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5|回复: 0

把人生的快乐主题真正实践出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19 07:39
  • 签到天数: 153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理事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7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549
    发表于 2019-1-16 08: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把人生的快乐主题真正实践出来
         人生太需要安乐了!这不可回避,我们现在人生充满了苦——生苦,死苦,老苦,病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或苦苦,坏苦,行苦。我们整个生命在苦中不断地盘旋与徘徊着。苦是不共的事实——每个人都有苦,各个不同,但各个难以逃离。你否认它,它也在你生命中表现;你不否认它,它还在表现;你觉悟它,它就变成快乐之事了。快乐是人性本质的需要。你由心观察,是不是需要离苦?很多人没有认真观察就一带而过,虽也说离苦得乐,但他不去在意,不去审视自己心灵的需要。一旦你认识到自己心灵的需要,就会孜孜不倦地把它作为生命主题来审视。我们的生命一旦有主题就不会迷失了。假设我们把快乐当作人生主题,有苦、疑虑、麻烦之类,就来解决它,人就变得轻快了。
          我们真正审视过吗?实际认真审视自己需要快乐的人不是太多。大家需要快乐,但审视上很模糊。如果人生主题真的是快乐,那么遇到困难,遇到苦,遇到迷失,我们就来破除它。希望大家在佛陀智慧慈悲的教导下,使我们本有的快乐和觉悟能力发挥出来,使习惯性妄想执着造成的痛苦有一个方便逾越与觉悟。这样就恰当地把迷失与痛苦变成了觉悟与快乐的资粮——我们每个人只要认真地对自己负30%的责任,它都会变成资粮。
          对自己真正负责任是大话题。菩萨能做到80%的责任感就不得了了,声闻能做到50%的责任感、贤善之人能做到30%的责任感、一般人能做到10%的负责任,都是不得了了。你观察自己的生命,在你所有的意识、感知与言行作为中,有10%的责任感吗?就是做100件事,其中有10件事是负责任的,很认真地去思维观察,然后去作为的?不需要夸耀或减弱,只是如实。声闻为什么能50%地对自己负责任?因为他求于寂灭,梵行已立,不为后有,远离诸造作过患,安住于寂灭智海中。他的正报已经完成,得诸解脱,但无有利人方便,所以最多是50%的守护者,或者他有一半时间能把握住自己、透视与完成责任。我们普通人对自己的责任感不及10%。你做个记录,看看想10个问题中有没有一个愿意承担责任,愿意正面面对其过程和结果?说话、做事亦复如是——你说10句话,有没有一句话严格地对它负责任,通过透视表达抉择?自己可以观察。
    我们想通过这90天的学习,把人生的快乐主题真正实践出来。不要认为佛法高尚得脱离现实,佛法实际得不能再实际了。但大部分人把佛法放在一个虚无、高尚、着不上力的空间,就丢失了实践佛法的最初基础,十分可惜。佛法一定是解决我们现实具体问题的针对性的、朴实的教法。我们人生的快乐主题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快乐可以分成很多层面,声闻乘从初果到四果圣人都有他们的快乐;菩萨乘从信位菩萨到等觉妙觉菩萨,也都有他们的快乐;诸佛如来在一真法界不动金刚地中有自在快乐;六道众生也有自己业力分的快乐。这些快乐有无穷尽的差别。世俗所说的快乐可以推到六道众生这一边,若从圆满说,诸佛如来亦有不可思议的胜乐身、妙用身、大悲身、断灭诸烦恼的自在身、照耀十方的光明身、具足庄严的威德身,他们是具足快乐的。所以我们不要把快乐看成是纯粹的世俗迷失,或贪欲的执着。我们循着快乐的主线,从六道众生的快乐向上观察,到诸佛菩萨圣人的快乐。我们就通过人性的需要,以生命主题来解决我们人类的苦恼与迷失。
         我们现在人生的很多痛苦都来自于没有主题——学佛者、出家者、世间人都没有生活主题。把自己无端地高尚或卑下——有的人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业障很深,不会有快乐,把自己推到一个极端苦难的业海之中;有的人高举自己,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人物,结果苦难不堪,没有实在利益。这都是忽略了人性。人性是从业有的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法无自性、烦恼无自性,但在这个地方讲人性,是人的一个基础需要,这样来观察就能如实地与我们每个人联系起来。许多学佛人学了很多年,与自己真正的心灵需要挂不上钩,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这样年复一年地晃悠着,重复着一些无端的业力。虽然很苦,但没有乐的进趣,没有乐的方便,没有乐的法则。就是在一个轮回圈子里面养成了一个重复习惯,不能和自己联系起来。假如把这个主题人性化、基础化,就能和自己联系起来了,我们后面的学习就变得轻松简单,因为与你有关系了。所以我这里面不希望有一句高尚的话,因为高尚不见得和我们有关系,当然低下和我们也没有关系,有一个等量交换或认知才有实际利益。所以快乐主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你回心一念就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灵渴望与需要。
        摘自《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慈法法师讲授
       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过去人如实地把一个法则传递给学习者,让他们依法则而行,得到即下利益。他没有文字游戏或像现在人那样说于空洞道理、口舌争斗。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触什么?所触之处皆是阿弥陀佛示现!我们这个拜墩是不是阿弥陀佛呢?你听到的音声是不是阿弥陀如来呢?你感知到的是不是阿弥陀如来呢?是不是阿弥陀佛的示现?光明所照,周遍无遗,山河大地的显现皆是阿弥陀佛的显现。为什么是阿弥陀佛呢?无不如是,就是周遍,如来示现。
    摘自《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慈法法师讲授
    南无阿弥陀佛
    千事错万事错,信愿念佛往生净土的大事不能错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2 04:00 , Processed in 0.1272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