彼岸,这是印度当时的辞语。


    为什么要布施?因为众生有六种蔽,遮住自己的菩提路。


    ①悭吝蔽:就是舍不得。一分钱也不肯布施于人,所谓“舍钱如割肉”。无论什么事情都精打细算,对己有利益的事情,就去做;对己不利的事,绝对不做,算得清清楚楚,这是吝啬的思想。


    从前有位悭贪吝啬的人,他的朋友过生日要送礼物,他想,无论送什么东西,都要花钱去买,既浪费金钱,又没有纪念的价值。不如在纸上画一个大寿糕,又省钱又有纪念性。于是他便画了一个生日祝寿糕,到朋友家去祝寿,见到朋友就鞠躬作揖地说:“恭喜!恭喜!祝你生日快乐,万寿无疆!我没有特别的礼物相赠,送个饼为寿礼”。他的朋友更悭吝,接过来一看,生日寿饼是画在纸上。便对悭吝人说:“等老兄生日时,我送这样大(用手在虚空中划一个大圆圈)的寿饼,现在就送给你,作为暖寿的礼物。”这个人连一张纸也不舍得,一文钱也不花,就做了人情,这是悭吝的笑话。


    ②犯戒蔽:信佛人受戒之后,不保守金刚宝戒,常常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犯这五种根本大戒。


    ③瞋恚蔽: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缘无故便发脾气,无明火三丈高,自己还不知道,以发脾气当作家常便饭。


    ④懈怠蔽: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思,不如睡觉舒服,这就是懒惰的表现。


    ⑤散乱蔽:一天到晚打妄想,精神不集中,无心修行。一旦懒惰就散乱,散乱就无智慧,无智慧便得不到解脱。


    ⑥恶慧蔽:智慧也有善恶之分别。用到正当地方是善智慧,用到不正当地方是恶智慧。好像不良少年,他们就有恶智慧,所行所做,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


    有了这种的蔽,就不能行布施。他在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布施给你?你为何不布施给我?好像出家人,不想布施于人,专想人布施自己。一天到晚打居士的主意,这位居士有多少钱?那位居士有多少钱?算得非常清楚,尽打这种妄想。


    昔于众生起大悲:佛在往昔因地修行的时候,对于众生生起一种大悲心,悲能拔苦,众生有苦,便布施予乐,令众生离苦得乐。


    修行布施波罗蜜:佛所修行的法门,就是布施。愿意把众生的苦统统拔去,令众生得到真正的快乐。


    修行布施要相续不断,无论是大布施或是小布施,都要布施。要有三轮体空的思想。Ⓐ布施的人Ⓑ所施的物Ⓒ受施的人,这三种要空,就没有执着。如有执着的话,就没有功德,乃是求名利的布施,是有所企图的。


    布施有三种。Ⓐ财施:财施又分为两种:内财和外财。内财是头目脑髓;外财是国城妻子。外财容易布施,可以把国家城市布施于人,又可以把太太和儿子都布施给人。但是内财就不容易布施了。可是行菩萨道的人,因为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舍得布施。  


    Ⓑ法施:就是讲经说法,这是以法供养,所谓“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以法施胜于财施。财施是有形布施,法施是无形布施。若无财无法可施者,可以布施其力,将身献于佛,为佛教而工作,只要虔诚而无所求,或扫地、或清洁厕所,也是功德。庄严道场,美化环境,也是布施,布施劳力。  


    Ⓒ无畏施:令人不生一种恐惧心,常常感觉很平安。好像有人发生意外的灾难,要用言语来安慰,要用行动来援助。令难者得到安全感,这是佛教慈悲大无畏的精神。


    以是其身最殊妙:因为佛修行布施波罗蜜,所以佛身相好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这样殊胜的妙相身。


    佛修行布施时,任何的东西都布施于众生,众生需要什么,佛就布施给众生什么,甚至自己的身心性命,都可以布施。这种慈悲喜舍的精神多么伟大!不像我们这些愚痴的人,以为布施是吃亏的事。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钱布施给他?这是划不来的事。不应这样想,要知道布施有无量的功德。所谓“吃亏就是占便宜”,明是吃亏,暗是便宜。这种境界,只有布施者,才能体会其真理。


    能令见者生欢喜:能令所有看见佛的众生,都生出一种大欢喜心。因为佛在因地修行时,广结善缘,所以人人见佛都欢喜、恭敬、供养、爱恋不舍。


    【编注】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世主妙严品第一〉(宣化上人讲述)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21:57 , Processed in 0.1131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