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62|回复: 0

谦虚、柔忍、争与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8-9 15: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谦虚、柔忍、争与和


    ——饱满的稻穗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达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诚意、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若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来尊重你,接受你。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缩小自己,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伤他,还要能嵌在对方的心头上。


    一粒细沙就扎到脚,一颗小石子就扎到心,面对事情当然就无法担当。


    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执著。


    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以“我”的自私心理为中心,不但使自己痛苦,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跟着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养性中,造就身心健康、幸福的人生。


    不能低头的人,是因为一再回顾过去的成就。


    爱是人间的一份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合宜得体,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为修养原是个人应用的行为。


    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说苦是因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娑婆世界又译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经得起磨炼、能忍耐,才有办法在世间自在地生存。


    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够忍而无忍,才会觉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做事,一定要秉持“诚”与“正”的原则;而待人,则要用“宽”与“柔”的态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形态,宽大的心胸来容纳任何人。


    真正的圣人,既强又柔。他的强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柔能调伏众生,刚能坚强己志。


    人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一旦争的对象从自我投射到别人身上时,争就成为一个很不安的字,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竞争蕴藏了伤害的因子。只要有竞争,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别、得失之念、取舍之难,世事也就不得安宁了。


    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争了就乱了,乱了就犯错,犯错就容易失败。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


    人们往往就是太执著,而有分别心。是你、是我,划分得清清楚楚,以致对自己所爱的拚命去争、去求、去嫉妒,因为心胸狭窄,所以处处都是障碍。


    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培养来的才是真的。


    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与事争。如能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人事皆无争,则世界亦安。


    能一字“和”则无往不利,无事不成。


    人能“和”,则是非不生。出世之事业能永垂不朽,亦源自一字“和”。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7 00:43 , Processed in 0.1016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