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13|回复: 0

金乔觉王子的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9-17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乔觉王子的故事


    ◎比丘尼近经法师 讲于万佛圣城大殿

    2015年9月8日星期二晚


    诸佛菩萨、上人、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阿弥陀佛!这里是近经,今天在这里学习作报告。因为这个礼拜是地藏七,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地藏菩萨在九华山化现的一些事迹。部分是参考《高僧传》和《神僧传》的资料。


    在唐朝,现在的韩国,分成三个地方:新罗、高丽、百济。在七世纪末,新罗的国家诞生了一位太子。他在皇宫的生活非常富裕,将来也会继承王位。这个王子的名字叫金乔觉。


    但王子并没有想要继承王位,也不想继承王位的权势;对于名利,对于浮沉的俗世没有太大的兴趣。


    金乔觉生来非常慈悲,相貌不怎么好看,但是他非常高大。史撰记载,他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匹敌十个人。他因为淡泊名利的关系,喜欢研读经典,诸子百家、儒家、道术,他都喜欢。他也研读佛法;研读以后觉得佛经里面讲的道理,才是最殊胜的,跟他的心灵最契合。


    金乔觉为了要探究人生的道理,觉得一定要出家才能真正地解脱。就算他自己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可以给人民很多恩赐,那也只是局限于自己国家那么大的范围而已,一切的有情众生怎么办呢?他觉得应该要出家,才能度天下的众生。所以在他二十四岁那年,出家修道。


    他出家以后观察到,当时唐朝,佛法大乘的气象非常好。他觉得,如果要真正学佛的话,一定要来大唐帝国参学。所以他踏上来中。。国的路。


    他来的时候,有的故事是讲他带着一只白狗来,或是很像白狗的动物。等一下有时间或许讲一下这个神兽;其实不算是狗,只是长得很像狗。


    所以他就带了一只白狗,停在一座山里;看到风景还不错,就找了一个好像洞穴的地方,开始修行、打坐。他在那边一停,就停了七十五年,一直到他圆寂为止。这座他停下来的山,那时候叫作九子山,也就是现在的九华山。


    他在山上的生活其实很困难,常常以野草山果来充饥。也缺很多的水;要水的话,都要到山下五百尺的地方,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内,为了他的用水,他就要上上下下好几趟,很辛苦。


    在《神僧传》中讲到,有一天他打坐的时候,突然被一条虫咬到;他吓一跳,就出定了。他看到一位身穿黑纱的妇人,在他的面前叩拜说,非常抱歉,我很惭愧,因为我的儿子不懂事,冒犯了您。为了表示她的忏悔和恭敬,她在石崖边就化出一股清泉来,供他使用。这个妇人说完话就消失了。果然,不久以后,在洞口不远的地方,就有一股清泉留下来;不管有什么样的干旱,都有水源源不绝地流出来。


    金乔觉比丘在九华山修行多年以后,有一次一位诗人叫诸葛节,及一些村人,到九华山登山,游山玩水作诗。突然看到有一个洞口,前面有破锅、石头;柴火也熄了,只看到一点点的白土(编按:即观音土,充饥用的一种土)跟米在里面。他们就探头进去看,看到一位老修行在那边闭目打坐。他们就在那边静静等待,一直等到中午的时候修行人才出定。


    这个诸葛节叙述说,他看起来不像中。。国人,所以就问这个比丘,“请问你是从哪里来?”比丘就自我介绍,他来自新罗。这个诗人看了这个状况,又听了他的叙述,觉得很惭愧。因为他们就住在山下,竟然不知道有远道而来的修行人,在山上已经住了很多年,而且过得这么艰苦的日子。


    所以这个诗人就成为他的护法,回去就跟山主说──山主叫闵公,也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说这个山上有个修行人,请闵公赶快去拜访他。所以闵公就到山上,看到简陋的山洞,也觉得应该要供养,就跟诗人一起修了一座很简单的精舍,供养金乔觉比丘。


    这群护法也常常上山来请教佛法;尤其是闵公,他很恭敬三宝,也很愿意行布施。记载就说,他每天都要供养一百位僧众,但是不管他怎么样去邀请,都只有九十九位;他常常邀请金乔觉比丘来应供才会满一百位。这位比丘就曾经到闵公家来应供。


    闵公对金乔觉比丘非常恭敬,也请他的儿子跟他出家。有一天闵公就跟比丘讲说,你应该要把这个道场扩大一下,因为以后求法的人会越来越多,也会有人来这边安住。这个地方太小了,是不是应该盖一个大一点的地方。金乔觉比丘就说,只要有地,我们当然可以扩建。闵公就跟金乔觉说,那你看这整座山都是我的,需要多大地方呢?


    金乔觉比丘就说,只要有一件袈裟大就可以了;闵公说,袈裟那么大怎么够呢?比丘就说,就是袈裟的影子盖住的地方就够用了。闵公很不了解金乔觉比丘的意思。比丘就把袈裟脱下来,往空中一扬,一阵乌云就遮住阳光,整座山被乌云盖住,就好像袈裟盖住了一样。这时候,这个施主闵公非常惊讶,又非常欢喜,就把整座山贡献给金乔觉比丘。他们就在想,这座山应该叫什么名字,因为本来叫作九子山;后来看这座山看起来像莲花,如九层莲瓣重叠一般,就叫它九华山。


    所以,那个时候护法的人也越来越多,道场也很顺利地扩建完成。金乔觉比丘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人知道,要来跟他学法。当然也有从新罗国,就是韩国,渡海来出家的人也不少。后来人越来越多,就发生缺粮的状况;可生活尽管非常困顿,他们都不愿意离开金乔觉比丘,他们都是以法资身,不以食养命。当时,有人在南方的人就形容这群很用功修行的出家人,叫“枯槁众”,就是说他们在那边非常好乐佛法,不很在乎饮食,但以法资身。


    为什么当时的人觉得金乔觉比丘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呢?有人说,白天他给弟子们说法,但一到黄昏的时候他就入定。也有传说,到了晚上九华山的周围发出像地狱刑具的声音,就有人觉得金乔觉法师是在夜晚时分,都到幽冥界去度众生。所以就称他为地藏菩萨的化身。也有人尊称他为“金地藏”。


    所以金乔觉比丘就这样在九华山度过了七十五年;圆寂的时候是九十九岁。在《神僧传》、《高僧传》里讲到,他圆寂以后弟子把他的色身放入缸里面,三年以后打开,想要把他的肉身放入塔中。三年后开缸的时候,就发现这位金乔觉比丘的面貌还是栩栩如生,身体移出来的时候,手脚骨节都是很柔软,但是他的手脚骨节碰撞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就好像金锁一样,好像我们在摇金锁一样。


    现在还有七分钟,就讲一下这几天早上我们诵经的一点点的感想及刚刚提到的白狗。


    我们常常看到地藏菩萨的像,看到的就是他现比丘的形象。有时候我们会在图像上,看到他有一只坐骑,长得很像狗,但是头上有一只角。大家如果以后看到这样的画像,或许可以注意一下。他的坐骑有个名字就叫“善听”,也有人说叫“谛听”。我们如果注意看这只狗,有一只耳朵向上,一只向下,头上面有一只角。金乔觉比丘,带这只白狗来到九华山;打坐的时候这只狗就会在旁边守护。如果拜佛念经,它也会在旁边听闻佛法。


    这只狗的耳朵一只竖起,一只垂下,也是一种表法。表示说,它也是上听诸佛菩萨的法音,下闻人间、恶道众生叫苦的声音。也可以解释说,我们学佛的人,都要能够打开我们的心,打开我们的眼睛,打开我们的耳朵,聆听在我们四周的声音。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法,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境界,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所有的修行都是离不开善听。就好像佛经里面讲,佛要说法的时候,都会说“谛听!谛听!”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是只有在听经的时候谛听,就是我们在跟人相处的时候,也是需要一种静心聆听对方,也就是谛听的方法。


    今天早上诵经,经典里面读到一段文,讲到地藏菩萨在第二品〈分身集会品〉,会化现各种不同的身,来度各种不同的众生。如果众生需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宰官身等等的时候,他都会化现这样的身来度化众生。当然,以前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会想到这是跟〈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一段很像的。


    以前读诵的时候,看到的是菩萨“随类现身,随类度化”的神通。这次读到这段文想到,菩萨为了度众生,他可以因为他的慈悲、他的善巧、他的智慧,有一种相当高的柔软度,因为众生的需要,可以变化种种的身。表面上,好像是菩萨有这种威神力,可以化不同的身。但是这个也表示,佛菩萨因为要度众生,他没有一种我相,我执。一定说是,“我是菩萨,我就只现菩萨身讲法给你听;你爱听不听就随便,你能吸收多少那是你家的事,我不管。”菩萨不会有这种心态,因为菩萨没有这种我相的执着。因为菩萨看到众生,看到我们的需求和根器,所以他能调整自己身形及说法的深浅来帮助众生。因为没有我相、我执,菩萨能有柔软心,才有柔软度。


    我在圣城住了十二年,回想起我自己在这段期间做过不同的工作,可能会有不同的同事、不同的同修道友、不同的老板,或者是我们会需要去帮助不同的学生,或者是要服务道场的地方。我反思有没有能够像菩萨这种柔软心和柔软度,来配合每一位跟我们一起工作的人?不管他是我们的上司也好、同事也好。是不是我们只是固定在自己的某种工作形式中?是否只能跟某种特质的人配合,或者是我们只能跟某一种个性的人相处?如果共事的人没有某种个性或某种做事的方法,我们是否就无法欢喜甘愿地服务道场?是不是我们也有这种柔软,像菩萨这种无我的柔软度?


    时间到了,我们在这边结束。


    【编注】恭录自“万佛圣城中文官网”之“法语缤纷”单元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6 06:40 , Processed in 0.1020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