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9|回复: 0

如何理解「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3-27 1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何理解「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问:怎样才能做到心清净?

    答:一定要有看破、放下的功夫。看破是学问,放下是功夫。放下什么呢?放下一切妄想、烦恼、知见。真正要学六祖惠能大师:“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的心就清净了。



    问:真正修行人的标准是什么?

    答:一个真正的修道人,他一心一意要了生死、出三界,顺境、逆境一切都能够随顺,世间一切与他都不相干,他心专注在功夫上,这是一个真正的修道人,所以才有这么高的警觉心。我们净土念佛人以往生为第一要务,除了求往生之外,没有任何一桩事情值得放在心上。



    问:如何理解“不见世间过”?

    答:真正持戒修行的人,才能不见世间过。世间到底有没有过?过太多了。什么叫不见?世间人所犯的种种过失,不是我们眼睛没看见,也不是我们耳朵没听见。既然眼能见到耳朵也能听到,为何说不见?我们能做到见如不见,心地清净,绝不放在心上,这叫不见世间过。



    问:为什么要不见世间过?

    答:见到世间过,是自己烦恼心所被外面境界引导起现行。这是谁的过?自己有过;自己没有过,我们怎么会见到外面的过?《华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谁的心、谁的识?自己的心、自己的识。所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从哪里来的?心变现出来的。可见,外境与自己的心识是一不是二。因此,善境界是自己的善念变现出来的,恶境界是自己的恶念变现出来的,与外境真的不相干。


    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如果拿佛法理论与戒律做标准到处去衡量别人,这个人如法不如法、那个人如法不如法,就错了。为什么?别人持戒不持戒与我不相干,问题是我自己有没有持戒,这样才能得定。



    问:如何从内心深处转变念头?

    答: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是比喻,指自己、善人和恶人。善人是我们的老师,而恶人也是我们的老师。聪明人看到别人的过失,会回过头来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恶人也是老师。


    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善恶、邪正、是非、好恶从哪里来?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心,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于外面境缘不相干。唯有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彻底忏悔了,真的回头了。纵然看到别人过失,也绝不敢轻易批评,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我们肉眼凡夫怎么知道?我们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诸佛菩萨,一律平等的恭敬,一律平等的供养,我们就没有过失。


    我们真正能将境界、观念转变,看一切人皆是善人,一切事皆是好事,就能入佛菩萨的境界。


    


    問:怎樣才能做到心清淨?

    答:一定要有看破、放下的功夫。看破是學問,放下是功夫。放下什麼呢?放下一切妄想、煩惱、知見。真正要學六祖惠能大師:「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們的心就清淨了。



    問:真正修行人的標準是什麼?

    答:一個真正的修道人,他一心一意要了生死、出三界,順境、逆境一切都能夠隨順,世間一切與他都不相干,他心專注在功夫上,這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所以才有這麼高的警覺心。我們淨土念佛人以往生為第一要務,除了求往生之外,沒有任何一樁事情值得放在心上。



    問:如何理解「不見世間過」?

    答:真正持戒修行的人,才能不見世間過。世間到底有沒有過?過太多了。什麼叫不見?世間人所犯的種種過失,不是我們眼睛沒看見,也不是我們耳朵沒聽見。既然眼能見到耳朵也能聽到,為何說不見?我們能做到見如不見,心地清淨,絕不放在心上,這叫不見世間過。



    問:為什麼要不見世間過?

    答:見到世間過,是自己煩惱心所被外面境界引導起現行。這是誰的過?自己有過;自己沒有過,我們怎麼會見到外面的過?《華嚴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誰的心、誰的識?自己的心、自己的識。所以,「心外無境,境外無心」。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從哪裡來的?心變現出來的。可見,外境與自己的心識是一不是二。因此,善境界是自己的善念變現出來的,惡境界是自己的惡念變現出來的,與外境真的不相干。


    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如果拿佛法理論與戒律做標準到處去衡量別人,這個人如法不如法、那個人如法不如法,就錯了。為什麼?別人持戒不持戒與我不相干,問題是我自己有沒有持戒,這樣才能得定。



    問:如何從內心深處轉變念頭?

    答:孔老夫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三人是比喻,指自己、善人和惡人。善人是我們的老師,而惡人也是我們的老師。聰明人看到別人的過失,會回過頭來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惡人也是老師。


    蕅益大師教導我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善惡、邪正、是非、好惡從哪裡來?是我們自己不善的心,是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於外面境緣不相干。唯有真正明瞭事實真相的人,徹底懺悔了,真的回頭了。縱然看到別人過失,也絕不敢輕易批評,說不定那是菩薩示現的,我們肉眼凡夫怎麼知道?我們把每一個人都看作是諸佛菩薩,一律平等的恭敬,一律平等的供養,我們就沒有過失。


    我們真正能將境界、觀念轉變,看一切人皆是善人,一切事皆是好事,就能入佛菩薩的境界。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19:52 , Processed in 0.1193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