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21|回复: 3

金刚经入手之处13-32--个人感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3 1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95

    主题

    199

    帖子

    189 小时

    在线时间

    和敬同修

    积分
    1355
    发表于 2016-10-9 09: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刚经入手之处是末学个人体会,不是解释金刚经,金刚经是如来法身,不是末学所能解释得了的。只供交流探讨,请自酌!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
    奉持之法:破除有相,进入无相,即使用性命布施,都不如“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因为受持此经哪怕一点点都是锲入了无相法身,所以德福最多。换个角度理解:因为锲入无相法身,得到了如来真实法流,而传给其他人,其他人也得到了如来真实法身,也就是真实的法布施含义。核心还得是破有相,入无相法身。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句话是在金刚经中多次出现,应引起重视
    =====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

    须菩提说他以前都没听说过这个经,说明此经难得听闻,不是一般福德可以听到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即是无相如如的法身,真实的如来妙体。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此法无实无虚,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第一次真实离相时可能会有害怕的感觉,如一脚踏空,所以说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真实离相时都不害怕,说明此人不是一般的福德造化,已锲入无相法身。

    =====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

    以无量分身布施都不如“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听闻不如“书写受持读诵”,可能我们有种感觉,抄写一遍比听一遍更能深入理解。受持此经的人,承担了如来事业,因为这是大乘之人才能承担的事情。众护法供养恭敬,犹如佛在,犹如塔在。因此护法也可成办修持人的真实愿望。

    ====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

    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扭转命运的方向;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经文是如来境界,故不可思议,果报是如来实相,故不可思议。由“经义”之因,得“果报”,现实生活中,可通过金刚经通达一切现实愿望的果,求现实的福报,回向时可加念这句

    =====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如来事相上仍然具有五眼,恒河沙,如来说是沙,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但“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为什么,因为诸多有相的事相并不是真正的实相,是为了区别事物的差异而取得名号而已,因为真实的实相是过去未来和现在都不存在实体的。万物皆是实相之显,故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了无差异,所以“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其实深入这三句就是深入真实如来法身,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无差异地统一在一起,深入体会此意境就是“三际托空”。

    ===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

    福德有相就有数量,所以不能叫多,如果福德无相,这才叫多,因为无相是如来真实体,遍一切法界。财布施不如法布施,就是这个原因

    ====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

    如来无相,是如来真相,以有相有体的色身以及法,就是没见到无相的如来妙体,众生也本具如来法性,所以佛看众生平等如佛无异,所以要千劫救度,悲愿深广,不辞辛劳。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菩提之法不是可以具体得到的,得到的是无相的心法,因为法无相,故而法法一如,平等无差别,更没有高下之法,有高下之分就是有差别,就是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以无相心修一切善,就可以得真实的菩提,善与善之间也是平等无异,也无高下之分,否则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

    此处又出现有“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

    ====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众生本是如来体,众生本不需别人救度,但众生没有认识到自己和佛的法性是平等无高下的,是统一的。所以从这一点就需要佛去点化,去捅破这一点窗户纸,但事情还得要众生自己去捅,修是自己的事,事得自己做。

    如来不能用相法去见去求,而应无相法去见去求,否则背道而驰。

    ======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

    ”断灭“我个人理解为“绝对”,大概意思就是只能这样,那样就错,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等等。

    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就是犹如大地,安忍不动,无相承担承受,不能理解为忍受,忍受久了就有心理障碍了,呵呵。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一个意思

    ======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心都是一个东西,都是一如不可分割的。微尘世界也是这样,因为它也是如来妙体的显现,因此,所有微尘世界都是一如的,是一合相,一合相即是如来实体。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生法相,即是一合相,即是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

    注意,又出来了,这句“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所以这句话是法布施的真实形象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相才能如如不动,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因为如来法身妙体不像梦幻、不像泡影、不像露水、不像闪电,它们都是有形有相,最终归于空寂,而如来法身妙体才是遍一切,如如不动,含盖一切。

    =======


    金刚经入手之处是末学个人体会,不是解释金刚经,金刚经就是如来法身,不是末学所能解释得了的。只供交流探讨,请自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5 16:0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0

    主题

    29

    帖子

    164 小时

    在线时间

    随喜同修

    积分
    490
    发表于 2017-1-7 22: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好厉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21 23:39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200

    主题

    908

    帖子

    26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8365
    发表于 2017-1-8 02: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讀誦幾十年了,每次讀金剛經的心得都不一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5 11: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57

    主题

    410

    帖子

    631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3275
    发表于 2017-1-9 07: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生壳 于 2017-1-9 07:40 编辑

    与在大德高僧,如上宣下化和尚、南师书中看到的解释,有不同之处。实相这东西是需要体悟的,学术思维很难搞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2 06:48 , Processed in 0.1151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