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37|回复: 1

为何用“金身”表佛身?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20:0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428

    主题

    495

    帖子

    1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813
    发表于 2014-12-14 17: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净空法师讲经直播电视台: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45集 2014年12月10日 讲于 香港

    为何用“金身”表佛身?

      我们看下面的偈颂:
      【科】戊二  赞佛 分二:己一 光相无等   己二  音身普度
      请看经文,偈颂还是四句是一首偈。
      【经】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解】此颂在“汉译”每句为五字,“魏译”为四字,“唐宋两译”均为七字,“吴译”缺此偈,“唐宋两译”义理文字均较胜,故“今会本”,亦为七言。
      也就是从唐宋两种译本里面会集的。
      【解】本颂首段是赞叹佛德,“微者”,细小也;精妙也。“妙者”,好也;善也;精也,乃赞美之辞,具不可思议,无比之义。佛之报土、报身、色相不可思议称为“妙色”。“微妙者”,精妙之极也。“色端严者”,色相端正庄严也。《法华经》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
      “如来微妙色端严”,端正、庄严,这赞美之辞。“妙色”还不能尽义,加个“微妙”。
      佛经里面对于“佛”都称为“金身”。“金身”是什么意思?这个身实在讲并不是真正表我们现在看到这黄金。用黄金来表什么?表它“不变”
      在五金里头,“银、铜、铁、锡”都很容易氧化,唯独黄金它不会氧化,它能永远保持不变,这就是五金里面让人感到最可爱的,所以金的真正意思是“不变”。
      在极乐世界,佛的身不变,“不变”就是他没有生灭的现象,他没有变化的现象,这个变化就是“生、老、病、死”;我们这个世间人有这些变化,极乐世界无量寿,无量寿的身永远不变。这是“金”在此地表的意思,这是说它的体永恒不变。
      相呢?下面讲“端庄、庄严、微妙到极处”了,太好了,好得到你无法想象,你也没有用言语文字能形容得出来,只好用一句“端严微妙”,是这么个意思。色相端正庄严,赞叹阿弥陀佛。
      你要知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阿弥陀佛的身,端严微妙到极处。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所得的色相,可以说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身相里面,没有他这样庄严微妙的。为什么?到后面四十八愿我们就明白了。
      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不是佛想象出来的,也不是有人帮助阿弥陀佛策划出来的,而是世间自在王佛教导法藏比丘到十方诸佛刹土里面去考察、去参观、去选择,凡是不善的都不要,凡是好的统统采纳,回来建造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可以说是无论是正报、依报,它是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真、善、美、慧的精华,所以一切佛土不能跟它比啊!它是这么来的。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决定没错,所有一切诸佛的精华都集中在极乐世界,你要到哪里去?当然这是一个聪明人首选的。我们再看下面:
      【解】“匿”者,藏也,隐也,亡也。“曜”者,明也,照也。首四句义为:如来微妙难思之色相,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所有诸物,无有能与等(等是等同、比)比者。
      “无等”、“无比”赞叹极乐世界啊!

      用假身体修行是“借假修真”,怎么修真?

      【解】亦即赞佛偈中“十方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这也是这个意思,证得究竟佛果,这个是佛佛道同,是自性微妙庄严圆满的显示,等觉菩萨比不上,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放下。他放下这品无明,就融入常寂光,常寂光里头隐现自在啊!
      遇到法身菩萨,像大乘经上所说,地上菩萨,佛就现报身来帮助他们。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是应身、应化身;跟我们六道凡夫在一起,他不能现报身,现报身我们看不到他,报身太高太大了。所以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统统是法身现的。这个法身是宇宙的本体。
      宇宙从哪来的?法身显现的,佛能显现。我们不能显现,为什么不能显现?我们有障碍。什么障碍?起心动念是障碍,分别是障碍,执着是障碍。这三大类的障碍我们全有。三大类障碍全有,就是六道凡夫。
      我们能把三种里面断掉一种,首先把见思烦恼断掉,证阿罗汉果,脱离六道轮回;再进一步,把尘沙烦恼断掉;把无明烦恼断掉,十法界没有了。这在相宗里头叫“转八识成四智”,八识是能变,能变十法界、能变六道轮回,“转八识成四智”,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现在面前的叫一真法界,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实,这就是说真实的。那么前面讲的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海贤老和尚常常跟人讲: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这话真话,一点也没说错。假的我们要放下。
      现在身体,假身体也在此地,在“借假修真”,怎么修真?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修真。为什么?真心里头没有一物,无有一法可得,那是真的;还有一法就是假的。
      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我们今天只允许阿弥陀佛放在心上,除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我们跟净土就全通了。这个事情要自己做,谁也不能代替;佛菩萨再慈悲,没有办法代替我,所谓的是解铃还是系铃人。这个烦恼习气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是别人给我的,我们迷了,越迷越久,就变成这个样子了。现在我们要破迷开悟,知道这假的,再不要放在心上。阿弥陀佛是真的,真的我们放在心上,这样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很快就能修成净业,就跟阿弥陀佛通信息了。
    无量法门里头,无比殊胜第一法门,被我们遇到了,太幸运了!遇到别的法门种善根,不一定这一生能成就;遇到这个法门,个个都能成就。要相信善道大师的话——“万修万人去”。

    修净土的人不能往生的原因

      那修净土的人不能往生,他没真修,他搞假的,他对这个世界还有贪图,贪图名闻利养不能往生,贪图度众生也不能往生。决定要把贪心断掉才能往生。
      贪嗔痴慢疑,地狱五条根,智慧开了就不怀疑了,这五个字五大障碍,要把它彻底铲除,功夫就在此地,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就用这个方法。我们再看注解的后面:
      【解】佛放无量之光明,普照十方国土,其中日、月、火、珠四者之光焰,悉皆隐蔽不现。(像白天在太阳底下)
      【解】“火”者,灯火、火烛,兼指一切火光。“珠”者,摩尼也,又作末尼,具足为震跢末尼,(这是梵语,音译的)译作珠、宝、离垢、如意,合之可意译为如意宝珠。有大光明,超诸世品。(超越世间一切珍宝),《会疏》曰:“天下至明,无大于日月。万品光耀,无过于摩尼。若映佛光,皆悉隐蔽。”  
      如果“摩尼”用佛光做比较,那统统都隐蔽了,在佛光当中它们都没有,光明都失掉了,不是失掉了,像在太阳底下,我们点着灯,光不现了,这就是隐蔽的意思。

    实际上的修行就是放下障碍,本性就显出来了

      再看底下一科:
      【科】己二、音身普度
      【经】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解】后继四句,均是《唐译》原文。赞叹世间自在王佛圆明具德,事事无碍,不可思议之妙用。这个地方偈赞,都是法藏比丘对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对他的赞叹。其义为,世尊演说妙法,能于一音声之中,普使九法界、六趣、四生种种异类众生,各各随其品类根性,而能闻能解佛之所说。世人言语,常因方言问题、知识水平问题而不能解。世尊则妙用无穷,普使一切众生随类得解。更为不可思议者,乃于任一音声,圆具如是无边不可思议妙用。正显超情离见之《华严》事事无碍境界。
      这是我们凡夫做不到的,也是天人、二乘、权教菩萨都没有这种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法身菩萨,为什么?法身菩萨的障碍放下了。六道凡夫烦恼具足,这个自性的德用透不出来。二乘、声闻、缘觉,虽然“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他还是有障碍,没有像佛这么自在。三乘菩萨,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们在二乘之上,“见思”、“尘沙”断了,“无明”没破、没见性,所以他也没这个能力。到法身菩萨,把起心动念也放下了。
      实际上的修行我们要知道,修行就是放下障碍,本性就显出来了。去了“妄”,“真”就现前了。“真”就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六即佛”里面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前面三种是假的,“分证即佛”是真的,分证之后就是圆满佛。所以往生在一真法界,在实报庄严土。这里头,就如《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阶位,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四十个;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他们证得法身,他们所现的都是法身,跟阿弥陀佛的身相都一样。
      所以阿弥陀佛现身,因为常寂光里头没有身,常寂光是一片光明,圆满自性,他遇到缘他就现相,现法身;遇到我们六道凡夫,就现应身、现化身。他从哪里来的?他没有来去,常寂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众生跟佛是一体,他的法身现前,得受用;我们的法身在,也在现前,不得受用,不知道,所以佛给我们现身是真的,没有来去,这个一定要晓得。《楞严经》上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在这里想佛,佛在这现身。佛不是从西方极乐世界到这里来现身,不是的。
      极乐世界多大?跟虚空法界一样大,跟常寂光一样大,妙极了!我们带业往生,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没有带业的,这个要知道。
      带业往生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的刹土是可以带业往生的,都要断烦恼,证菩提。诸佛都有四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我们今天住的,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我们修得不错,往生到别的佛世界,生到哪里?凡圣同居土,跟这差不多,凡圣同居土就是六道轮回,有六道轮回,有十法界的佛国土很多很多,你看《华严经》就知道了,有佛的世界,只有实报庄严土,没有同居土,也没有方便土,有没有?有,不止阿弥陀佛一个,像西方极乐世界差不多的有,也有不少,但是那些诸佛刹土,跟极乐世界比比不上,极乐世界特别殊胜,无比的庄严,所以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开慧

      我们再看下面注解:
      【解】《华严普贤行愿品》曰:“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此偈正与本经“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之文同旨。一声中有无量声,无量声中之一一声,皆有无边妙用,能随众生之意乐,一一流出无边之慧辩,使众生得闻,得解,得度。
    这个“得度”就是悟入。
      【解】此即是十玄门中之“主伴圆明具德门”。
      这是性德圆满的显现。这在我们凡夫听起来,这是无法想象的境界。然后我们一定要记住:既然是性德,那就是一切众生本来个个具足,我们都有;就是因为起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性德不能显现,原因在此地。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只是有障碍;障碍去掉,它就恢复了,本能就恢复了。佛教给我们恢复的方法,就是“戒、定、慧”这三种妙法。
      “戒”是什么?戒是方法。你遵守这个方法,你就能得定;得定之后,智慧就开了、就现前了。佛菩萨有的这些神通能力,我们个个都有,见性就恢复了。
      见性是大事,我们经题上“清净心”是“戒”成就的;“平等心”是“定”成就;“觉”是智慧现前了,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叫“觉”。“觉”了之后无所不知,海贤老和尚说的“我什么都知道”,那是“觉”。所以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如果得不到定,这个戒就白持了,你持错了!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开慧,所以持戒是手段,禅定也是手段,真正目的是开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性德,每个人自性里头统统具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66

    主题

    4888

    帖子

    34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54372
    发表于 2014-12-15 19: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造佛像往生净土感应:
    (本楼计划引证《观佛三昧海经》造像依据)

    87、唐代惠镜法师,塑造释迦、弥陀两尊佛像,因此亲见净土,自在往生
      唐代,惠镜法师,住在悟真寺,他有工巧之能,心中欢喜往生净土,白己亲手造了释迦、弥陀两尊圣像,朝夕供养礼拜。惠镜法师六十七岁的那年,正月十五日夜间,梦见有一沙门,浑身黄金色,来对惠镜说:“你愿意看看净土吗?”他答:“愿意看。”又问:“你想见佛吗?”他答:“愿意见。”那位沙门就给他一个钵说:“看吧!”惠镜见钵内净土庄严,黄金为地,宫殿楼阁,重重无尽,诸天童子,游止其中;又见声闻菩萨,海会大众,围绕着世尊,昕世尊说法;又感觉那位沙门在前,他跟随在后,渐渐接近佛前,那位沙门却忽然不见了;惠镜就合掌而立,佛问他说:‘你认识那位引导你来的沙门吗?”他说:“不认识。”佛说:“那是你所造的释迦佛像。”又问:“你认识我吗?”他答:“我不知道。”佛说:“我就是你所造的阿弥陀佛像;释迦如父我如母,娑婆众生如赤子,幼稚无知,堕于深泥,父入深泥将子抱起,母于高岸接待养育,我们也是这样;释迦佛教化娑婆世界浊恶愚痴众生,为众生开辟引导,示其净土法门,离苦得乐,永不沦陷淤泥之中。”惠镜听后,欢喜踊跃,忽然梦觉,身心安乐如入掸定。从此更加勤礼二圣。有一天,又看见上次所见的沙门来对他说:“你十二年后当生净土!”惠镜临终时,世寿七十九岁,邻房的僧众,曾梦见有百千圣众,从空而来,把惠镜迎接而去,有微细的音乐在空中响起,当时听到的人很多。(出自《三宝感应要略录》)


    88、比丘尼智藏,画弥陀、地藏、观音像感应记
      宋朝,太原有位比丘尼,法名智藏,特别奉事地藏菩萨,喜欢求生极乐净土;她布施钱财二百文,画了阿弥陀佛像,以及左右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两位胁士的像各一副,安置在房中,信心礼拜供养;太平兴国五年,正是庚辰年,大风吹破人屋,智藏比丘尼的屋舍,一同被完全毁坏;第二天寻找佛像所在的地方,居然都丢失了,心生忧愁烦恼,祈念地藏菩萨,瞻仰天空时,远远看见一个东西,飘在虚空,多次放光犹如闪电;一时之间落在地上,正是自己所求的佛像啊,非常欢喜,还和以前一样安置在屋内;太平兴国七年,二月二十三日,智藏对朋友们说:“地藏菩萨引导我去净土,明日决定往生。”于是烧香散花,唱三尊佛菩萨名号,各一百零八遍,端坐向西,合掌而逝。(出自《卍新纂续藏经》之《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89、鸡头摩寺,五通菩萨,赴极乐国,请阿弥陀佛现身,画像感应
      相传,以前天竺鸡头摩寺,有一位五通菩萨,去极乐世界,请求阿弥陀佛,说:“娑婆世界的众生,想求生净土,但是没有佛的形像,愿力没有归向,请佛垂悯降许!”佛说:“你暂且先回去,我会现身,去找你!”菩萨刚刚回来,其佛像已经到达,一尊佛像,五十尊菩萨像,各坐莲华座,现身在树叶上。菩萨就依照树叶上现身的佛像的样子,图画临摹,流布远近。(出自《三宝感应要略录》)


    90、隋朝安乐寺,释惠海,画阿弥陀佛像感应(02)
      隋朝,江都安乐寺,释惠海,俗姓张,是清河武城人;他精通娴熟经论,但是平时以净土为功课,专精致感;忽然,有一位齐州僧人道铃,送来一幅阿弥陀佛像,并说:“这是天竺鸡头摩寺,一位五通菩萨,乘空往彼极乐世界,所画的阿弥陀佛仪容。”既然冥冥中,会满足平素的心愿,惠海于是深怀礼忏,再瞻视佛像时,发现神光闪烁;心中思维计度,觉得是非常稀有的幸事,于是临摹图画,希望离苦,愿生极乐净土,没齿为念;到了这天晚上,惠海忽然起来,象往常一切面朝西边,礼拜以后,结跏趺座,到天刚亮时才往生,颜色怡悦安和,宛如神识还在一样,当时六十九岁。(出自《三宝感应要略录》)


    91、释道诠,造龙树菩萨像,感菩萨来指点,父母师友,同修净土并往生(03)
      释道诠,不知何处人,年少时在学塾中就很有善名。后来以《大智度论》为心要,以龙树菩萨为师宗,发愿说:“龙树大士,蒙佛授记,已经证入欢喜地,往生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化导,摄受十方众生。祈愿您垂哀怜悯,令我得生极乐。”并且造了三尺高的龙树菩萨像,香花供养,专心祈愿。梦见一位沙门对他说:“你往生净土,必定无疑。过后三年,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道诠问:“我还有年长的师友,怎么会先舍寿呢?这是怎么回事?”沙门说:“必须禀告阿弥陀佛,回来再告诉你事情真相。”梦醒后更加精进祈请:“愿我和师友都能舍寿往生!”。前后经过三天后,又再次梦见那位沙门来告诉他说:“我以你的话禀告阿弥陀佛,佛回答说,你的师父过后十二年去世;你过后十七年去世;你母亲二十年后才去世,但因为你所发微妙愿力,必定延寿三年,加上二十年,过后二十三年方生极乐国,佛教我如此说。”道诠又问:“我的父母师友,都能生净土吗?”回答说:“同心发愿,必定往生无疑。”道诠心中欢喜,又问:“您是什么人?”回答:“我是龙树,《付法藏因缘传》中第十三位,你造我像,所以屡次来告诉你。”道诠的母亲,果然在过后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往生;他的父母师友,都和佛所预告的相同,明确预知时至,一同往生净土;道诠临终的时候,紫色祥云笼罩寺庵,空中听到音乐,奇异的瑞相不止一件,这些见闻都是真实的 。(出自《三宝感应要略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3 03:33 , Processed in 0.1189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