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33|回复: 0

烧香、供花、供果等在佛教里的含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 18:21
  • 签到天数: 164 天

    连续签到: 39 天

    [LV.7]胜妙罗施食村居委会观察

    93

    主题

    561

    帖子

    72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901
    发表于 2014-12-27 15: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速发菩提心 于 2015-5-29 10:12 编辑

    一、香供养
      香能通气养神,传达境界,在理方面说,檀香为了将己香传给他人,忘却自己,所以燃香时,香自灭而留香与人,这就是佛教中舍己为人的精神。又香即佛教中所说的五分香,五分香就是(1)戒香:守戒者众人钦仰,美名遍处,人如守戒心自然有定力,故戒属香。(2)定香:由戒行而生禅定,修禅定者,众人敬羡赞叹,故定亦属香。(3)智慧香:慧由定发,儒家有句话说:「万物静观皆自得」用静的心地去用功,才能启发智慧,一个人做任何事,绝不可操之过急,得冷静去深思,用智慧去分析判断,凡事方能有所成就。(4)解脱香:人若有解脱性,对任何事都能看得开放得下,无所执著,所以人能解脱也是一种香。(5)知见香:有智慧的人必有先见之明,能行则行,可止则止,有思想见解,所做所为正确,就是知见,这也是一种香。还有一种没物质没气味的香,便是声名,如要令名声香,则须依佛陀所指示的去走,去修持,将佛心当己心,以慈悲、喜舍、原谅的心去待人,这就是五行香的真义。
      二、花供养
      花能清心养目,所以读书人多喜欢在案头上摆瓶花,增加读书情趣。用花供佛,庄严佛堂,或每日在花瓶中插些鲜花,清香扑鼻,让人醒心悦目,庄严的佛堂衬上几朵淡雅芬芳的花,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于十供养中,花代表著物质供养。
      在佛教里,常可听到佛在灵山「拈花微笑」这句话,可见花与佛教关系甚大。说到这里,顺便跟各位谈谈「拈花微笑」的典故:
      大梵天问佛决疑经记载:「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位,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默默无言,一时百万人天,悉皆罔措,独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宗门禅的肇始。如果要再追溯禅宗的起源,则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最正觉时,就已开启端倪,所以禅宗的特点是在「以心印心」,阐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由上面的经文,诸位就知道了「拈花微笑」与禅宗有著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花也被列为供养佛菩萨中的供物之一。
      三、灯供养
      灯并不完全指电灯而言,如蜡烛,油灯之类能照暗为明的东西,都属于灯供养的范围内,又佛家传法,亦名传灯。
      主传法,如父传财于子,但其意义不同,钱财传他人,己身积财必会减少;佛陀传法,如一灯传一灯,灯灯皆明,灯灯无尽,所谓「一灯能续千灯明」,对己不减,对彼有利,由此即知佛家传法与世俗之传财,乍看是一,其实是异。
      灯有去暗投明之义,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一盏暗路中的明灯,驱除幽暗的世界,光亮宇宙大地。
      四、涂供养
      涂,梵语,即水。经云:「水能离垢得清凉。」水不但能洗除众垢,令物清净,并且水还具有和合性,无论大江、小溪,清净、浊秽之水汇聚一方,皆成一体,无法分辨出水的来处。用水供佛,洗己心垢,三世罪障悉荡涤,心既清净,自性现前,又何叹成佛路远呢?
      凡人都应该学水的和合,水的平等无差别,那么,待人处事上不愧天,下不愧人,更不愧己心,日子自然过得心安理得,轻松快乐。
      五、果供养
      在事方面说「果」指水果;在理方面讲,「果」即结果。吾人每做一件事,必须有始有终,不得半途而废。种果树的人,要耐得起辛劳、栽植、施肥、灌溉,待树开花结果,才有丰富收获,所费劳力也才有个代价。
      学佛者亦如是,要发大心,精勤向道,不怕吃苦,不畏阻碍,切莫退失道心,毫无结果,岂不可惜!
      六、茶供养
      茶能退睡魔王,人若昏昏欲睡,一杯好茶在手,精神百倍,此指示学佛者,昏沉不得,须时时省察自己,检讨自己,每日举心动念,所做所为是否正确?人若道理不明,佛理不懂,凡事不知,迷迷糊糊,就好比一天到晚昏睡不醒,辜负大好时光,愧对己身。
      七、食供养
      用饭菜供佛,表恭敬之心,且含义深广,佛子在供饭时,以七粒饭出食,念曰: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另加咒语三遍谓:佛法之理深妙,不可以心思,佛法之事希奇,不可以言议。佛以大慈与一切众生乐,以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今因慈悲之力,则十方通达,了无障碍。以七粒之微,普遍十方,一寸之鲜,施周法界,可知法力难思,神咒功强了。
      世间上,有情众生也好,无情草木也好,都免不了「食」,花木不是也需要露水泥土的滋润吗?人除了吃饭以外,更重要需要以道德来庄严我们的人格,用道德来维持永恒的精神,令其光耀千古,永垂不朽。
      八、宝供养
      金银财宝拿出门,处处皆可用。一个人若有了「信」,于己有信,对师长、朋友们守信,不欺暗室,无愧衾影,则人敬如神,待若上宾。
      九、珠供养
      珠者圆的指示,学佛的人做事要圆满,待人要圆融,不可有所偏差,有所不圆。
      十、衣供养
      即用衣服供养三宝。衣在此引申著依靠之意。从事上说,衣服须穿著在身上,才能显出衣体的好坏。从理上说,学佛的人,须依佛、依佛经、依靠出家人,照佛指示的路径去实行,才能得到究竟解脱。
                               
                                   摘自贤顿和尚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03:28 , Processed in 0.11352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