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1|回复: 0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4-13 1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大安法师

    问: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厌”,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宗学人的修行也是一种障碍,你对此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离心?它是来自智慧的一种关照。


    一切众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但往往很多的人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个苦,他就堪忍(娑婆世界意为“堪忍”)。堪忍我们的三毒烦恼,堪忍我们种种不如意的苦难现实。在这种状态当中,能够敏锐地透过生命的现象知道它本体上的苦的话,这就有点智慧了。进而我们了解“苦”是由烦恼所招感的。当我们了解到是由于自己的烦恼(贪、嗔、痴、慢、疑)感招了五浊恶世的依报和陋劣身心的正报,自然就会升起一种厌离心,所以这种厌离心也是一种智慧的透显。这是从它对现实的关照来看,产生厌离,这个厌离一定要有一个新的参照系,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超然的存在,那就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一真法界。它其实也是我们清净心里面所升华出来的一种参照系,通过认知、接纳、信受、神往,而后才会产生的一种心理。所以厌离和欣求正好是一体两面,由厌离激发出了欣求,由欣求一真法界的清净,又带动了厌离心,互相增上。众生有的是从厌离心开始,有的是从欣求心开始,无论从哪个开始,它都会产生一种相互影响、增上互动的效果。



    确实,如果净业行人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他的愿就不恳切,他就会贪生怕死。贪生怕死就是对“我”的执著,身见还没有看破,没有看破就有一种贪恋执著。就好像有的念佛人,他也念念佛,实际上他天天想到的是他事业很繁忙,没有时间念;还有的人甚至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学佛,等我退休了再来学佛”等等,这些都是不具备厌离心的表现。或者这段时间生意亏了,又生病了,这时候他好像有点厌离心;到时候一看,身体又强壮了,又赚钱了,又当官了,那厌离心又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厌离心成了他的一个避难所,“唉呀,生活好苦,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生活非常顺利,“唉呀,去西方极乐世界还要等一等,这已经就是我的极乐世界了”,有空调、有冰箱、有娇妻美眷......


    所以世间人一定要以八苦为师,要有这种苦难感,以此激发我们的厌离心。凡夫众生要生起厌离心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从厌离心下手。



    信众:请问法师,米面生了虫,怎么办?扔了浪费,吃了算不算杀生?不得已的情况下杀了生怎么办? 大安法师:如果米面万一生了虫子,要妥善处理,尽量用一种护持生命的心理去做,小心翼翼地去做。
    不要去杀生,你可以将生了虫的米面晾在外面,虫子它慢慢地可以爬出来,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去。

    杀生是什么?要构成杀生罪它是有四个条件的,第一要起杀心,第二有方便,就是为了达到杀人或者杀生的目的设计种种善巧方便,第三采取了行动,第四对方的生命终结。要四个条件同时具足才构成杀生。
    如果少了一个条件,比如你没有杀害生命的心,它就少了一个重要的条件。行为上,你看教内教外圣人的行为,很多都是动机论者,看你的心是什么,要善卜其心。
    法无定法,只要有真诚心、慈悲心,你就能找到一个最好的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23:15 , Processed in 0.1086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