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491|回复: 13

慈心勝廣大財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1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胜妙罗施食村常住同修

    1261

    主题

    8970

    帖子

    3035 小时

    在线时间

    服务人员

    煩惱實則栴檀樹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0270
    发表于 2018-5-28 07: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慈心利益之量分三:一、慈勝廣大財供;二、慈勝廣修梵行;三、慈勝長期持戒。
     
     一、慈心勝廣大財供  

    《三摩地王經》雲遍於無邊俱胝刹,盡其無量眾供養,以此常供諸勝士,不及慈心一數分。
      前三句假設了一種廣大供養,第一句說供養處,第二句說供養物,第三句說供養時和供養境,第四句通過較量彰顯慈心福德之廣大。
      《三摩地王經》說:普遍在無邊俱胝的世界中,用盡不計其數的供養物,以此持續不斷地供養一切賢聖,也比不上慈心功德之一分。
      此說較以廣大財物,于究竟田。究竟田:,是指出生處。究竟田,是一切福田中至極殊勝的田地。常時供養,其福尤大。
      上一頌是說,相比常時對究竟田作廣大財供養,修慈心的福德更為巨大。
      靜心體會一下,供養的處所、供物、時間、對境如此廣大、殊勝,但由此產生的極大福德,卻不如慈心福德之一分。這說明,相比不具慈心的大供養,給予一切眾生安樂的慈心更偉大、更可貴,力量更巨大。
      二、慈勝廣修梵行  
    《曼殊室利莊嚴佛土經》雲:于東北方有大自在王佛,世界曰千莊嚴,其中有情皆具安樂,如諸比丘入滅定樂。
      《曼殊室利莊嚴佛土經》說:在東北方有一尊大自在王佛,佛所教化的世界名叫千莊嚴,在那裡的有情都具有如比丘入滅盡定般的大安樂。
      設于彼土修淨梵行,經過百千俱胝年歲,若於此土最下乃至於彈指頃,緣一切有情發生慈心,其所生福較前尤多,況晝夜住。
      此段是較量功德。一是在安樂世界裡,持續萬億年修持清淨梵行,一是在此穢土下至一彈指頃的短暫時間中,緣一切有情生起慈心,後者福德遠遠超勝前者,何況日夜安住慈心。
      在安樂世界修梵行和在惡濁世界修慈心是兩種修法,後者一彈指頃的修行竟超過前者萬億年的久修,說明法是一種能力極大、能迅速成就功德之妙法。
      比如,通過網路發短信,可以瞬間從青藏高原發送到太平洋彼岸,但叫郵遞員徒步走到美國,幾年也到不了。這是因為運用的方法不同,而導致效果相差懸殊。因此,以慈心修集功德,就如擁有加速器一般。
      三、慈勝長期持戒  
    《十方廣大解脫經》說:誰于諸世界,乃至一劫間,護持清淨戒,不如一刹那,修持慈心勝。
      由以上較量可知,慈心的福德廣大不可思議,下至一念修慈,就能獲得無量福德。若非佛說,誰能了知此事;若非經證,誰會發誓勤修。以上已再再顯明功德藏就在自心,若能修持開發慈心,則確是開啟了無盡藏。

    一路走來能記憶的是凡心,忘記的是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30 16:24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3

    主题

    942

    帖子

    499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24
    发表于 2018-5-28 13:55: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还有两本经文的内容可以与师兄这篇帖子合参,分别是圣解脱经和佛说施食饿鬼甘露陀味大陀罗尼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30 16:24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3

    主题

    942

    帖子

    499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24
    发表于 2018-5-28 13:5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人于净国。持戒满一劫。此土须臾闲。行慈及大悲。身语及意业。悉皆获清浄。应堕三恶道。现世受得除。菩萨生此土。不应怀忧怖。设有恶道罪。头痛则得除。所以者何。若人欲断缚。灭除诸烦恼。虽生此恶土。护法增智能。亿劫在净土。常受净戒行。不如生此土。从旦至明日。我见阿閦佛国。西方安乐土。二国甚清净。亦无苦恼名。于此作功德。未足以为奇。若人于此土。能忍不可事。亦教前人忍。其福最为胜。是故菩萨。行于此恶土。济度诸众生。勿懐烦恼忧。坚固菩提心。必得无上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30 16:24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3

    主题

    942

    帖子

    499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24
    发表于 2018-5-28 13:5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于处处经中。说世间出世间由偏说。悲田最为第一。复次月爱。我于一时。为诸比丘说。若人以深敬心施我饮食。未授我中间。回以施狗。我赞此人得福无量。是故月爱。虽施阿罗汉辟支佛。现受其报有限有量。但得五百劫人天果报。善施饿鬼一揣之食。是人福德即是菩提。菩提者不可限量。是故福寿不可限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30 16:24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3

    主题

    942

    帖子

    499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724
    发表于 2018-5-28 14:0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在下总结佛之义,在此娑婆,悲心就是菩提心,竹贤师兄您觉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17 20:05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9

    主题

    277

    帖子

    85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46
    发表于 2018-5-29 09: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心无悔、
    悲心无怨、
    喜心无忧、
    舍心无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23 18:4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69

    主题

    2641

    帖子

    198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152
    发表于 2018-5-29 11: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济精神来自《无量义经》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菩萨摩诃萨如是谛观。生怜愍心发大慈悲将欲救拔。又复深入一切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异如是法。法相如是灭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恶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异灭者亦复如是。菩萨如是观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复谛观一切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灭。复观即时生住异灭。如是观已。而入众生诸根性欲。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说法无量义亦无量。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真实相已。所发慈悲明谛不虚。于众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复为说法。令诸众生受于快乐。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修一法门无量义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所共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坏败。是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欲疾成无上菩提。应当修学如是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17 20:05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9

    主题

    277

    帖子

    85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46
    发表于 2018-5-29 14: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eddy 发表于 2018-5-29 11:37
    慈济精神来自《无量义经》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门。名为无量义。菩萨欲得修学无量义者。应当观察一切 ...

    慈济精神来自《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中有一段﹕「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慈济三十年的路,就是依照这十六个字走过来的…

    茫茫人海中,能够同心、同道又同志,是多么难得啊!大家有缘共同走在慈济菩萨道上,为普天下众生奉献心力,是多么殊胜的因缘,你们要好好珍惜!

    社会要详和,一定要从「家庭」开始;家家幸福,才能建立祥和的社会;社会详和,国家才能健全。而家庭幸福的主导者很多是「先生」,你们是慈诚干部,要做现代人的模范。

    智慧如日‧慈悲如月

    今年很特殊,有两个中秋。上个月的中秋气候清朗,月圆如镜;这个月的中秋,从昨晚到现在雷雨不断,晚上是否能云开见明月呢?不论天上的月能不能显露,人人心中的月一定要常保光莹!不仅年年有中秋月,最好日日都是中秋月—心中一轮明月,日日照耀大地,让暗角众生皆得光明、清凉。

    佛教中,月代表「慈悲」,日代表「智慧」。日光一出,不论何种境界都能清楚显现;人生只要有智慧,就不怕路途坎坷,不论环境如何,都能轻安自在。月代表慈悲——人生如火宅,在热恼熬时,最需要如月之清凉;慈悲就能予人清凉、安详。人生不可缺少智慧和慈悲,就像世间不可缺少日和月一样。

    凡夫就是「反反覆覆」—心中本具的智慧和慈悲被无明习气遮蔽,以致隐晦不显,难以在迷茫的世间掌握正确的方向。慈诚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都已经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所以要以身作则,引导迷失真心的人,促进社会详和安定。


    成佛妙法十六字

    慈济精神以《妙法莲华经》为主臬,而法华经之前有《无量义经》。佛陀宣演法华经之前,先演说无量义经,之后再接着演说法华经;可见,无量义经是法华经的精髓,法华经是无量义经的延伸。

    每次谈到《无量义经》,我就满心欢喜!尤其经中有一段是:「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这十六个字,每天都在我脑海中浮现!慈济三十年路,就是依照这十六个字走过来。


    【静寂清澄】

    人生为什么有烦恼呢?人生为什么会有错误呢?就是因为欠缺「静寂清澄」的心。心志动摇不定,就像是一湖浊水,如果再丢石头下去,扰动了浊水,就会「一念差,万念错」了。

    心静下来,智慧才能显现。所谓「大圆镜智」,是指—顾好心念,运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在分秒中随时丢掉烦恼,一点都不让烦恼扰乱自己的心;如果能有这样的功夫,心就如一面圆而清澈的镜子,山来山照,水来水照,智慧心光明明朗朗照耀人间。


    【志玄虚漠】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人身,就要把握此生度此身,好好地发大愿、立大志。愿大、志大,就是「志玄虚漠」—「玄」是玄远微妙、广无边际的意思;也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将大爱奉献给普天下的众生—发大悲心、立大志愿。


    【守之不动‧亿百千劫】

    但是发心容易,恒心难。凡夫心反反覆覆,「发心」很快,「变心」也很快—开始时很感动,生起一念喜舍心,过没多久就后悔,觉得自己太冲动,愈想愈「舍不得」。所以,发愿立志要有「真喜舍」的心,不论遇到何种境界,都要经得起考验,这个志愿要能经历「亿百千劫」也不动摇。

    「静寂清澄、志玄虚漠」是「意念」的境界;「守之不动,亿百千劫」代表「毅力」。只要做到这十六个字,成佛就不难!


    【甚深微妙无量义】

    在菩萨道上修行,应该相互鞭策、磨练,恒常抱持「虚心学习」的态度。我们都知道文殊师利菩萨是七佛之师,既然他有能力成就别人成佛,可见他本身也是具足智慧与慈悲;但是他仍然现菩萨相,仍然常住学地,不断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慈济的千秋济世志业,需要每位慈济人「守志奉道」—法华经的精神,就在《无量义经》第一品「德行品」中那十六个字。

    第三品「十功德品」,则解说这部经是何地深奥微妙。大庄严菩萨赞言︰「世尊说是微妙甚深无上大乘无量义经,真实甚深,甚深、甚深。…当知此经文理真正尊无过上,三世诸佛之所守护,无有众魔群道得入,不为一切邪见生死之所败坏。…」这部《无量义经》不但义理深奥,而且非常微妙,普被三根—不论是上根上智、中根中智、下根下智的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经中的道理,发挥经中所言十种普度众生的不可思议功德力量。


    【发菩提心‧起慈仁心】

    例如十种功德力中的第一功德力,包括「能令菩萨未发心者发菩提心」、「无慈仁者起于慈心」,意指如果能将这部经运用在人间,就能教化人群,使未发心的人能发菩提心,自私不仁者生起慈悲心。

    诸位,你们未加入慈济时,有很多人不曾接触佛法,也不知道什么是菩萨,以及当菩萨应该具足什么条件?但是,因为听到、看到慈济人身体力行救拔苦难众生,而被感动,于是发心付诸行动。在还没听到、看到,还没感动、行动之时,是「未发心者」;听到、看到了,感动、也化为行动了,就是「发菩提心」。

    真正的佛法,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只是自己受用,还能普及人群,这才是真正的「微妙」。这就是妙法。

    再来是「无慈仁者起于慈心」—有的人比较自私,认为自己快乐就好,不关心别人的痛苦。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己快乐,为什么不让大家都快乐呢?

    慈就是「予乐」—给予众生快乐。社会人人快乐、人人幸福,这个社会才能详和。如果只有自己平安,其他人却受苦受难,自己能快乐得起来吗?所以大智慧者一定是大家都快乐后,自己才真正感到快乐。例如诸位到慈院当志工,帮助病人化解烦恼;看到病人露出快乐的笑容,自己更欢喜!

    想给别人快乐,自己一定要先建立「慈」、「仁」的心。对于欠缺慈仁心的人,我们必须设法教导他们将小爱化为大爱,引导他们投入服务众生的工作。


    「公信」源于「自信」

    慈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公信力」。公信力从何而来?来自团体中每个人的「自信」和「自我要求」。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有和佛一样的大智慧和大慈悲;进而自我要求、自我磨练,开显本具的佛性。

    自信从「心」起,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得「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但是守持与否,要看你们自己。力量就在你们心里,不能轻视自己喔!

    慈济精神来自《无量义经》,三十年来就是「守之不动」地力行菩萨道。各位都是慈济世界的慈诚金刚,希望大家都能守「志」不动、亿百千劫。

    资料来源:取自慈济月刊348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23 18:4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69

    主题

    2641

    帖子

    198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152
    发表于 2018-5-29 15: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说到慈善心,大家应该一起去修内布施
    http://www.shengmiao.cn/bbs/foru ... 0&fromuid=26302
    (出处: 观世音胜妙罗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23 18:4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69

    主题

    2641

    帖子

    1983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27152
    发表于 2018-5-29 18:25: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a5168 发表于 2018-5-29 14:24
    慈济精神来自《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中有一段﹕「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慈济 ...

    我再次简单解释佛在无量义经里面说了些什么。

    佛说菩萨欲修无量义要观察一切诸法本来就是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可是迷惑众生执空为有,结果造下无量恶业,轮回六道,无法出离。

    接着,佛说法相 “生住异灭”又说法相念念之间生灭变化。

    菩萨以大悲心根据众生不同层次的根性和欲望,讲述无量法門。

    虽说无量法門,皆离不开实相。

    希望能利益大家。

    无量义经
    http://www.fomen123.com/fo/jingdian/wlyj/9114.html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17 20:05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9

    主题

    277

    帖子

    85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446
    发表于 2018-5-29 19: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5168 于 2018-5-29 19:04 编辑
    timeeddy 发表于 2018-5-29 18:25
    我再次简单解释佛在无量义经里面说了些什么。

    佛说菩萨欲修无量义要观察一切诸法本来就是空相。不生不 ...

    如果只是在名相上打轉,而沒有真正實踐佛在無量義經及法華經上講的"如何行菩薩道的方法",那就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41

    帖子

    84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496
    发表于 2021-11-26 12: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经文可供参考:

    佛说三皈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佛为阿那邠邸长者说:过去久远,有梵志名毗罗摩,饶财多宝。若布施时,用八万四千金钵盛满碎银,八万四千银钵盛满碎金,复以八万四千金银澡罐,复以八万四千牛皆以金银覆角,复以八万四千玉女庄严具足,复以八万四千卧具众彩自覆,复以八万四千衣裳,复以八万四千象马皆以金银鞍勒,复以八万四千房舍布施;复于四城门中布施,随其所欲皆悉与之;复以一房舍施招提僧。
    如上施福,不如受三自归。所以然者,受三归者,施一切众生无畏。是故归佛、法、僧,其福不可计量也。
    如上布施及受三归福,复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满具,其福胜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福,复不如弹指顷慈念众生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归、五戒,慈念众生福,复不如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所以然者,起一切世间不可乐想福,能令行者灭生死苦,终成佛道,故其福最胜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40

    帖子

    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学同修

    积分
    130
    发表于 2021-11-27 15: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出生胜福门  广大无际亦如是
    由菩提心所生福  胜相从彼福门生
    圆满虚空界无边  出生胜上诸功德
    所有一切众生类  普摄一切诸福蕴
    一切菩萨亦复然  皆从菩提心所出
    所有一切菩萨众  宣说福蕴极广大
    若能护持正法门  所获福聚多于彼
    假使诸佛加行智  经俱胝劫共宣扬
    护持正法福无边  毕竟不知其边际
    大菩提心所生福  护持正法福无边
    空解脱门若校量  十六分中不及一
    空解脱门此所摄  亦复不离菩提心
    护持正法诸福门  一切皆同此中摄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主题

    41

    帖子

    48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163
    发表于 2021-12-1 2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0 03:15 , Processed in 0.1507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