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33|回复: 0

《群書治要》齊家治國的寶典(共一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6

主题

958

帖子

0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2702
发表于 2013-12-7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群書治要》齊家治國的寶典(共一集)

蔡禮旭老師 2012/11/3 斯里蘭卡 檔名:10-025-001



尊敬的藍蓮花寺諸位法師,尊敬的來自我們各地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

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

我們來到斯里蘭卡科隆坡,我們想起三千多年前,佛陀在這一塊國土教化,讓我們生起對世尊無限的緬懷,而從下飛機開始,就感覺被這一片國土上的領導者,包含每一個百姓深深的感動,體會到確實只要依照佛經的教誨去做,確實能夠達到家和人樂,國家社會安定。就像《無量壽經》當中講到的:「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諸位法師、同修來了,你看都不下雨了,這天氣都很好,諸佛菩薩歡喜,龍天擁護。

而我們從下飛機看到飛機場上的服務人員,他們對我們都很和善,都合掌,都念著「ayubowan」,就是祝福長壽的意思,這一句「ayubowan」就是無量光壽的意思,我們一下飛機就被祝福了,而且我們看到他們的眼神非常和善,好像看到每一個人就像親人一樣,一點距離感都沒有。所以佛陀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接受佛陀的教誨,他們處事的心態不一樣。就像我剛剛,剛好吃完飯,我們有個會要開,還有個十幾分鐘的時間,想說找個地方,稍微小憩一下,休息一下,因為那個會場冷氣太強了,我就跑到後台去了。結果有個工作人員,他只是一個很平常的工作人員,專門處理這次的會場,他看到我要休息,他就特別跑到一個休息室,然後帶我進去,還找了一個很好的椅子給我,我跟他都不認識,看到我的需要,他就竭盡全力的,而且他還在忙,他本來還在那裡搬東西,但他一看到我需要,他就去找了這個椅子,結果差不多一分鐘以後,他又怕我口渴,還拿來一杯水,要來給我。所以我們從這些百姓們他們的處事態度,都可以感覺到佛陀教化的力量。

而我們昨天下飛機坐在遊覽車上,正在等紅綠燈的時候,看到小孩下課了,這些小學生統統對我們遊覽車上的人招手,非常有禮貌,小朋友!而我們了解到,確確實實,斯里蘭卡總統特別重視教育。我們很多佛寺,像佛陀曾經去過的一個克拉雅尼寺,每個禮拜天就有小學、中學的學生三千人,到寺裡面去接受佛陀的教育,一個寺有三千人,那我們想一想,他每個禮拜有多少學生,在禮拜天到佛寺接受佛陀的教化?我們光想到有這麼多的學子都在接受佛陀教誨,我們就滿心歡喜。

而且這個國度,每次月圓,等於是農曆十五號,他們全國八關齋戒,而且不能賣肉,都由總統來帶頭。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在《群書治要》,我感覺到,好像一下車之後,這一方的領導者跟老百姓,都在演《群書治要》給我看。所以我們看到第四個單元《為政‧務本》,這個「務本」在一百六十二句,經文當中提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文王武王他們治國的這些方法制度,包含周朝的周公定的周禮,統統在史冊當中。但是後世要創造盛世,只有這些典籍是不夠的,最重要的一定是他的國家領導者賢德。所以接著經句講「其人存,則其政舉」,聖主、好的領導者上位之後,他整個政治清明,就被這個領導者帶動起來。比方他尊重老師的態度。我們從一下飛機到了休息室,有位寶光法師,他見到我們很親切的用普通話跟我們交談,這些服務人員一看到寶光法師,馬上拿了一塊白布鋪在椅子上面,對出家的法師,也就是他們學佛的老師非常的恭敬。

師長在講經當中常常說到印祖的教誨,「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而總統他生日當天,大家想一想,一般全世界的國家領導者,生日那天他會做什麼事情?安排一個度假村,好好去放鬆放鬆,happy happy ,可是斯里蘭卡的總統生日當天做什麼?早上六點就到了藍蓮花寺來供僧,來禮敬僧團,禮敬老師。所以他最高的總統這麼做,他底下的老百姓個個都尊重老師,我們當場下飛機在休息室裡面,看到每個服務人員都過來,跪下來給寶光法師問好行禮。

包含師長講經的時候常常提到,清朝為什麼二十萬軍隊入主中國,可以治理中國二三百年的歷史?因為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明君,他們非常重視儒釋道三教,而且常常禮請儒釋道三教的專家到宮廷講經,而且是皇上直接帶著文武百官來聽課。而我們今天看總統他親自帶著教育部長一些重要的官員,包含整個僧團重要的這些領袖,一起來參與「團結宗教,回歸教育,化解危機」,這樣的一個難得的大會,所有這些高層的人,就在這個會議當中建立共識,我們佛門常說「六和敬」,第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見和同解」。

而今天整個早上的大會,我們都感覺到諸佛歡喜,龍天善神擁護。師長請佛住世,希望總統帶頭,成為全世界宗教團結,佛陀教育、聖賢教育的一個示範國。師長請佛住世也是表演給我們看,總統直下承當,也是在給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國度在總統的帶領之下,我們從今天的題目當中可以感受得到,團結宗教,回歸教育是因,化解危機是結果。所以這個國家為什麼三十年的內戰,最後能夠和平解決,是總統他做到了團結宗教,回歸教育。

而我們了解到教育的這個教字,它是左邊兩個叉,下面是一個小孩,這個字就已經彰顯了教育是上行下效。我們曾經接觸一些家長、老師們,大家在談到教育的時候,有時候都會脫口而出,講到,我都給我的小孩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他就是不聽。而從這句話當中,我們可能就要觀照到,我們對教育本身的認知有偏頗。這位家長他說,我都講了多少次了,那講是用嘴巴講的,可是這個教育的教字它卻沒有嘴巴,它的左邊兩個叉,第一個叉是父母老師領導者打的,第二個叉才是孩子很自然潛移默化效法學習,所以上行下效,身教是教字左邊彰顯最重要的意義,右邊是一個手拿著樹枝,叫耳提面命。教育不可能一次兩次,就能夠教化的好,就像佛陀他講經說法一生四十九年,才把很多的眾生勸到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所以教育要非常有耐心,不可以急,不可以情緒,不可以發脾氣。而總統他做出了非常重要化解危機的榜樣,因為他非常有胸懷度量。

我們再翻到第三單元的「貴德」,其中第六個小綱領,一百一十九句,它的主題是度量,這句當中提到兩句經文,一百一十九跟一百二十,第句是說「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一個要建大功,立大業的人,心胸要大,不能記怨仇。而總統他是二00六年上任,這個內戰在二00九年才平息,他自己身兼國防部長,後來把這個戰爭平息下來。其中有個叛軍的將軍,曾經屠殺過不少軍警,結果他上任以後,他對著這個將領說到,說我知道你是被利用的,你還是很有使命感的。我希望你能夠接下來為人民好好做出貢獻,赦免了他的罪。大家想一想這個將領有多感動,我們聽說這個將領好像這幾天的課程也要安排他上台來分享。所以這個因緣是很特別,很殊勝!而這個將領當了部長以後,他底下有非常多下屬、幹部的家屬,都曾經被這個將軍屠殺過,大家想一想,當我們看到一個曾經殺了我們至親的人,我們的內心作何感受?結果這些下屬,他們說道了:「我們的國家已經內戰了這麼久,我們假如沒有這種包容的胸懷,怎麼讓我們的國家有更好的未來。」所以不只總統有度量,他底下的人民在佛陀的教化之下,都能夠怨親平等,化怨為親,這個度量是總統以身教化解危機的教化,首先總統就已經在做回歸教育了,回歸什麼?回歸他領導者以身作則。

而團結宗教在這片國土上,還有伊斯蘭教,還有其他的宗教。而伊斯蘭教徒,他們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到,非常感激這個國家,佛教徒治理的非常安定,這是伊斯蘭教的領袖們說出來的,他感謝佛教把這個國家建設的這麼好,這麼安定,讓他們伊斯蘭教可以在這裡發展,所以他們非常感激佛教。這片國土上的佛弟子,那就是為人演說,他們把包容一切的宗教,演給了所有其他宗教的同胞們看。這個團結宗教他們國家已經做到了。

所以早上我們聽到師長也提到,在這片國土上,他看到能夠平息戰爭,看到宗教可以這麼團結,所以師長也說,他也是來這片國土學習。當然師長他處處都在給我們弟子做表率,老人家有這麼高的德行跟智慧,處處謙卑待人,時時都懷著學習的心,時時懷著感恩的心面對每個因緣。

那我們從剛剛斯里蘭卡總統他的這種身教,再回到我們自己的家庭,回到我們自己的團隊,回到我們自己的這個國家裡面,我們也要不忌小怨,要化怨為親,甚至於我們在面對別人的毀謗侮辱的時候,一定要有度量,因為假如沒有度量包容了,那可能團體當中的對立是非人我,也從此就沒有辦法停下來了。因為我們每個人接受佛陀的教誨,都想著要報佛恩,我們每天都念著《回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而報恩首先我們要修身齊家治國,我們是一個弘揚正法的團隊,首先這個家要齊好,給世間做很好的榜樣,所以報恩我們才會來到一個弘揚正法的團隊,我們進到這樣的因緣裡,也時時期許自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是假如我們不能放下對立,不能放下怨恨指責,那要無過,就很困難了。我們一個對立一形成,可能我們身邊的人也都跟人家對立起來了。所以《群書治要》講的這個度量,非常的重要。我們曾經聽一位校長講,說一個人就要像一塊海綿一樣,那個很硬的球,很大力的丟過來,那個力量都被海綿給吸掉了,就不會反彈回去了。假如是一面很硬的牆,大力投球下去,最後這個球會彈到誰的身上?彈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我們要做海綿。也是師長在講的菩薩四德當中,柔和質直攝生德,非常柔和,任何人的脾氣,任何人的毀謗,到我們身上馬上就化掉了,而且還質直對他,就是還真誠對他,對他沒有絲毫的成見。其實我們看到師父就是這麼給我們表演的,有人在私底下做了不利師父的事情,毀謗師父的事情,結果他還來見師父,我們站在旁邊都有一點,氣得牙癢癢的,結果看師父見到他,哇,那種親切,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什麼事情一樣,我們都互相看一看,都看傻眼,其實師長這種真誠,才能讓對方打從心裡懺悔改過,其實師父都明白的,完全的包容,完全的慈悲對他。

而我們古聖先賢,確實在每個朝代都給我們表演出真正聖賢的風範。宋朝出的明宰相特別多,所以俗話又說,宰相肚裡能撐船。而宋朝有位宰相叫王旦,在座有沒有姓王的同修,要舉好,說不定今天講完,您就認祖歸宗了,這個王姓,叫三槐堂,這是有典故的。

王旦的父親叫王祐,當時候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派王祐去調查一個邊疆的大官大吏,有沒有造反的傾向,因為有聽到這樣的謠言,就派王祐去,說王祐,你假如去查出他有叛變的消息回來,我讓你做宰相。皇帝先開出支票給他了,結果王祐去了以後發現,是他底下的一些下屬作亂,其實他不知道,了解完以後趕緊處理完,回去稟報皇上。說「皇上,這位大臣絕無叛變的態度,他非常愛國,皇上您假如不相信的話,我以我家上百人的性命,保證他是清白的」。我們當時看那個《歷史感應統紀》,看到這段的時候,頭皮發麻。一個人為了一個大臣的清白,他可以把全家一百多人的性命都壓上去,那種忠義真的是感天動地。結果他接著怎麼說,他說皇上,在您之前。宋朝以前五代十國,梁唐晉漢周,這幾個朝代為什麼幾十年就滅國了,都是皇帝疑心太重,都誤殺很多大臣,才造成國家二三十年就滅國了,皇上您要引以為戒。真是太正直的人了。結果趙匡胤聽了不高興,把他貶官,就把王祐貶出京城,不讓他做中央的官了。當然趙匡胤要檢討檢討。結果他要出門的時候,一些朋友,也是大臣,就嘆氣,本來可以做宰相,怎麼落得這個地步?您看古代的讀書人,真的就像范仲淹先生寫的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不被境界轉,他對得起良心就好了,他還是非常自在的,他沒有難過,別人是很難過送他,他就回了一句話,他說「別急,我當不了宰相,我的孩子一定當宰相!」這個他是相信了《群書治要》當中的一句話,大家手上沒有書,我可以念給大家聽,就是《易經》講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就在我們第五大項,「敬慎‧微漸」第一句,在兩百八十二句,就是《易經》開宗明義講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他非常有把握。果不其然,他的兒子就當宰相了。所以從這裡我們也了解到,人生最可貴的就是從來沒有做違背良心的事,那個躺下去五分鐘之內就睡著了,心裡都沒有事情,沒有罣礙。

以前很多名宰相,很有功夫,為國家操勞一輩子,最後說時間到了,鋪個草席他躺上去,就死了,很有功夫。所以這個王旦是什麼?應以宰相身得度,即現宰相身而為說法。我們斯里蘭卡的總統,是應以總統身得度,即現總統身而為說法。在全世界都對和平喪失信心的這個節骨眼上,他能直下承擔。您看他今天講,感謝師父好多次,大家有沒有算一下?你看,師父講的這些理念,他是可以做到的。他尊師,他知道高僧講的都是真實語。他有信心做得到,所以他願意來承擔這個時代使命。而這樣的領導者,有德此有人,他會感召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來成就這個功業。

我想這次來了這麼多企業家,這個斯里蘭卡是投資的好地方。為什麼?人心善良、社會安定,而且他們的家庭觀念非常重。他們下班以後都不是在餐館吃飯,都回家吃飯,跟家裡的人聚在一起。而且他們的老百姓說,經濟不要發展的太快,慢慢來就好了。老百姓都有這種見地,不簡單,還是受教育的原因。因為受了佛陀的教育,他很清楚一點,人生不是來追求物質,變物質的奴隸的,人生是來提高靈性的,人生是來成就慧命的。當然他追求的就不是那物欲的享樂了。

所以,這次這個因緣,我相信會促成整個斯里蘭卡全面的發展。這個可能也是我們師長高瞻遠矚,老人家常說,「十一月份這個會議非常重要,這個跟世界和平息息相關」。我們是來了以後後知後覺,我現在才有一點了解師長他的遠見。

而王祐,他在自己家的庭院前面種了三顆槐樹,所以後世就稱王家叫「三槐堂」。所以大家回去查一下族譜,尤其姓王的同修們。一查,原來您就是王祐、王旦的後代,難怪這麼有福報,祖先厚德載物。傳到了王旦之後,真有乃父之風,他是(真宗時)當宰相最長的。

而另外一個宰相,是接王旦之後,叫寇準。大家應該看過「寇老西兒」,就是講寇準,這也是一代名相。他有一天就跟皇上講,講王旦的不好,而且後續又講了好幾次。最後,皇帝聽了也有點,覺得寇準的行為讓他不歡喜,怎麼常常打小報告?然後就去給王旦講,「寇準都打你的小報告,好幾次了。」大家想一想,我們在聽歷史故事,要契入這個故事的話,就把自己當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去觀照觀照。當宰相日理萬機,為人民真的是不分晝夜,還有同僚常常打你的小報告。你馬上聽到他打你小報告,當下起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我都累成這樣了,還打我的小報告!」那麻煩了,那可能就對立,或者是批評、指責就來了。當下王旦就說了,他說「皇上,我當宰相這麼久,一定做錯很多決策,很多不足的地方,寇準是愛國,他才幫我挑出來。」大家想,本來會變成是非,現在變什麼?變成感動寇準。皇上聽了以後很感動,鐵定講出去。首先會找寇準講,「你看人家度量多大,你打他小報告,他還說你愛國。」首先感動寇準。再來感動誰?感動全朝廷的文武百官,因為他是百官之首,他是宰相。「我們的宰相都這麼有德行,我們可別丟臉。」所以上行下效。所以一個人的度量,尤其位置愈高,就影響了整個朝代、整個朝廷士大夫的風氣。所以宋朝出很多忠臣,我們看岳飛,我們看文天祥都在宋朝,都跟留名青史這些名宰相。(待會要講的是重點,因為這個麥克風聽了也很激動。)所以弘一大師在格言當中,有一段墨寶寫得好,「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一個國家,他開國的皇帝、開國的功臣,他非常有德行、非常謹慎,給整個國家做榜樣,他會成為這個朝代的表率。後面當官的都以王旦為表率,「道風日遠」,一舉一動,「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我就是要給這個天下,給這個朝代榜樣看的。所以師長常常期許我們「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到一個道場來,常常會看到,開創這個道場的法師,他的塑像立在佛寺裡面,緬懷他當時披荊斬棘、不辭勞苦的精神,甚至於佛寺裡都在傳頌著他很多的故事,就成為了這個佛寺的道風,佛寺的風氣。

同樣的,我們傳統文化的推廣,也是這幾年,從師長重視三根的教育,我們四眾弟子聽從老人家的教誨,開始去落實。整個三根的落實,文化的學習、推展,也是這十年的時間。所以我們諸位大德同修,現在在各地都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先鋒,所以您現在的一舉一動都是往後這個地區人的表率。「當初某某護法、某某老師,他們就是用什麼精神來教育的。講課從早上八九點講到晚上八九點,都不喊疲累的,只要看到有人肯學,苦口婆心的引導、勸說。」那您現在所做的,就成為了你這一方的精神。道風日遠,都從我們自身開始做起。所以有這樣的一種使命感,克己的功夫,自我要求的態度,慢慢就出來了。

而且師長在講「普賢十願」的時候,講到「請佛住世」,老人家都說要先請誰住世?大家怎麼無辜的看著我?我記得在十一、二年前,我在高雄淨宗學會,剛好去念佛共修,那天晚上是請到我們上悟下道法師給我們講經。我們就迎請法師講經,剛好悟道法師他上台講經以前,要先給佛陀行三跪拜禮。我們看到法師的法相,那個手很大,很有福報,那個手垂下來,都快要到膝蓋了,又是現出家相,這麼莊嚴。突然看了悲從中來,人家是大法師,我們還煩惱叢生,就覺得很丟臉,我就一直在那裡流眼淚。結果那天,我們休息的時候,聽師父講經,吃著便當聽師父講經,剛好講到「普賢十願」,師長說普賢十願請佛住世,請誰?師父就一直看著我們,「要請自己!」你看這個世間,聞佛法的有多少人?一大半的人聞不到佛法,聞佛法又聞到正法的有多少?聞到正法又能真信的有多少?又能聞到念佛法門當生成就的機會的,又有多少?你這樣算下來,你能遇到了,你不去承擔,你不請自己去住世,那你還要請誰住世?聽師父這段話,好像拿著一個鐵棒,回家頭還在暈,大善知識很有攝受力。就讓我們了解到,佛法是內學,不能向外求,不能自己一聽到請佛住世,就開始「某某老師、某某同修,請他們住世就好了,我在後面就好了。」那這個就向心外求法了。佛陀給我們講的每句經教,應該是每個人都能落實的,每個人都能直下承擔的。這一段體會,也是得力於師父教誨,師父說佛陀在娑婆界所講的經教,就是我們做得到的,佛陀才講。假如我們做不到,佛陀一講完,然後說「不好意思,你做不到」,那不是跟我們開玩笑?所以只要講出來的經典,我們絕對做得到。我們只要下定決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這一生決定要了脫生死,這一生一定要做彌陀第一弟子,人生幾十年很短暫,不能白來一趟。有這樣的志氣,就蒙三寶威神加持了。所以,確實師長這些教誨,對於我們學佛的心態非常重要,我們真的直下承擔,請佛住世就是先請自己依教奉行,我們就不會去分別、不會去執著、不會向外去求。所以我們中國歷史當中,各行各業,尤其當官的當中,不少佛菩薩示現,包含在商業界,我們財神范蠡,那都不是普通人來示現的,「三聚財,三散財」。

而剛剛跟大家講到王旦這一個例子,他不只沒有批評寇準,還說他愛國。結果有一天,寇準就來跟王旦講,說「王旦,你推薦我當宰相好不好?」古人他很直率,他也不為名、不為利,但是他有那個幹才。他毛遂自薦,就給王旦說,「你推薦我當宰相好不好?」王旦說「這宰相可不能隨便推薦」。他好像覺得碰了灰了,不高興,回去了。後來王旦年紀大了,壽命快終了的時候,皇帝就到他的身邊問他「要讓誰做宰相?」結果王旦說「寇準」。大家看,真的是很有度量,成大事者不忌小怨。結果後來王旦往生了,寇準當了宰相。皇帝有一天就跟他說「你知不知道誰讓你當宰相的?」寇準說「當然是皇上你讓我當的,謝謝皇上的聖恩。」皇上搖搖頭,「不是我推薦你的,是王旦推薦你的。」大家想一想,當寇準聽到是王旦推薦他,對他的內心有多深刻的震動。我還在記著他,還在不愉快,你看人家的度量有多大!所以這是王旦給我們的這個榜樣。

包含剛剛講到的,我們斯里蘭卡的總統,他也是包容了曾經跟他敵對的叛軍,整個人心完全的以德來化掉怨。包含唐朝之所以能建立「貞觀之治」,也是唐太宗有度量,「貞觀之治」最大的功臣之一,魏徵。魏徵曾經獻計於太子,說你這個弟弟,最後一定是你皇位的危機者,所以你早一點應該要採取行動。結果後來唐太宗登上皇位,魏徵給唐太宗講「假如太子聽我的話,今天你就不會坐在這裡了。」大家想一想,唐太宗面對曾經獻計想要殺他的人,他怎麼去面對?他重用魏徵。為什麼?魏徵是忠,他才獻這個計。他並沒有想說他要殺我,他不是以自我為出發,他是看到這個人的忠誠,他是為國。重用他,一來可以把所有的力量整合起來,不再對立了。再來這是真正的忠臣,一定可以為國家做出貢獻。包含後來貞觀盛世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同,唐太宗多次都說,「有今天的貞觀之治,都是魏徵的功勞」。你看他讓功於大臣,他不邀功。從這裡我們看到一個領導者,他的成敗也在這個態度。

漢朝,我們今天講漢朝跟唐朝,講的比較多。可能我們文化復興指日可待,重現漢唐。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的責任,湯恩比教授說,在七0年代就講了,「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聽過這句話的同修請舉手,都聽過了。聽說沒聽過這句話的不能上飛機,是吧?都聽過了,那我們想一想,師父常說我們要「學儒學道學佛」,不是「儒學佛學道學」,這句話是知識還是智慧,要看我們用什麼態度去學。把它記起來,只是一個知識,只是一句話,那是「儒學佛學道學」。但是這句話是用心領會,最後變成我們的使命感,那這個就是「學儒學道學佛」。真的用心體會這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現在這個世界要救,只剩中華文化可以救了。諸位大德同修,中華文化在哪裡?在誰的手上?你們也不能無辜的看著我,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上,我們現在手上捧著救世的寶典,我們又是中國人,我們又是華人,我們從小比其他民族、國家都有這樣的基礎去學習,我們有最好的條件可以救世,我們還不去承擔,那麻煩了,叫見死不救。那可能要問閻羅王,見死不救判什麼罪,是吧?所以諸位同修,恭喜大家,我們都沒有後路可以走了,眼前只有往前的一條路,後路沒有了。往哪裡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們已經有救世的寶典,我們不做不行,所以這一世以救世為己任,這一世一定契入聖賢境界。所以印光大師在《了凡四訓》的序文當中,給我們的期許,就是我們這一生的目標。「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報盡高登極樂之鄉」,因為我們現生,首先要從敦倫盡分做起,我們的本分在哪裡?承傳家道,讓社會安定,讓世界安定,讓佛法興盛。這個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佛弟子的本分。所以我們要敦倫盡分,這一生契入聖賢境界,我們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我們不求來生的福報,那個享福,三世怨,一定墮落。這一生只求正法久住,其他什麼都不求。然後所做的一切,心心回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這個決定可以成就。

我們聽過了這句湯恩比教授的話,我們隔陰之迷去掉了,知道這一生來幹什麼的了。諸位同修,當時我們跳下來來幹什麼,想起來沒有?剛剛講到的,報怨以德,這就是下一句度量裡面的教誨,「老子曰「報怨以德」。

在歷史當中,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跟梁國連在一起,兩個國家都種瓜,結果這個梁國種瓜種的很勤勞,就特別甜。然後楚國的人比較懶散,所以他的瓜就沒有這麼甜。而楚國的人看梁國的瓜賣的這麼好,又這麼好吃,生了嫉妒心。晚上趁沒有人的時候,把梁國的瓜給破壞掉了。結果梁國的老百姓發現了以後就很生氣,好,我們晚上也去破壞他的田。結果這個消息就傳到了當地的一個大夫,叫宋就。他知道這個情況,召集老百姓,告訴他們,哪有人用這種方法在處事的呢?你用以怨抱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這個方法鐵定行不通。我教你一個方法,你們現在晚上跑去幫楚國澆水,這樣他們的瓜也會很甜。你們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的瓜就改善了。老百姓很善良,而且這個父母官真正是君親師,做好教育,老百姓就真的跟著他的做法去做。結果,一段時間以後,楚國人就發現,人家梁國的百姓不僅沒有怨我們,還幫我們澆水,他們慚愧心起來了。這個消息傳到楚國國王那裡,楚王覺得很丟臉,我們的百姓怎麼幹這種昧良心的事情。結果就主動的去找梁國的國君,給他道歉然後說到,「你們梁國的大夫真有德行,報怨以德,教老百姓愛護我們楚國的田,楚國的人,所以我們楚國跟梁國的良好友誼,就從宋就開始」。一個人的德行,促進了兩國的和平相處,這是歷史當中的榜樣,所以我們跟所有的團體都可以效法宋就的榜樣。

而同樣是在周朝,另外一個歷史也是在史冊當中。兩個小朋友爭桑葉吵架,最後變成兩個國家打仗。因為兩個小孩吵架,他雙方的父母都來了,最後官員又來了,然後就打起來了。最開始為了一個桑葉吵架。所以同樣是歷史,您看這個給我們的啟示就非常大。所以往往人與人之間,沒有一種度量去化解,因為一件小事,最後衝突的、最後夫妻離異的都非常多。

我們再翻回來,我們剛剛講到《中庸》講的這一句,這個也是把文王、武王為什麼能夠平治天下的道理給我們講出來了。「人存則其政舉,人亡則其政息」,這麼好的制度,但是沒有像武王、周公這麼好德行的人來把持國政,那國家慢慢就會衰敗。所以,其實每個朝代會衰敗,就是不聽經典,不聽他祖宗的話,他的敗象就要出來了。所以「故為政在於得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政治要辦得好,最重要的是領導者他要選到有德行的人。這裡也點出來,一個領導者,他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他跑到第一線,去跟第一線的基層同仁在那裡一起忙,那他是去搶了底下人的工作了,這叫君主易位,這個在《群書治要》裡面也有。所以領導者他的工作在哪?做對國家的決策,選對重要的中央級幹部,這是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

在經典當中,孔子讚歎舜王,說「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好像沒做什麼事,就天下大治的人,就是大舜。我們在座應該有很多姓陳的同修,姓陳的同修請舉手,這個都是舜王的後代,我們掌聲歡迎舜王的後代。因為有一次我們在台灣,辦一個企業家傳統文化的課程,那陳老師領著我,我們兩個人一起上台給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禮,底下的學員也都跟著敬禮。結果下來的時候,我們陳瑞珠老師就跟我說,我們姓陳姓蔡的,可能弘揚傳統文化是我們這一生注定要幹的事情。我說,「此話怎講?」她說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陳蔡絕糧,在陳蔡的時候沒有東西吃了。所以我就想到了《了凡四訓》有句話說,「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父母祖宗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我們後代子孫要彌補,要好好去做。所以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陳蔡受困,我們姓陳姓蔡的,趕緊要把文化在兩千五百多年之後,要盡力把它弘揚開來。所以當時候,了解到我們古月胡,耳東陳,還有人字旁的傅,田地的田,還有虞美人的虞,這個姓氏全部都是舜王的後代。而我們看到現在很多舜王的後代,福報都很大。我們看陳大惠老師、陳瑞珠老師他們都姓陳,昨天好幾位老師站在那裡,全部都是姓陳,還有我們陳靜瑜老師,您看這幾天的課就有三位大舜的後代,給我們講課了。所以,確確實實「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孔子在《中庸》裡面,就讚歎到「舜其大孝也與」,舜的孝達到極點。「德為聖人,尊為天子」,他是最尊貴的。「富有四海之內」最富貴的。而且是「宗廟饗之,子孫保之」。孔子在兩千五百多年之內就已經斷言了,大舜的後代幾千年之後都還很興旺,子孫保之。而舜王不只孝順是榜樣,二十四孝之首,因為我們一看到舜王的孝行,沒有人不孝了。面對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母都能至孝了,我們還有什麼好做不到的?所以舜王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師父在講經的時候說到,這個都是普賢行的示現。

而舜王在政治方面,他也是非常突出,這裡講到的「為政在得人」,舜有臣子五人,他用了五個人,天下就大治了。用了契做教育部長,用了稷做了農師,用了大禹治水,用了皋陶做整個司法部的負責人,用了益管理整個山林水澤。五個最重要的幹部,天下大治。所以領導者最重要的天職,在知人善任。他所用的人,他的天職在熟悉他所負責的事情,而大禹他就要非常懂水性,契他是教育部長,他就要非常懂人性的教化,這是他的天職,不能君主易位。所以「為政在得人」,舜王做得非常好。而我們接著要從根本去思考了,舜要找五個人找到了,我找不找得到?《大學》當中講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我們老祖宗,他給我們的教誨,都是抓根本,今天我們要有人才,首先根本是什麼?要有德行去感召。假如今天我們沒有德行,哪怕現在人很多,很快人就走了,留不住人。所以《格言聯璧》裡面講的「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你的度量要大,人家在我們的身邊做事情,他很安心。假如我們心量很小,又很苛刻,身邊的人隨時都很緊張,怕動輒得咎,好像做了一個動作,又要被罵了,又要被指責了。這個時候人的心不安,他就會離開。所以德、量才是能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根本。待會我跟大家舉幾個我們企業界的,這些做的非常好的菩薩,他們的事例,跟大家再分享。所以這句接著就點出來,能夠凝聚人的根本在什麼?「取人以身」。你今天能夠得到這些人才,必然是由你的修身,你的德行感召來的。

我們接著看另外一句,把這個道理講得非常透徹,一百七十九句,也是在「務本」這個單元。這裡講到,一個「水泉」,像一個水淵,水泉非常的深,他可以養很多魚、鱉。魚、鱉自自然然就相感應,就來這裡生活了。然後「樹木盛,則飛鳥歸之」,這裡這個森林愈茂盛,你不用去打廣告,很多白鶴、孔雀自己就來了,是吧?我們現在都得打廣告,比較辛苦。「樹木盛,則飛鳥歸之」,我們古人都用譬喻的,讓我們很容易了解。包含「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你這片草原非常茂盛,大象這些動物,全部都來這裡生活了。而「人主賢」,這個團體,這個國家的領導者非常賢德,「則豪傑歸之」,人才就跟著來了。

剛剛有跟大家講到漢朝,漢朝開國的劉邦,他也是有度量,他欣賞每個幹部。他說漢朝拿下來了,有三個功臣幫助最大,韓信、蕭何、張良。張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是他很重要的謀臣。蕭何把國家財政、內政管理得很好。再來,韓信,他帶兵多多益善,很有能力。劉邦他欣賞每個幹部的功勞,他自己不邀功。但是項羽就不是這樣,項羽很傲慢,因為他覺得他是常勝將軍,所以整個楚漢相爭的成敗,就在於一個能讓功於下屬,一個是居功自傲最後就敗了。而且項羽敗的時候,還很可悲的在哪裡?他還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還對著老天說「是老天要滅我的,不是我不會打仗」。所以人到這個時刻還不能夠反求諸己,他的人生就很難不走向這個地步了。

所以「人主賢,豪傑歸之。故聖王不務歸之者,而務其所歸」。這句話是畫龍點睛。聖明的領導者,聖明的君主,他不會去求誰來歸附他,花很多時間去說服,去攀很多關係把人給聚來。他不做這個事情,他所致力的是什麼?是我這個國家,我這個團體,能不能留住人才?能不能讓每個人來了,他的人生是幸福的。他可以在我這個企業,成就他的家庭幸福,成就他的法身慧命,這個態度非常重要。我們這兩百多年來,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其實我們人與人當中,都很容易用物化的角度,再來互相對待。你比方說,娶一個太太,都在那裡想,娶來了以後可以少奮鬥二十年、三十年,這個都是物化的思想。包含找對象,首先先看他們家有沒有錢,這個都是人已經在整個資本主義當中,被物化了。而佛陀的教誨,一個人當老闆,就是要讓他底下的人,在他這個公司,公司就是道場,成就他的法身慧命,這是佛陀的教誨,這也是師父老人家的教誨。師父老人家曾經在一個公司教誨到,公司的老闆是佛,他的員工是菩薩,所有來的客戶,一接觸他們都對佛法產生高度的信心。所有來到他們這個公司、這個團體的,統統來接受了教化。那我們每一個企業家,每一個領導者,都依佛陀這樣的教誨,都依師父的期許來經營我們的企業團體,不得了!那您的企業團體鐵定是天下的榜樣。所以能不能留得住人才,我們這一個地方,假如都依儒道釋的教誨來做,這個地方它會有無窮的魅力,每一個人來都生法喜,每一個都把這裡當家,都想要一輩子為這個團體效力。

而我們反觀很多的企業,我在台灣,有段時間發現什麼?連續好幾天都報導高科技的公司,四十多歲的精英猝死,什麼叫猝死?沒有任何跡象,突然趴著就死了。猝,就是非常急促就死掉,究其原因是什麼?累死的。因為這些行業忙到,他都沒有關注到身體的休息,最後就累死了,那是家庭的損失,那是整個國家的損失。結果,從這一些事例,我們就看到,連人都被當作生產工具裡面的一個環節而已,而沒有被尊重。但是佛陀教育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要把每一個人當佛,要禮敬每一個人,要為他的家庭著想,為他的慧命著想,為他的未來著想,甚至為他的生生世世著想。我們領導者有這樣的胸懷,這一個企業鐵定有太大太大的福報了。

剛好八月底,也很有福報,當時候,師長因為五月份在泰國這個和平會議當中,好多的大使,聽完師父的教誨,非常仰慕,就親自到香港去請教師父很多治國的問題。我們那時候接觸到的是馬達加斯加的大使,還有馬其頓的大使,好像師父跟馬的國家很有緣,馬來西亞。然後,這些大使,他們講的話讓我們非常觸動。馬達加斯加的大使說:「師父,聽完四天很感動,師父,我們希望您長壽」。我說,這個大使請佛住世,不簡單!這次他們也有來。馬其頓的大使更讓我吃驚,馬其頓大使說:「我們國家有一句話說,聽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席話,等於讀了一千本書,我這四天,讀了四千本書」。他稱讚如來,他們都修普賢行。所以這些大使,應以大使身得度,即現大使身而為說法。你看現在政治界這麼功利,這些大使這麼有赤子之心,向我們師長這樣的智者學習。而且那個馬其頓的大使還說:「師長,從今天以後,您的理念,我也會終身去做,以師志為己志」。我們聽了很受益,而其中師長邀請了我們江蘇蘇州固鍀集團的吳念博董事長,來給這些大使們分享他企業裡面,落實家文化的這些實際的成果。而且他是期許他的企業是幸福企業,而他做得非常好的是人文關懷。他對於從小孩,他們很多員工的孩子下課了,父母還沒有下班,他們組織義工,就幫忙在父母下班前帶這些孩子,讓這些有孩子的員工,非常安心工作。都為他的員工,甚至他的孩子,他的家庭著想。我看那些孩子都非常懂事,而他們員工懷孕的,每天都吃特別餐,都有那個特別的桌子,煮更營養的東西給孕婦吃。所以,我看他們那個孕婦接受訪問的時候說,希望多生幾個,這樣對國家貢獻很大。因為他們的員工有很多是外來的,員工在很多省份,常常有員工的家人要來探望員工,他們組織愛心車隊,因為很多他們的家屬,都是半夜坐車來,早上三點到,四點到,誰去接?就是愛心車隊的這些成員,很多都是主管,開著車載著同仁去把他的家屬接回來。大家可以想像得到,那個家屬感覺他回到了一個大家庭,一點都沒有生疏感。而且今年的中秋節,吳董事長定了全中國最好的月餅,釣魚台的月餅,送給每個員工的父母,而且是快遞親自送到。然後那個月餅裡面附了一封家屬的家書,就是員工自己親自寫著感謝父母的家書,遞到父母的手上,同時把最好的月餅送上。我們可以想像很多父母,在讀孩子的家書,一定都是感動得痛哭流涕。而且他們三千員工上班不打卡,因為他們這些高層商量好了說,好像回家沒有打卡的,家,大家互相信任。而且我們發覺到,他不只高層的同仁會照顧人,他的所有的這些第一線生產的組長,都非常會照顧人。

當時候,我們邀請吳董事長到許昌,河南許昌有一場《群書治要》論壇,請吳董事長上去給我們講一堂課,他那一堂課是他很多員工一起上台講的,講到了愛心車隊,那個愛心車隊的負責人就上來了。講到了去看望這些腦癱,看望這些孤兒的員工,這個員工就上來講,一邊流眼淚,「原來那些腦癱的孩子也有感覺的,你對他好,他都有反應的。」而他公司的義工,就長期的為整個社會送愛心,做環保工作的義工就有四百多人,那個力量不得了!

而有一件事讓我特別印象深刻,是有個員工,介紹了他們家鄉的父老鄉親,到公司來上班,大家想一想介紹了幾個人?我的消息是上上個月的,可能又有增加,待會兒還要跟吳董事長確認一下。上個月的數字是,一個員工推薦了自己故鄉的父老鄉親,推薦了一百零九人到這個公司上班。所以吳董事長他們公司,不用在報紙登招聘啟事,省了不少人事費用,都是他的員工,自己感覺這個家庭的溫暖,然後趕緊把兄弟姐妹,自己同故鄉的人,一起找來,在一個公司成長,然後創他們的事業。所以確實我們在講《群書治要》的時候,都感覺到我們很多企業界的,各行各業的,他們都在給我們做出非常好的榜樣。

最後我們看這句話講的,所以「取人以身」,你靠你的修養德行感召這麼多人,「修身以道」,修養自己要隨順倫理道德。從哪裡下手?「修道以仁」,就是從仁慈的心,時時保持為人設想。就是師長常常給我們講到的「念念為眾生著想」,就能把我們的自私自利在這個態度當中,把他突破調伏掉。

我最後以一句,這個在「明辨」這一段,「邪正」當中的第三句,三百三十五句,我們今天仁慈的心從哪裡開始?為對方著想,甚至於是對方犯錯的時候,你還為他著想,這個太可貴了。

我跟大家舉一個例子,胡小林董事長的父親,為什麼他的後代這麼有福報?您看老人家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底下的工人打到眼睛出血,眼睛這麼重要的器官,都被打壞了。而後來平反的時候,人家就說,「趕快把當初打你眼睛那個人揪出來」。可是我們胡老先生怎麼講?胡老先生講,「當時候是整個很多高層都犯錯誤了,不能怪底下的人」。厚德、厚道。就是這裡講的「君子掩人之過以長善」。掩蓋別人的錯誤,包容別人的而錯誤,他的厚道仁慈心就不斷增長上來。

包含我們聽師長有講到他的長官,他的領導。有一天,師父年輕的時候不是坐椅子嘛,在那裡晃啊晃。結果他的長官走進來看到了,大家記不記得這一幕?師長那時候很緊張,領導進來了。你看他的領導怎麼講?笑著跟他講:「小心,別摔傷了」。他的領導掩蓋了他的過失,還為他著想。師父說,你看,這樣的領導,他一輩子都記住他的這種德行。所以「掩人之過以長善」。

宋朝的韓琦,他有這個修養,他有一次,有個士兵幫他拿蠟燭,他在寫東西,結果那個士兵有點分神了,這個蠟燭燒到了他的鬢髮。諸位同修,諸位領導,你假如被燒到鬢髮,會怎麼樣?韓琦馬上袖子拿起來擦掉,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繼續寫。過了一會,他回頭一看,人換掉了,剛剛那個士兵被調出去了,他馬上說,「把那個人給我叫回來」。結果旁邊管理的人就說,「他居然燒到元帥的頭髮,不行,不行」。他說他已經學會了怎麼不把我燒到鬢髮了,趕快給我叫他回來。他知道這個人假如不回來,就麻煩了,把他找回來。

他身上有兩個玉杯,很珍貴。有一天拿出來請客人,被一個官員的下屬撞得當場摔破。他是元帥,摔破以後所有的人都傻眼了,他馬上笑著說:「每個東西創造以後,他壞掉都有時節因緣的,今天這兩個杯子該壞了,所以摔掉了,你不是故意的,別緊張」,所以「掩人之過以長善」。然後小人「毀人之善以為功」,小人他有嫉妒心,破壞了事情,還覺得自己有本事。其實師父常講,這個是「小人冤枉做小人」。真正好事不可能被破壞,只有我們退縮了,事情才會沒辦法做,只要我們堅持了,任何人都破壞不了。當然這件事也提醒我們,要調伏嫉妒的心,怎麼調伏?去當面稱讚自己嫉妒的人,你稱讚幾句以後,慢慢這個嫉妒心就調伏了。第一次去比較困難,會起雞皮疙瘩,會很不自然,因為要改一個習慣,其實都是有過程的。

最後也感恩師長,感恩我們法師,諸位大德同修給禮旭這個學習的機會,有講的錯誤、不妥的地方,還請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主持人:謝謝蔡老師,請坐!我們還有一點時間,各位觀眾有要向蔡老師提問題的,請舉手。這個機會很難得,在那個地方,有話筒沒有?遞一下話筒。在那裡,對。好。

問:尊敬的各位師父,各位老師,還有尊敬的蔡老師,下午好!末學來自於廣州,現在是住在湯池,現在就有個問題想請教老師。末學在聽師父上人講,就是說馬來西亞那邊的漢學院,應該是在二0一四年,我太緊張了,二0一四年可能就開始招生,那就是很多國內的家長,也很關注這個事情,經常也有交流,怎麼樣讓小孩,我們國內的小孩,能夠去參加這個系統性的一些,接受聖人的教育。以後他們才能夠承擔這個傳統文化的大任。現在就是請老師開示一下,怎麼樣的條件可以去那邊學習?還有就是有什麼樣的報名手續?或許就是在國內的哪些機構,可以幫助一下這些小孩,能夠慢慢的培養輸送到馬來西亞那邊去學習?謝謝!謝謝!

蔡老師:首先,感謝這位師姐對漢學院的信任。這次,我們師父特別交代我們國內吳鴻清教授,安排很長的時間由吳教授,給我們來談他在甘肅天水甘穀縣,我們伏羲始祖的故鄉,他所做六年,完全照我們傳統文化的教育,六年的實驗,成果非常好。而這一個實驗效果,現在也在我們整個神州大地,開始在發酵。好多地方的官員,都開始批下來實驗學校。所以漢學院,我們國內一定可以做得好。而且我們期許,每省最少也要有一個漢學院,是吧?所以這整個他實驗的結果,都會在這幾天的課程當中,給我們充分的,把他的寶貴經驗來跟大家分享。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些經驗,在當地的因緣,跟當地的這些政府取得很好的溝通。另外,馬來西亞漢學院這些因緣,全球華人都是血濃於水,不分彼此,我們當然也很歡迎國內這些兄弟姐妹們,能一起來成就這個因緣。因為漢學院一條龍的部分,是由我們宋寶蘭處長她負責。所以待會由她比較針對這些具體的,因為我們有一些實驗已經開始,再由宋處長再跟大家來做說明,好,謝謝!

主持人:還有要提問的觀眾請舉手。我們今天很難得的這個機緣,我們有觀眾,向蔡老師提一個問題,就是上午師父上人提到,現在這個社會最大的問題是信心危機。請蔡老師簡要的來回答,因為現在他一直在馬來西亞漢學院,在專門的研讀《群書治要》,怎麼才能夠把漢學院所研究的《群書治要》,讓現在的,比如說中國大陸的官員,能相信,能接受?大家很關心這個問題。

蔡老師:好,謝謝。師長早上給我們的教誨也是提到,老人家在國際舞台當中體會到,危機的核心是信心危機。而佛門也說「信為道元功德母」,所以沒有信心的基礎,道業、事業要成就是非常困難,而且是非常脆弱的。而這個信心的建立,師長也說,一定要有樣板。比方說在教育界,有一個學校做成樣板,縱使有種種不如法的情況,人家不會否定教育界做傳統文化的成果。因為人家會說,你說那裡不好,那你要看這個正統的,人家做得很好。所以教育界樹了一個榜樣,這個榜樣就供養了全世界的教育界。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海南省監獄系統,張發廳長他努力了幾年,現在成果卓著,不只神州大地所有監獄系統,以他們編出來的教材,在全國教育服刑人員,包含我在十月份回到台灣,都是因為張廳長做的成果,震動台灣監獄系統,才辦了這個課程,然後我才有這個機會回台灣去,跟大家交流張廳長他們在海南做的成果。而且他們現在那個吸毒犯,不再復吸的那個效果,世界第一。因為他從根,從孝道,把一個人的良心喚醒,他有這種定力跟動力、決心,把這個毒癮戒掉。而且張廳長現在是用心研究《群書治要》,他是還沒有研究以前,就在力行《群書治要》,尤其是什麼?他有後的觀念,他栽培人才。當時候他到廬江去的時候,帶了九個幹部,現在他其中一個幹部高監獄長,已經是改造教育處局長的身分了,改造的局長。所以高監獄長已經升官了,影響的面非常大,所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張廳長說,跟著他幹的沒有一個不升官的,所以這個都有祖宗庇佑。

包含我們剛剛講到吳念博董事長,他的企業,曾經去參加過的超過一千間企業,而且IMB很多大公司都去過了,都非常感佩他們所做的中國式的管理。而且中央統戰部的官員,去了都非常佩服。宣傳部這些官員都去看過,都希望在全國的企業界去推展他們的模式,而且確確實實「人之初,性本善」。他剛好前不久,去參加國際德魯克,彼得杜拉克,他們算是現在管理界的權威了。請吳董事長去講,他們怎麼做幸福企業,講完以後他就邀請他,在他們的這種國際性的,這些企業界來上課的時候,都請吳念博董事長來分享他們怎麼做的。結果這次分享就遇到了韓國的一個非常傑出的企業家,他創的那個叫「新範式」的管理模式,在韓國受到韓國領導者的認同,結果聽了吳董事長用家文化去做以後,十一月份邀請吳董事長兩次到韓國,把這個模式一定要告訴他們韓國的企業。所以老祖宗講的「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吳董事長沒有私心,愛他的員工家齊了;家齊以後利益了我們國家這麼多企業,國治;現在推向國際,連歐美的國家都來跟他學習他們的這些經驗,所以企業界有這樣的榜樣立住了,人的信心不會動搖,而且更可貴的是什麼?這個信心立住以後,他所有的經驗全部可以廣修供養給有心的團體。吳董事長這幾天應該會跟大家上課,他就會講到,其實他附近很多省份的企業家,都已經跟他聯盟起來,就要落實傳統文化的家文化。

所以諸位同修大德們,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定位自己,我就是天下信心的大根大本,和諧社會從我做起,我是和諧媳婦的代表,我是和諧丈夫的代表,我是和諧姐姐,我是和諧女兒,和諧兒子,我是和諧丈母娘,是吧?我是和諧公公婆婆,我是和諧老闆,我是和諧下屬,我是和諧的政府單位,我是和諧的傳統文化單位,您就為傳統文化復興立下了最重要的汗馬功勞。剛剛念的有沒有沒有念到你的身分的?那我得再補充一下,一個都不能少。好,謝謝大家!

主持人:好,謝謝!蔡老師還有很多的同修現在在馬來西亞漢學院,在為傳統文化的復興貢獻著自己的心血,讓我們再次感恩蔡老師和這些大德,謝謝他們,謝謝!好,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1 10:31 , Processed in 0.1173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