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23|回复: 0

慈师开示:未法修行得不退转的五种障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20-3-16 14: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慈师开示:未法修行得不退转的五种障难

      

    般舟三昧乐   毕命直入无为会

    宝树宝林行遍满 一一林树尽庄严

    根根相对茎相望 枝枝相准条相顺

    节节相盘叶相次 华华相向果相当

    光光照曜自他国 照处玲珑随物色

    光能变现希奇事 尽是弥陀愿力作

    林树行间宝阶道 一一界上楼相间

    重重罗网奏天乐 供养无边楼内人

    摘自善导大师《般舟赞》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

    “阿毗跋致”就是一生不退。因为在佛法中,像这个渐次修证的法则有进有退,一直到八地菩萨方得不退转,那么七地以下的都有进退的。那我们博地凡夫怎么来一生得佛法不退转呢?他就说有两类求得阿毗跋致。

    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恶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

    那我们这个堪忍界,娑婆世界,称为五浊恶世,十方诸佛所摒弃之国。那他摒弃不是其他的,就是我们的业缘浊恶,无以令其度脱。诸佛没有这个方便,也就舍弃了。他这个舍不是说是实有所舍,他透视了此类有情之机无此类机。无佛时代,求阿毗跋致为难。

    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

    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现在在佛教中,把世俗法揉到佛法中,实在是充斥在这个现状之中。就是许多人把世俗的教言、善法的教言整个都充斥在佛法的教育之中了。那么善、恶、无记之教无有出生死之力,皆是六道、善恶、苦乐之报罢了,那么这是所谓的“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我们都知道,菩萨法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无染无著、得利于世间。那么现在我们看到这个世间的相,就是所谓的乱菩萨法。

    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

    我们可以周边观察,现在敢于担责任的人十分稀少,不管是社会上的人,或者是说我们学佛团体的人,包括一部分现在行作沙门之人。你要是到社会上看看,要权、要名利的比比皆是,那么究其负责任的机制越来越弱。“声闻自利,障大慈悲。”就是自己管自己的事情,不会太关心大家呀、社会呀,像我们这个寺院的常住啊,这种大家的事业,不太去关心,不太去认真地对待。那么这个“声闻自利”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私的放大罢了。

    我们可以观察观察,现在年轻人不愿意成家的十分多,我问到很多人,他们大概的概念就是这样一句话——担不起那个责任,或者说这个责任不好担。那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自私自利的心障大慈悲呀!“我了生死可以了,其他的事我不管。”我经常遇到这样的菩萨们,包括出家的一些僧众也有这样的一种思想。“我要闭关,我要怎么样,我要怎么样……”至于说你这个道场啊,大家修法的共同机制啊,是不愿意插手的,不愿意问的。

    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

    这可能我们都饱经风霜。你只要稍有作为,这个无赖恶人就会对你进行种种的伤害。这个无赖啊,不顾人的种种现缘,多是相互的侵害。

    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颠倒善果。现在这个时代的人说法施教,多是与人说,自己于法无有行分。我自身的体会是极深极深的。就是多有法则作相似说,看似说到了,自己想做的时间就不乐意去做,或者说就做不到,或者说有的干脆就把这个知见送到别人手里,自己不会去做。这个颠倒善果啊,信解者多,行证者稀。就是说自身去躬行的少,去妄自作解的多。我从自身上理解感知是很深厚,这个地方,很能使自己本来应该是很清净的梵行,本来应该很好的延续的,往往受到知见的阻碍;有时候知见没有阻碍了,受业习的阻碍;业习感觉到阻碍少了,受外境的阻碍,不能去清净地行持。

    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

    这是昙鸾法师对末世求阿毗跋致中这五种难缘,就是我们末世修法、无佛时代五种难缘(的剖析)。因为说自力、说佛力实在是勉为其难。但是我们要是没有这样剖析的说教,大家的心里没有进趣的依止,没有一个依止很难进趣,所以说这是一个接度方便。


    摘自《往生论注序》慈法法师讲授




            

              我们面临着一个挑战:阿弥陀佛分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教法分明是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蜎飞蠕动,全体利益。现在的一些传播为何还会有遗漏?对不完整的教法或传承,我们要向它讨还公道。误导有情,伤害自他!一切学法者没有过失,过失就在这些不健全、不成体系的说法对人的误导。所以一盲导众盲,相续入火坑。净土就是载负一切,载负一切就是极乐。一切没有遗漏就是极乐的真正面目,安稳一切众生就是极乐世界所愿所成。若有遗漏不名极乐,因为极乐是顺性所显,揭示一切众生的妙用。就是接纳一切众生,成熟一切众生,圆满一切众生。若有一众生遗漏,就不是这个教法了。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顺性光明,这个无量光佛刹,就成有量光佛刹了,就不能称为极乐了,最多是某一类人乐。

    所以我们学习净土一定要认真,出于对自身修行的认真,护持教法的认真。这样我们自利利他的悲智修持与实践,就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作出无限的功德利益。

    上慈下法法师法语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5 13:19 , Processed in 0.0854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