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44|回复: 0

慧净法师:四种感应 四种救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0

主题

3588

帖子

8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远离是非

积分
53336
发表于 2013-4-20 13: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有因必果,有感必应,乃天然之理。弥陀发愿是因,属于感;众生念佛是果,属于应。众生念佛是因,属于感;弥陀救度是果,属于应。然而,或有一向念佛,而全无感应;这并非全无感应,须知感应大略分为四种:

一、显感显应:有念佛,亦有明显感应,自己感觉得到。

二、显感冥应:有念佛,而感应在暗中,自己觉察不到。

三、冥感显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明显感觉弥陀加被。

四、冥感冥应:以前或过去世曾经念佛,现在虽没念,而遇事逢缘,暗中蒙受弥陀加被。

众生根性、业缘各异,因此佛之应机亦自不同。故不论显应冥应,皆是佛之方便,以此引导众生藉境发心,趋入菩提,使其彻底离苦得乐。由此四种感应可以看出弥陀救度、利益众生,有顺度、逆度、显度、隐度的不同。

一、顺度:求疾得痊,所求遂意。

二、逆度:求寿反夭,所求不遂。

三、显度:因念佛故,或得弥陀现身,圣众垂护。

四、隐度:因念佛故,或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

能知以上感应之理,则理明信深,即使遇到任何恶缘逆境,也能当下了然无惑,而生欢喜感恩之心。

虽然感应是因果之事相,但佛教不以感应为目的,乃以此感应之事相,知佛说之真实,而起信心、念弥陀、生极乐。否则,但以感应为目的,只要有感应就信,若不知佛理,不分邪正,则容易走火入魔,或误信外道邪教;欲求超升,反更沉沦。是故,感应不可执着,不可妄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14 01:10 , Processed in 0.1037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