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5|回复: 0

念佛第一品人,念念圆明。你是第几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10-8 11: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念佛第一品人,念念圆明。你是第几品?
    (蕅益大师净土集)

    梵室偶谈

    (一)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佛、止观,皆方便也。既谓之门,安得同?若知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则三皆一致,安得异?故真修止贵就路还家,说同说异,增益戏论。


    归于本性无有二个,方便法门却有多种。既然如此,那么参禅、念佛、止观,都是方便法门。既然称作法门,又怎么会相同?如果了知从全性起修,全部的修行都在本性之中,那么三种法门都是一致的,怎么会又不同呢?所以真正的修行只贵在就路还家,过多讨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增加戏论罢了。


    (二)今之知识,每于利者令参禅,钝者令念佛,是参禅惟被上机,念佛惟为中下也。夫禅不曲被中下则谤禅,念佛不被上机则谤教。禅教俱谤,扇以成风,遂令禅作虚名,念无实行,可悲也!讵知参禅、念佛及修教观,各有夙根。


    现在的知识,常常对根性利者让他参禅,根性钝的让他念佛,这样参禅只适合上等根机,念佛只适合中下等根机了。于是禅不广及中下根机就诽谤禅宗,念佛不施与上等根机就诽谤教下。禅门教下都诽谤,扩散形成风气,于是使禅宗空有虚名,念佛没有实修,多么的可悲啊!怎知参禅念佛及修教观,各有宿世的根性。


    一一根性,各分三品:

    禅门第一品人,触著便了,更无余事,夙具灵根,如时雨化;第二品人,直下不疑,深藏密养,直待瓜熟蒂落,大用现前,龙天推出,任运利生;第三品人,具大疑愤,如杀父怨,判尽平生,究明此事。


    每种根性,各分三品:

    禅门第一品人,接触到就明了,再没有多余的事,早具灵根,好像应时雨化育万物;第二品人,直下不再怀疑,深藏不露,秘密涵养,直到瓜熟蒂落,重大的使命现前,龙天护法隆重推出,随顺诸法之自然而运作,利益一切众生;第三品人,具备大疑情,好像杀父之仇,一生参究,最终明白此理。



    念佛第一品人,顿悟自心是佛,念念圆明;第二品人,深信自心作佛,念念入理;第三品人,深信佛力无量,念念灭恶。此复四种:谓念佛自性、念佛相好功德、念佛名号、念佛形像。此四各通三品也。


    念佛第一品人,顿悟自心是佛,念念圆明;第二品人,深信自心作佛,念念契入真实理体;第三品人,深信佛力无边,念念灭除恶业。这其中又又四种念佛方法:念佛自性、念佛的相貌圆满功德、念佛名号、念佛形象。这四种念佛都通三品人。



    教观第一品人,创闻圆理,顿发初心,成正觉于刹那,示八相于百界;第二品人,信一境三谛,净生身六根,伏住地无明,摧见思尘垢;第三品人,发圆觉于闻经,修五品之观行,习三观以成熏,伏五住而趣觉。

    教观第一品人,闻听圆妙法理,顿时发出初心,于刹那间成就正觉,在各个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度化众生;第二品人,深信一境三谛之理,六根得以清净,伏住无明烦恼,摧折见思烦恼污染;第三品人,听闻经法后发出圆满觉悟,修行五品观行,习练三观形成习惯,伏五住烦恼而趋向觉悟。


    由此言之,法无优劣,应病则是药皆灵;机有浅深,执方则因药成病。

    由此看来,佛法无优劣之分,对症的就是灵药;根机有深浅,死执药方就会因药成病。


    (三)或问予:“汝何愿?”“愿生西方?”“更何愿?”“愿入地狱。”曰:“是何心哉!”曰:“西方则上事诸佛,地狱则下度众生。佛从弥陀始,愿王胜故;生从地狱始,悲心切故。”

    有人问我:“你有何愿望?”“愿生西方?”“还有什么愿望?”“愿入地狱。”他说:“这是什么心啊!”我说:“生到西方就能对上侍奉诸佛,到地狱就对下度化众生。诸佛都从阿弥陀佛始,是大愿王非常殊胜的缘故;生命从地狱开始,悲心深切的缘故。”


    (四)有禅者问予:“作何功夫?”曰:“念佛。”曰:“念佛何为?”曰:“求生西方。”禅者嗤曰:“何不荐取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用是妄念妄求为?”予曰:“汝谓阿弥陀佛在性外,极乐国土在心外耶?心性亦太局隘矣!即汝所谓不念不求者,非恶取空耶?”

    有参禅的人问我说:“作什么功夫啊?”我回答说:“念佛。”他说:“念佛做什么呢?”我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禅者嗤笑说:“何不直取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还用此妄念求生什么呢?"我说:“你认为阿弥陀佛在自性之外,极乐国土在心性之外吗?你的心性业太局限狭隘了啊!你说说的不念佛不求生,难道不是谬解空义、执着于断空之见吗?”

    (五)人谓参禅则悟道,不必求生西方;念佛则生西,未必即能悟道。不知悟后尚不可不生西方,况未必悟耶?又,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又,念佛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即得无生法忍,岂非悟道?故参禅念佛,俱能悟道,俱能生西也。但有疑则参,无疑则念,在人下手时自酌耳。

    有人说参禅就可以悟道,不必求生西方;念佛即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未必能悟道。他不知道悟道后尚且不能不求生西方,更何况没有开悟呢?再者,禅者想要求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只要具备深信切愿,那么参禅就是净土行持。再者,念佛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都忘掉了,就得到无生法忍,难道不是悟道吗?所有参禅念佛,都能悟道,都能往生西方。只要有疑情就参究,没有疑情就念佛,在于下手人自己斟酌罢了。


    (六)生西方,以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直至成佛。流俗人亦三种心:轻心、忽心、将就心。此三常游五趣。呜呼!前三,百千中或一有;后三,百千中或一无。奚怪口言求生者多,真实往生者少也!

    求生西方,要发三种心:至诚心、深信、回向发愿心。这三种心可以一直到成佛。世俗人也有三种心:轻慢心、马虎心、将就心。这三种心的人常常轮回五趣。啊,前三种心,百千人种可能有一个;后三种心,百千人中可能只有一个人没有。无怪乎口里说求生西方的人多,真实往生的人少啊!


    (七)云栖大师发挥念佛法门曰:有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说者谓持名号是事一心,参“谁”字是理一心,亦何讹也?夫事一心者,历历分明,不昏不散是也;理一心者,默契无生,洞明自性是也。是参时话头纯熟,犹熟事门;念时心佛两忘,即归理域。安得事独指念、理独指参也?又,参“谁”字谓之究理则可,谓理一心不可。然非其人,即究理亦未可轻易。何以故?事有挟理之功,理无只立之能。幸审思之!

    云栖大师发挥念佛法门说:有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有的人认为持名号是事一心,参究“谁”字是理一心,这有什么错误呢?事一心不乱,心里清清楚楚,不昏沉不散乱;理一心不乱,暗中契合无生的道理,洞悉明了自性。如果事参话头纯熟,还是熟练事上之法;念佛时心佛两忘,就归于理上境界。怎么能说事是单指念佛、理单指参究呢?再说,参“谁”字称作推究理可以,但称作理一心不乱则不对。然而不是合适的人,就是推究理也不可轻易去做。为什么呢?从事上做,可以有带出理的功效,理却没有单独存在的功能。希望能够仔细思维!


        (编者试译,仅供参考)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21:57 , Processed in 0.1100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