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22|回复: 2

三项思想要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发表于 2022-12-7 1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们学佛、参禅、出家必须具备三项思想要求,缺一不可,少一项就做不好这件事情。

第一项要求就是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基本内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只有学佛的起步正了,修行的全过程才会正。我们有了菩提心就有了修行的根本,就有了学佛的思想基础。

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在因地中是怎么样修行成道,成道后又是怎么样说法度生。诸佛是已成之佛。诸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修行过程。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在因地中修六度万行,舍头目脑髓,舍妻子眷属,甚至无数次地舍弃自己的生命,最后才证道成佛。以所觉之道来觉悟众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了才成为佛陀。用生活禅的宗旨来讲,佛陀在因地的修行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留下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两千五百多年以来都在发挥度脱众生的作用。佛陀在果地的说法同样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可以说生活禅的宗旨就是对菩提心的现代诠释。


菩提心是我们修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归宿点。所谓“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这三者是菩提心的智慧与方便、大悲心与感恩心的体现。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大悲心就是时刻想到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流浪生死,长期处在没有光明的黑暗状态下,要从悲悯一切众生苦出发,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弘誓愿。


四弘誓愿是我们学佛的全部内容、全部过程和最终归宿。学佛修行从发心的那刻起直至成就菩提,就做这四件事,除此以外也无佛法可学,无佛道可成。初入佛门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立下宏愿,有了这种大愿,内心才会有无限的动力,才会尽未来际地行菩萨道。

第二项要求就是要具足正信。

正信的根本内容就是正信三宝。正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觉悟之心,智慧之心,慈悲之心。正是有了佛陀的教导,我们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有了法宝的诠释,我们才能了解菩提心的内容;有了圣贤僧、凡夫僧、福田僧的实践,我们才有发菩提心的榜样,才有实践菩提心的善知识和同参道友。佛法僧三宝是苦海的慈航,是黑夜的明灯,是觉醒众生的良师善友。我们出家求道修学佛法,时时刻刻要信仰三宝,要对三宝树立不可动摇的信心。我们修学的是佛法,对三宝没有信心,修行就不能入门,修行就没有效果。


还要正信因果,因果是一切法的根本规律。要信众生随业而轮回六道,要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恶言行天知、地知、自己知,欺不了天,欺不了地,更不要欺骗自己。我们的生命绝对不是一次性的,生命的链条就像一个前无始后无终的记账卡,我们所造的一点一滴的善业、恶业,都会在这个记账卡上刻下一道一道的痕迹,永远不会磨灭,也不会有丝毫的差错。是张三的业就记在张三的记账卡上,是李四的业就记在李四的记账卡上。


我们更要信自己当下的这一念心。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要以为那仅仅是科技的力量,这其实都是生命中不可思议的心灵智慧在物质技术上的体现,未来还会有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这都是心的力量、心的作用。

当下这一念心非真非妄,即真即妄,在迷惑中就是妄想,在觉悟中就是智慧。


第三项要求就是要立志了脱生死。

知道了人生是苦,知道了生命短暂,知道了国土危脆,却还不知道生命何时结束,不知道死后往哪里去,不知道下辈子有没有因缘修学佛法。我们要有了生脱死的迫切要求,一定要在此生此世努力修行,扫除尘劳妄想,打开本有的如来宝藏,找到自己生命的归宿。

不能了生就不能脱死,了生就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使我们的生命在觉悟和奉献中醒悟过来,使我们的生命沿着觉悟的道路,沿着菩提心的道路,走向生命的圆满。

可能有人会怀疑是否有前生后世。我们可以回顾昨天,可以预见明天,生命的前世与来生虽然还不能感知,但这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每个众生都有前生后世,佛陀就是从无量劫走过来,走了一条漫长的从迷惑到觉悟的生命过程;所有的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都是已经觉悟的人,都是生命无始无终的亲证者、实践者和觉悟者,他们洞彻了生命前生后世的奥秘。我们今天走入佛门,学佛修行,首先就要信佛,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话,相信虚云老和尚对我们的开导和教诲。

我们具备了这些思想基础,学佛就会有方向,修行就会有动力,出家就会有目标,就不会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选自《紫云禅话》,为净慧长老于2011年11月17日晚,在黄梅老祖寺第三届禅七法会所作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5

主题

899

帖子

174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慧同修

积分
10670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1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一年一岁,是由时间决定的。时间在流逝,意味着我们的生命也在流逝。生命流逝一天,一生之中学佛、修道、行善的机会就少掉一天,想起来很可怕。
年轻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觉得过了一天,自己会更成熟;过了一年,又长大了一岁。从另外一面看,过了一天就少掉一天,过了一年就少掉一年,所以说无情岁月增中减。
每个人都要有这种生命无常的意识,这样才能够发起求道的心,发起了生脱死、成就众生、修行菩提的决心。

打七期间,大家集中时间用功办道,时时刻刻在觉照自己,看得到自己生命的活动,感觉到眼前有一线光明,这就是我们在淡化烦恼的过程中,在心态安定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觉受。
有这种觉受,会坚定我们修行的信心;有这种觉受,会使我们的烦恼逐步减少,信心逐步加强。所谓损之又损,就是要使烦恼损之又损,使清净心、菩提心益之又益。损就是减少,益就是增加。

如果在用功的时候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就是在损益之间用心。并不是有两个心,它是因果关系,妄念损之又损,净念就一定会益之又益,它是同时的。
一因一果,因果同时。只有在自己静下心来用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心地上这种微细的变化。通过心地的微细变化,逐步改变自己,这就是渐修。

在渐修的积累中,如果有机遇,就会有突如其来、意想不到的飞跃与突破,那就是顿见,或者说顿悟,蓦然间明白一件事。这也是悟。小悟,小觉受。因为这种小的觉受,小的悟,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会经常出现。

这种悟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祖师告诉我们,用功夫用到心无二念,真正达到“守一不移”的境界,就会突然出现前念与后念之间脱节的状态,即所谓“前后际断”,前念与后念之间出现一个断层,一个空白。一点妄想也没有,一个念头也不起。这个时候,如果遇到因缘,就有可能打破漆桶,亲见本来。

虚云老和尚在高旻寺禅堂打七的时候就出现这种境界。当他把茶杯伸出去,功夫还在用,行茶的人不小心把滚烫的茶水溅到他手上,这个时候碰到一个机遇,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声,前后际断,就像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一般,内心产生极大的震撼,打破漆桶,亲见本来。

有的人功夫用到纯熟的地步,听到某种声音,他会有一种吃惊的感觉,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有一种震撼。

由于功夫不到家,可能有一点点觉受,但是开不了悟。那面镜子上的尘垢太厚了,只经过短时间的磨洗,尘垢洗除不尽,本有的光明显现不出来。

我们在禅堂里打坐,不受外界一切干扰,守一不移地做本参功夫,非常非常重要。否则,心随境转、妄想纷飞,坐在禅堂里瞎打妄想,连自己的眼睛都守不住,六根都守不住,功夫怎么成片?
要想功夫成片,首先是要收摄六根,把六根先管好,然后再管好自己的意识活动,才能够功夫成片。

因为我们是在打禅七,殿也不上,经也不念,甚至也没有礼拜。我觉得每一位早上起来,都要就近拜佛。住在下边的人,就近在大殿前,最少要礼佛三拜,求佛加持。晚上回去休息,也要在佛前礼佛三拜,忏悔业障,将今天一天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分享。

住在上面的人,可以在四祖殿。当然,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都可以拜。拜佛,一方面是求加持,一方面是求忏悔,一方面是回向,同时是用不同的姿势锻炼自己的身体,也非常重要。

再就是说,在每一坐上座、下座之前,要有一些观想和回向的内容。上座以后,根据每个人的修持,有的与观音菩萨有缘,有的与释迦牟尼佛有缘,有的与阿弥陀佛有缘,这时候你就要默默地称念三声佛号,然后再开始数呼吸,开始自己的本修功夫。

开了静下座之前要回向,可以念“三愿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这些虽然都是些有形有相的活动,但是对于收摄我们的身心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使我们能够心心念念在三宝的加持下,在自己愿力的推动下,在修行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有些事可以讲出来,一个人的密修密行,往往他不讲。每个人都要有自己密修密行的内容,长久地使用那种方法,长久地保持那种方法,一时用起来,它的作用很大,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这些东西,只可以自受用,不可以分享。因为每个人根机不同,法的因缘不同,千个师父千个法。有些是可以分享的,有些是不可以分享的。可以分享的就是他受用,不可以分享的就是自受用。

有的老和尚几十年,他有那么一两招秘密法门,他不传人,那就是他的自受用。因为一传人,就显得他的法不珍贵。真正修行有素的人,都有那么一两招秘不示人的法门,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有世人莫测之处。比如说本老,人家说今天下雨,下午三四点钟水陆法会要送圣,怎么办哪?老和尚知道了,好像他就告诉老龙王,三四点你就不要下雨了。果不其然,到那个时候雨停了,大家很顺利地做佛事。佛事一做完,雨又下下来。像这种事情,在本老身上不止一次地重复过,那就是他老人家的密行。为什么会有这种灵验呢?他不会告诉你。因为这种东西,说破不值半文钱。不能说破,那就是秘密。凡是大修行人,都有这么一两招秘诀。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弟子本老、佛源老和尚,都有那么一两招。

我们居士能不能有这样的灵验呢?如果我们能至诚地专修一两个咒语,它也会有作用。所谓专修一两个咒语,并不是要你成天去念。一个是你要发心,一个是你要发愿。我之所以要获得这种功能,不是为自己,是为行菩萨行才这么做。也不要随便去用它,随便去用也会出问题。

最好是用在自己身上,等你修个十年八年二十年,觉得在自己身上可以用了,你再随缘地、方便地为了救济一时困难,可以一用。但不能为名,不能为利,一为名利,就失效了。
因为一牵涉到名利,什么法都不灵了。牵涉名利法不灵,即使有什么法灵的话,那一定是邪法,不是正法,那一定是妖魔鬼怪附身才能有一点作用。有了那点效应以后,马上就会有副作用出现。这种副作用不仅是在自己身上,也会在对方身上出现。

净慧禅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50

帖子

281 小时

在线时间

亲近同修

积分
927
发表于 2023-3-23 2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如 于 2023-3-23 21:49 编辑

如果是自己修行体会,可能更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9 04:44 , Processed in 0.1166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