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胜妙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72|回复: 0

金刚经持验录节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13 04: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胜妙罗施食村新进同修

    316

    主题

    1254

    帖子

    645 小时

    在线时间

    妙戒同修

    积分
    4123
    发表于 2022-10-11 17:3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好,胜妙罗网即日起仅供注册用户访问,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福智无边 于 2022-10-11 17:40 编辑

    往生西方事迹



      一、证菩萨位

      唐朝时,有位比丘尼,名叫净真,住在长安积善寺中,平时靠乞食度日,一生中从不嗔怒,深得忍辱波罗蜜。她诵金刚经达十万遍,又专精念佛,志在安养。

      显庆五年七月间,她染上微疾,告诉弟子说:‘我在这五个月内,曾经十次见到阿弥陀佛,又曾两度见到极乐世界宝莲华上童子游戏,又有位圣僧五度向我授记云:“你于来世,当得作佛。”’

      尼师又说:‘我已得西方极乐世界上品往生。’尼师遂跏趺而终。

      经过一夜,净真尼师又醒来告诉弟子说:‘我已得菩萨位,遍历十方供养诸佛。’言讫而终,光明照遍寺中。

      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六祖坛经亦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金刚经之殊胜由此可见。



    
    二、

    唐朝永徽元年,有个和尚名叫明浚,忽然暴死,见到两位穿青衣的人引他去见冥王,冥王问他:‘您这一生如何修行呢?’明浚回答说:‘诵金刚经’。

      冥王说:‘善哉!若诵十万遍,明年必定往生净土,那时弟子就不能见到师父您了。’随后就放他回阳,明浚从此更加精进。翌年三月坐化,旁边的人都闻到异香扑鼻。



    三、



     宋朝时,胡州城南边有位屠户,名叫陆翁。

      他在二十三岁时,遇见一位云水僧在他家门前,口称:‘教化有缘人。’陆翁不解其意。

      云水僧问:‘你杀猪及牛羊,不计其数,为何不改行?’

      陆翁答道:‘我承袭祖业,一时难以弃舍。’

      云水僧劝说:‘你如果再不改业的话,来世一定堕入畜类,同样被宰杀割,冤冤相报,无有出期。我看你宿有善根,可勤持金刚经及妙法莲华经,藉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说罢,这位云水僧就消失不见了。

      陆翁立即醒悟,从此持斋戒杀,终身茹素。

      他延请画工绘制西方三圣像一轴,早晚至诚礼拜供养,每天在佛前诵读金刚经及法华经,诚恳忏悔,希望度脱所杀众生,愿他们早生净土。

      不到五年,陆翁就能背诵金刚经。

      他精进修持,到了八十一岁那年,于半个月前,约好亲友在十一月九日准备菜肴,打算向他们告别。

      届时,所有亲友都聚集在陆家,陆翁向他们一一告别,沐浴作颂云:

      ‘五十余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

      今朝得赴菩提路,水里莲花火里生。’

      书毕,端坐而化,所有见闻的人无不瞻仰称叹。



    四、 张爱,明朝万历年间内监,晚年持诵金刚经。他将病死前,家人嘱咐他说:‘不要忘记持经的正念。’张爱虽然深信并牢记在心,但却说不出话来。

      张爱看到两个青衣鬼卒来对他说:‘要送你到山东去投胎。’他们一路上行走如飞,看到那里的山川以及受生的父母。

      张爱一心持经,被押到东岳殿时,殿上有位王者告诉他说:‘你应当到这里投胎。’张爱回答说:‘我持诵金刚经,愿生净土,不愿投胎。’

      王说:‘可是你持诵的功德力少。’

      张爱说:‘我曾听说十念成就,即可往生,何况我已持诵数年。’

      王说:‘暂且放你回去再持诵金刚经。’便命青衣鬼卒送张爱还阳。

      张爱醒来之后就离家,住在西山碧云寺,专心持诵金刚经。又过了十一年,有一天向大家说:‘我以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力,现在要往生西方了。’说完后端坐而逝。



    


    五、



    周廷璋,号楚峰,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云南人,为人朴实忠厚,虔信佛法。他每天清晨起来,必定持诵金刚经、弥陀经及观音诸经。

      他平日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人,尽管别人经常取笑他,但是他毫不以为意,仍旧欣然自得,颇契‘无我相,无人相’之义。

      他八十七岁的那一年,告诉妻子说:‘我将要走了,阿弥陀佛来迎接我,还有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也都来了。’一会儿,又说:‘观世音菩萨要我绝荤五天,就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从那天起,他每天仅吃一粥一菜,并净持斋戒。

      到了第五天,他沐浴端坐,令子弟诵七宝如来名号,自己诵经而逝,身体散发出异香,面貌如生,环侍在侧的人,无不称赞他的成就。



    六、

     房翥,唐朝人,生平崇信佛法,每天念佛,持诵金刚经。

      有一天,房翥突然暴死,到了阴间,冥王告诉他说:‘您持诵金刚经,并且曾劝一老人念佛已生净土,您乘此福力,也可往生。’

      房翥说:‘我曾发愿持诵金刚经一万遍,现在还没诵完。’

      冥王说:‘诵经满愿固然是好,但早点往生净土更好。’冥王看他非常坚决,就派遣冥吏送他还阳。



    
    七、



    法藏,唐朝鄜州宝室寺的和尚,戒行高远淳厚,普行慈悲。他曾在隋朝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苇川城造寺一座,佛殿讲堂数座,僧房二十余间,所造一丈六尺高的佛像倍极庄严,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也非常精妙,书写佛经达八百余卷。

      唐朝武德二年,法藏染患重病,昏迷不省人事,忽然看到金刚神手持一卷佛经,对他说:‘你一生造寺写经的功德虽大,但互用三宝之物,获罪无量。我现在授你一卷金刚经,如果能够书写读诵,广为流通,互用之罪就能消灭,身上的疾病也能痊愈了。’

      法藏于是发愿,决定书写金刚经施送。他自知病重,遂交代弟子将他的衣钵变卖,并书写金刚经百卷,施送一切道俗读诵,说罢就去世了。

      到了冥府,冥王问他说:‘你一生曾作甚么功德?’

      法藏回答说:‘曾修造塔寺佛像、书写金刚经百卷施与道俗读诵,兼写其他经典八百余卷。

      冥王闻言,合掌称赞说:‘师父您的功德极大,不可思议。’

      冥王命令左右取来功德簿,亲自详查,与法藏所述相符,说:‘师父您的功德圆满,故放你返阳,盼您多劝大众读诵金刚经,广修一切功德。’

      法藏九十九岁那年的正月十五日,他延请大众诵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各七卷,升座端坐而作偈:‘今年九十九,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凭空打筋斗。’然后与大众告别,俄而化去。这时,全寺缁素都看到阿弥陀佛接引法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临终瑞相

    一、不被冥司所管

      明朝崇祯年间,嘉兴府角里街,有个名叫施峄阳的人,他和东塔寺有恒和尚私交很好。峄阳年已六十五岁,虽然体弱多病,每天仍跪诵金刚经数卷。

      丙子年正月初八,诵经尚未完毕,忽然暴毙,三天后快要封棺时,忽又还魂说:‘我以诵经的功德,不受冥吏所管,留在地藏菩萨处,菩萨以我诵经尚未完毕,特别放我回来补诵,但我气息奄奄,不能自诵,须请有恒和尚替代,别人代诵没有用。’

      刚好有恒和尚因事外出,等了一天,有恒和尚回来以后,峄阳跪听有恒和尚补诵完毕,举手向他致谢,然后一笑化去。

    二、

    何轸,唐朝人,娶妻刘氏。刘氏年仅二十六岁,他们夫妻恩爱,感情融治,育有一男一女,男的两周岁,女的仅一周岁。

      有一天夜里,刘氏梦见自己到了冥司,冥吏判决她只能活到春天三月。醒来后屈指一数,仅存半年的寿命,为此忧惶不已,不停的哭泣。丈夫及家人都觉得奇怪,问她为何无缘无故的哭泣?

      她含著眼泪说:‘我梦到了冥司,冥吏判我仅存半年的寿命,我没有什么遗憾,最令我伤心哀痛的,就是从此这两个儿女,将失去依靠,我怎能放心得下?’丈夫及家人虽然心存疑虑,但亦爱莫能助。

      隔了数天,刘氏忽然省悟,遂断除荤腥,延请画工绘制一幅佛菩萨的圣像,虔敬的礼拜供养,日夜在佛前持诵金刚经,每次诵毕,都回向祝愿说:‘惟求诸佛菩萨慈悲,让我能增延世寿,若能活到四十五岁,将儿女抚养长大,并为他们完婚出嫁,那我死而无憾了。’

      到了次年三月,竟安然无恙,于是更加精勤持诵,礼拜供养。

      她三十八岁那年,为儿子完婚,四十三岁时,又将女儿出嫁,完成她多年的心愿。

      太和四年冬天,恰好满四十五岁,她将多年积蓄资财全部舍入佛寺,为善已毕,告诉所有亲友说:‘我的死期已至。’何轸以为她被鬼魅所缠,不肯置信。

      那年的除夕,刘氏亲自延请高僧到家中,在三宝面前,授她八关斋戒,然后沐浴更衣,独居一室,跏趺而坐,高声诵念金刚经。诵毕,寂然无声,儿女及所有的亲属进去探视,看她已经坐化,面貌尚栩栩如生,顶上灼热烫手。远近见闻的人不论僧俗或善男信女,无不对她崇敬万分,赞叹稀有难得,很多人因此而皈依三宝。

      她的丈夫何轸,依照僧礼予以安葬,塔在荆州城外北边。



    三、

    王德用,明朝绍兴天乐人,他的妻子陶氏不信佛法。

      隆庆己巳年间,有一天,陶氏病危,看到鬼卒告诉她说:‘你的阳寿已尽,生平不做善事,应当堕入恶道。’鬼卒的话刚刚说完,陶氏就看到地狱诸相现前,受刑的人不可胜数,各种惨状,使她悚然心惊,呼叫她的丈夫说:‘地狱现前,你要想办法救救我。’

      这时,陶氏忽然想起邻寺的长老每天诵经,而且依稀记得‘金刚般若波罗蜜’七个字,于是猛力诵持,念了数千声,蓦然间,地狱景象就隐没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家人看到有五色光明从她口中吐出,陶氏闭目而逝。这时空中有声音说:‘陶氏免堕地狱,已经往生善趣了。’

      这件事很快地传扬开来,大家争相走告:‘经题七字,得脱沉沦’。



    四、

     明朝崇祯年间,谭工部贞默的母亲严太夫人,持家有法,督策诸子,明理尚义,虽是富贵中人,但仍布衣蔬食,不崇尚奢靡华丽。而且笃信佛法,朝暮礼诵金刚经及妙法莲华经。晚年时,更是每天持华严一卷,并为子媳讲解大意。

      她生平很少患病,有一天偶得微疾,自知时至,这时正值壬申暑月,她更衣沐浴,礼拜诸佛并祝祷说:‘我一生敬佛,果有佛缘,当令遗体气息不秽。’随著跏趺端坐,合掌而逝。

      死后七天,颜面尚含笑如生,停尸后没有一只飞蝇,且有香气飘拂,所有吊奠的人,莫不赞叹她的成就及佛法的灵异。谭工部自己撰写了一篇传记,用来纪念他的母亲。

      天下最珍贵的奇珍异宝,尚且有人视之为‘身外之物’,惟有这数尺色躯,任何人无不刻意地加以修饰,晨夕濯水焚香,拌鲜花、戴金饰、穿锦衣,极尽所能来润饰这个色身,从来不觉得浪费或厌倦。如果这个色躯得以长留在世,庶几不负初心;可是一旦无常到来,顷刻间则臭秽不堪,岂不可悲可叹!

      谭母临终时嘱咐的几句话,才是真正爱身的榜样,此不独闺阁女子应当奉行,即使是须眉丈夫,也宜顶礼效法。





     宋朝苏州朱进士,平生只读儒家书籍,没有听闻佛法。有一天偶游虎丘山,听到佛印禅师讲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等四句,心中非常惊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于是就想参究全经意旨。

      有一天午睡,梦见青衣人押著五个人,朱进士跟在后面,走了约二里路,来到一条大街,再进入巷内,有一青色布帘的人家,在厨房里置放一个木桶,桶内有汤,那五人都喝了,朱进士也想喝,青衣人大声阻止说:‘听闻佛法的人不可以喝。’就惊觉苏醒。

      朱进士信步走到大街,进入巷门,果然有一户人家与梦中所见完全一样,朱进士叩门进去,询问厨房可有发生什么事?

      主人说:‘厨房刚刚生下六只小狗,其中一只已经死了。’

      朱进士吓得惊怖流汗地说:‘如果没有听闻佛法,早已经堕入犬胎了。’

      从此专心持诵金刚经,到了八十九岁八月十五日,邀集所有道友向他们告别,然后登上后园树枝上说偈:‘八十九年朱公,两手擘破虚空,脚踏浮云粉碎,立化菩提树东’然后跃身而下,落地后马上化去。

      语云:‘一失人身万劫难’,又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朱进士聆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中叹未曾有,恰如经中所说:‘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持经不但可以灭罪,而且由于种下般若种子,依此渐渐修行,到达因圆果满,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然失此人身,不仅受苦无穷,等到大业满时,又不知转生何趣!持经功德可转罪报而得佛果,金刚经实在殊胜无比。

    


    得长寿

     一、专持劝化的楚石和尚

      明朝正德年间,南岳有位高僧,名叫楚石,博通三藏,平日专持金刚经,如果有人向他求法,不论对方贤愚贵贱,他都大声地说:‘努力受持金刚经吧!’楚石到了一百七十一岁始坐化。

      跟他同时的有白藤和尚、无极和尚,也是专门劝人持诵金刚经。白藤活到一百三十岁,无极活到一百二十四岁。





    二、

    唐朝麟德元年,窦德元官拜宗正卿,奉派为扬州按察使,要坐船渡过淮河,驶离岸边不久,看到岸上还有一个人在等船。当时已是日落时分,岸边已没有渡船,窦德元看那个人脸色憔悴,心里很怜悯他,于是命人将船驶回岸边搭载他。

      航途中,德元开始用饭,也分给他一份。

      抵达岸边后,德元骑马,那个人跟随在后,走了几里路,德元看那人似乎不肯离去,就问他说:‘你是谁?为什么还不走?’那个人回答说:‘我是鬼使,奉命到扬州追窦德元。’

      德元一听大惊,立刻下马,跪在地上,向鬼使叩头,说:‘我正是窦德元,求你指示方便,务必替我想个求生的办法。’德元边说边哭,再三的乞求。

      鬼使想了一会儿,才说:‘刚才承蒙你怜悯搭载过河,又蒙赐给食物,这份盛情使我感动,所以我告诉你一个方法,倘若你念诵金刚经一千卷,就可以免除此厄,等你念满千卷后,我再来通知你。’

      德元到了扬州,面临生死关头,不敢懈怠,马上开始诵念金刚经,日夜不停的持诵。

      过了一个多月,德元念完一千卷,鬼使又来了,告诉德元说:‘你诵经已经满一千卷,再也不必担忧,我现在就带你去见冥王。’

      德元跟随鬼使进入冥府,看到一位身穿紫衣的人,走下台阶向他拱手作礼说:‘你诵金刚经一千卷,有大功德,现在还不是来的时候。’遂放德元返阳。

      德元醒来之后,才知道已经死了一天。一会儿,鬼使又来,向德元乞求食物及纸钱,德元马上命人拿饭菜请他,并烧纸钱。

      德元向鬼使询问一生的官禄,鬼使说:‘你以后将改任殿中监,次任大司宪,次任太子端尹,次任司元太常,次任左相,享寿六十四岁。’

      后来果如其言,德元并将此事奏闻高宗,高宗并下诏,命令群臣诵金刚经。此事系德元的曾孙,在梓州亲自向孟献忠述说的。



    三、

     唐朝天宝年间,有一位张姓御史,已佚其名,奉派出使淮南,拟渡淮河,船将要驶离岸边时,从后面奔来一位黄衫人,自称有急事请求搭船,船夫不肯,并出手殴打。

      张御史见状马上制止,向船夫说:‘让一位老百姓顺便坐船渡河,又有何妨?’不仅让黄衫人上船,又亲自拿船上剩余的食物招待他,黄衫人面带愧色地向张御史致谢。

      渡过淮河,抵达岸边后,黄衫人向张御史辞别,分路而行。

      一会儿,张御史到达驿站,看到黄衫人已经候在驿站门口,未免有点憎恶,心想:‘我刚才已经让你顺便搭船了,你又来干什么?’

      黄衫人向张御史说:‘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但不能让左右听到。’

      张御史屏退左右后,黄衫人才说:‘我是鬼使,奉冥司之命前来抓你,本来刚才渡河之时,就应将船翻覆,让你溺死于河中,但蒙你厚意相待,不敢忘恩,所以不忍骤然下手,但是,最多也只能再让你多活一天而已。’

      张御史一听,惊骇不已,立刻跪下向黄衫人求救,请他无论如何也要想个办法解救。

      黄衫人说:‘你如果能够在这一天的期限里,转诵续命经千卷,就可以延寿。’说罢遂离去。

      走到门口,黄衫人又回头告诉御史说:‘你知道续命经吗?就是人间的金刚经。’张御史又问:‘今天已经这么晚了,我如何来得及念满千卷呢?’黄衫人说:‘只要有人转诵的都可以。’张御史便向黄衫人再三地致谢。

      送走了黄衫人,张御史立刻召集所有的属下及附近百姓,约有数十人,大家聚集转诵金刚经。

      直到次日晚上,终于念完一千卷,诵毕后,黄衫人也在这时来到驿站,向张御史说:‘你已经可以免死,但是要跟我到冥府谒见冥王。’众人看到张御史跟随黄衫人而去。

      张御史入见冥王后,禀告冥王说:‘我已诵读续命经千卷,是否可以延寿?’冥王命典吏勘验,经查属实,合掌赞叹说:‘功德不可思议,可以延寿十年。’张御史遂得返阳。

    


    四、 续命经

      明朝嘉靖年间,归安茅鹿门的佣仆,名叫冯勤,他曾经遇到一位相士,断定他会早夭,因而忧虑不已。

      他向一位老和尚请教如何才能延年益寿?

      老和尚说:‘如果是卑下的人,无力积德,可以拾焚字纸,并且念续命经,这样就可避免夭折。’

      冯勤问道:‘何谓续命经?’

      老和尚告诉他说:‘续命经就是金刚经。’

      冯勤闻言大喜,向老和尚拜谢,立刻付诸实行,他准备了竹夹子及竹笼,打算沿街拣拾字纸。

      从此,他白天走遍大街小巷,将路上秽恶的字纸,拣取置放于箱中,洗涤干净后,晒干焚烧,烧存的纸灰,包妥丢到清流水中。他做得很仔细,纵然只字片纸,也不敢疏忽遗漏,晚上则跪诵金刚经一卷,并且回向。

      冯勤天天如此,习以为常,后来他渐渐知书,略通文义,鹿门对他也尊敬有礼。冯勤的家道逐渐丰裕,育有二子四孙,享寿九十五,无疾而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观世音胜妙罗网 ( 苏ICP备05046363号 )

    GMT+8, 2025-9-9 21:47 , Processed in 0.1286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